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
材料二: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
材料三: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
材料四: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
C.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
D.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
【小题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5 09: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夜

朱红娜

雷电狠狠地劈了一刀,天空裂了一道缺口,雨哗哗哗哗从天上直往下倒。

这阵势,没一两天停不下来。男人叹气。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叹也没用。女人说,睡觉吧。

男人早已困了,但耳朵不配合眼睛,专心致志听着雨声,期望雨声能渐渐小一点,再小一点。这雨偏偏与男人作对,不但不小,还越下越兴奋,啪啪地打在窗玻璃上,仿佛要与男人来个较量。

男人的心被雨水啪得越来越紧,气,叹得越来越沉。叭,蓝色的火焰像在火机里憋得太久,瞬间蹿得老高,男人从床上坐起来,又点燃一支烟,吧嗒吧嗒吸起来。烟雾也怕外面的大雨,躲在屋里不肯出去,直往女人鼻孔钻。咳,咳,咳,女人经不住烟雾熏烧,喉咙发出强烈的抗议。别烧了,你就是把烟抽到天上去,老天也不会同情你,停下它的雨。

叨,叨,叨,都怪你,外面打工打得好好的,旱涝保收,你倒好,非要回来侍弄你的宝贝土地。

好什么好,上班是机器,下班成死猪,嘴巴就像上了锁,身子荒得长了草。出去遭人翻白眼,回来儿子不识妈。

女人的嘴巴像关白鸽的笼子,一打开,话就像放飞的鸽子,扑棱扑棱往外飞。

城里有什么好,喝口水要钱,冲个凉要钱,上个厕所还要钱,满大街的人不笑,满市场的菜有毒,下水道的地沟油,捞上来卖给工厂,还跟我用雅霜一样,要节省着醮。

女人的白鸽在房间里飞来飞去。分散了男人耳朵的注意力。

下屋的二蛋子,出去三年,钱没赚一分,病带回一身。说是得了白血病,医生说,最长活不过三个月,刚领证的城里老婆哭哭啼啼,不哭二蛋子的病,哭着要去镇上离,二蛋子说反正我已活不长,离不离还不一个样。老婆说,不一样,离了是离婚,可再嫁,不离是克夫,没人要。

二蛋子没钱医治,死马当作活马医,每天上山挖树茎,捣碎了,当茶喝。

二蛋子捣碎了医生的预言,一年后,好端端站在医生面前,医生双眼成铜锣,问,你吃了什么药?

祖传秘方,仙药。二蛋子挤眉弄眼,扬起手,拇指中指一搓,打了一个响指。

二蛋子老婆没嫁出去,倒回来哭哭啼啼。

二蛋子问,你哭什么啊。

老婆哭,我有眼无珠,丢掉了你这个坏蛋。

二蛋子笑一声笑了起来,问你一个问题。

老婆说,你说。

你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中国男人,喜欢到越南要老婆吗?

老婆挠了挠头,奇怪地看着二蛋子,摇头。

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像你一样,男人就越来越南(难)找老婆了。二蛋子说越南的时候,刻意加重了语调,放慢了语速。一屋子人哄一声笑了。老婆灰溜溜地,骂道,坏蛋。

今天才发现,你可以去说书了。男人按灭了烟头,揶揄女人。你说说,这回来有什么好,一年的辛苦收成,眼看到手了,被这一场雨水冲得一干二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倒好,逆水行舟,行的动才怪。男人气呼呼,直冲老婆嚷。好像这雨不是天上下的,是老婆下的。

回来我想唱歌我就开口,我想冲凉我就架柴,我想儿子我就搂抱,我的地盘我作主。女人的白鸽越飞越多,飞得男人眼花缭乱。

你说得轻巧,那现在,怎么办?”

天亮后,去抢收,能收一点是一点。天无绝人之路,何况我们还有粮食,还有鸡,鸭,狗,还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可以变钱。

真的不再出去打工?

不去!女人口气很坚定。

睡吧。女人伸出手,拍了拍男人的肩膀。

雨还哗哗哗哗,男人的气喘,渐渐匀称。

【小题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男人无法入睡,叹的气越来越沉,暗示了男人习惯了城里打工的生活后,难于适应重新回归农村的生活,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哗啦啦”从天上往下倒的是一连串脆响的语言,那些脆响的语言掉进甜酸苦辣的日子之河,渗透着生活的味道,像一条条生猛的活河鲜,灵动,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活的意义,令人迷醉。
C.本文通过典型环境描写,通过对话层层推进,揭示了社会变革带来的生活环境变化和人的心理变化,刻画了一位在变化中冷静思考回归本真的农村妇女形象。
D.本文通过插叙,叙写了二蛋子没钱治病只好回老家,最后通过吃树茎治好了病的故事,表明树茎比医院的医治更有效。
【小题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雨哗哗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在刻画女人这个形象时,主要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阅读钓鱼城
邱叔航
林木葳蕤,烟波迷离,行走在这条布满青苔的糙石路上,不管人们是否情愿,脚下总会叩响一串串历史的回音。
拜访探赏合川钓鱼城这片饱经战火的古战场,最好静静地坐在那株桂花树下,据说它已经有八百多年的高龄了。煦风拂面,桂香阵阵,品一杯酽茶,抑或是一杯烈酒,倾听那精忠报国的心声,回想那金戈铁马的厮杀、儿女情长的缱绻……
风过无痕,胜景犹存,岁月却在曾经的古战场刻下了令人心碎的沧桑。那场惨烈的战争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整整三十六年啊,连守将也先后换了五任。我无法知道,在这座不大起眼的巴渝山寨城堡里,究竟有多少血肉之躯前仆后继,才铸就了钓鱼城之战这一旷世奇迹,活生生地让世界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儿。
13世纪初,剽悍骁勇、强弓劲弩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攻占北非,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然而,令人无法想象的是,被罗马教皇惊呼为“上帝罚罪之鞭”的蒙古大军,却在突然之间不战而退,让欧亚非各国为此纳闷了许多年。
谜底就是“上帝罚罪之鞭”折鞭合川钓鱼城。1259年夏,蒙古汗国大汗蒙哥亲临钓鱼城下,他想弄明白一个问题:横扫欧亚非无敌手的蒙古铁骑为何在钓鱼城不断折兵损将?十多年时间里,先后三十多万蒙军将士竟然拿不下一座只有六万多宋朝军民据守的小小城堡?谁知,蒙哥大汗尚未明白这个答案,自己却稀里糊涂成为世界上唯一战死在战场上的皇帝。蒙古汗国大汗驾崩,各路蒙军将领纷纷回师争夺汗位,欧亚非诸国之危被解除,蒙古汗国自此再也无力西征,整个世界历史发生重大转折。
坚守,漫长的36年,合川钓鱼城在世界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尽管合川钓鱼城延续了大宋江山二十年,尽管钓鱼城上筑起了皇宫皇城,准备迎接南宋皇帝入川,腐朽的宋朝仍然无力逃脱灭亡的结局。
想想看,那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图景,已经遍插元旗的中华版图上,唯有钓鱼城头依然宋旗飘飘。
宋朝最后一位将领自然就是合川钓鱼城中的王立了。
我无法得知王立将军当时的心境,无疑是非常纠结和异常复杂的。他的面前只有两条道路:战死沙场,城破人亡,合川钓鱼城十万军民必将生灵涂炭;顺应历史,开城降元,保存全城军民,自己却难免背负千古骂名。为了民族的统一,为了人类的和平,他最终还是选择放下战刀,在熊耳夫人通过元朝名将李德辉的巧妙斡旋下,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使钓鱼城免去了被彻底毁灭的浩劫。
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旗帜下,举起战刀为了和平,放下战刀何尝不是为了和平?合川钓鱼城实实在在地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和伟人的人性光辉。不出所料,王立、熊耳夫人以及协助钓鱼城化解干戈的李德辉,果真背上了千古骂名,供奉他们的牌位也在钓鱼城忠义祠里反复进出。这,既与长期封建统治下形成的狭隘忠义观有关,更与社会发展史上的曲折波澜息息相关。于是王立成了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艳情?大义?睿智?愚昧?是人?是妖?是忠?是奸?……
清代合州知州华国英在为钓鱼城忠义祠撰联时贬损王立:“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贰心。”现代大文豪郭沫若也在《钓鱼城怀古》中痛斥王立和熊耳夫人:“贰臣妖妇同祠宇,遗恨分时未可平。”忠奸智愚,百姓心里也有一杆秤。当年华国英毁弃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的牌位后,合州百姓又捐资另建贤良祠,将他们祭祀起来。而今,贤良祠是没有了,但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的牌位仍在钓鱼城忠义祠里,足见人心向背。
历史不是橡皮泥,绝不可以后人的意念需求任意拿捏。我们既不能斩断历史,也无须掩盖历史。自然,我们也会成为历史。尊重历史,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生命。
“雪压青松挺且直”无疑是充满阳刚的壮美,然而,雪压之下也会使古松弯下枝条,抖落一身积雪,重新获得蓬勃的生机,仍然不失刚韧兼具的伟岸。其实,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明理取智与舍生取义并非对立,而是一种人生的聪慧,更是现代人们对生命的尊重。
合川钓鱼城果真是一部难以复制的奇书,常读常新,因为其中蕴含了许许多多人生的借鉴和启示,有益于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1自然段写景,营造出了一种古朴、幽静、神秘而又令人悲愤的氛围,引起下文对钓鱼城历史的回忆。
B.作者不知道钓鱼城里到底有多少人,因此对钓鱼城之战活生生地让世界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儿感到迷惑不解。
C.“遍插元旗的中华版图上,唯有钓鱼城头依然宋旗飘飘”,这是宋人的誓死抵抗、绝不屈服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悲壮。
D.第4自然段写蒙古大军突然之间不战而退,这是为了与第5自然段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增加钓鱼城的神秘感。
E. 合川钓鱼城之战是一部难以复制的奇书,它对历史的影响十分深远,对人性的拷问十分深刻,让人们常读常新。
【小题2】作者“阅读”钓鱼城,都“读”出了钓鱼城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小题3】结合文本,谈谈“阅读”钓鱼城对我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有什么启示?

同类题3

王保长
章月珍
下午,王保长收到密令,上头命令他务必在深夜带人秘密逮捕一个叫陈隰的村民,然后就地正法!王保长怀里揣着那张密令,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他抽着闷烟,吩咐老婆赶紧杀鸡,煮熟。然后,敞开大门,啃着鸡腿,喝起了闷酒。
王保长的家就在村路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路过的村民都闻到了酒肉香。从敞开的大门望进去,只见王保长喝得醉醺醺的。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传来了王保长夫妻俩的吵闹声,夹杂着摔碗筷和扔桌凳的啪啪声。不一会儿,看见王保长把一个包裹扔出屋外,扯着嗓子嚷:“你就是嫌弃我现在穷了!你过不惯,那你赶紧给我滚!最好永远甭回来!”
“滚就滚!这几年要不是我娘家接济,日子早就穷得过不下去!自从你当上了这个破保长,我们是越过越穷,赚不到钱不说,还天天跟着你提心吊胆,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老婆哭哭啼啼抱怨道。邻居来劝架,可王保长却趁着酒性,指着老婆鼻子,叫她滚。老婆终于忍受不了,哭着跑了。
王保长继续喝酒,村民见他不可理喻,也都摇摇头散去了。
村民见他不可理喻,也都摇摇头散去了。
夜深了,王保长估摸着到晚上九点了,焦急地不停向屋外张望。他在等阿毛。阿毛是村子里最有文化的人,在县城读书,从小父亲就死了。这几天,因为母亲病重,他请假回家给母亲煎药,每晚九点他总是拿着一个药罐子,到王保长屋前的马路倒药渣。九点,终于等来了阿毛,王保长赶紧拉他进屋,拿出那张密令给阿毛看。
“阿毛,村里就数你识字最多,你叔我识字不多,只能向你请教!你看看这纸上的陈字后面念啥?他是何许人也?人命关天,你跟叔说说!”
阿毛拿着那张纸,手有点发抖,脸红一阵白一阵,说话也疙里疙瘩的。
“叔,这个……这个好像是生僻字,我也不认识。要不我回家去查查,然后回来再告诉你!你看行不?”
“好!好!你快去快回!我等你!这密令只有你知我知,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不然你我小命都不保!”王保长嘱咐道。
阿毛答应着,急急地走了,连药罐子都忘了拿。
五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不见阿毛回来。王保长酒劲上来,犯困,昏昏欲睡。
第二天,王保长是被林专员几个巴掌打醒的。睁开眼,看到林专员气得扭曲的胖脸,两手正抓着自己的前胸。他吓得浑身发抖。
“林……林专员,您怎么大驾光临鄙人寒舍了?真是蓬荜生……”
“生什么生!我问你,你的密令呢?”
“密令?在呀!我保管得妥妥的!丢不了!”王保长边说边从怀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纸,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林专员!
“保管个屁啊!谁叫你保管了!是要你办事!你说你办完事了吗?”林专员怒视着王保长。
“啥事啊?我不记得了!昨晚我老婆跟我吵架,跑了,我心情不好,喝闷酒,乡亲们都可作证!”王保长委屈地说。
林专员气得又抽了王保长一个巴掌,把密令扔到他脸上。“我……我这就带人去抓他!可是,林专员,这个陈字后面念啥?他是谁呀?”王保长颤抖着手,指着密令上陈隰的名字,战战兢兢地问。
林专员气得又给他一巴掌:“你作为一个保长,怎么连自己村的人都不了解!陈隰就是陈九根的儿子!小名叫阿毛!”
“啊!我们村里人只知道他叫阿毛,哪里知道他叫陈隰啊!不信的话你问问他们!”王保长指着站在堂屋里的十几个人。
“别啰唆了,赶紧去抓!不然让他跑了就完了!”
可惜早已经人去屋空,连他生病的老母亲也不在了。王保长一气之下,命人一把火烧了草屋,回去复命了。
林专员气得连抽了王保长十几个耳光。骂道:“你是猪啊!你有没有脑子,怎么就烧了他房子呢?他是共党分子,里面万一有什么重要情报呢?你他妈的竟然一把火烧了!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我……我当时气糊涂了!”王保长摸着火辣辣疼的脸,委屈地说。
“陈隰逃了,你这条命也保不了!我只能如实向上面汇报!”林专员边说边要走。
“等等,林……林专员,借……借一步说话!”王保长把林专员引进内屋,关上房门,小心翼翼地从箱子底下双手捧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小的菩萨雕塑。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凑近林专员耳朵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贝……”
就这样,王保长终于躲过一劫。没过几天,老婆也被他接了回来。
阿毛母子投靠了他们的一个远方亲戚。安顿下来后,阿毛对母亲说:“幸亏保长他识字不多,不然我真是死定了!好险啊!”母亲笑笑,说:“傻啊!孩子,王保长和你爹是结拜兄弟,你的名字还是你王叔起的呢!”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保长收到密令抓人杀人,而他却在家自在逍遥,说明他没把上边的命令当回事;并且他借酒撒疯,不顾乡民的劝阻,赶走老婆。其言语描写表现出他对老婆专横跋扈的特点。
B.小说中林专员怒斥王保长延误了抓捕时机,扇他耳光,并指出他烧房的糊涂,说明林专员精明强干,办案有头脑,有力度。
C.小说以王保长活动为线索,以阿毛回乡照顾母亲并逃走、林专员督查为辅线,三线交织于王保长家,情节跌宕,摇曳多姿。
D.小说中两个女人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保长计谋的实施离不开老婆的配合,交代阿毛获救原因要通过其母之口,颇具匠心。
【小题2】小说中的王保长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这篇小说结尾安排巧妙,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发表公报说,约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这些垃圾邮件当中,有21%是产品广告,16%是有关投资理财的信息,14%是诈骗或者不实的信息,14%包含色情内容,其他35%为各种各样的无益信息。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不仅影响了信息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②垃圾邮件危害了互联网的发展。(甲)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份,甚至上亿份,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互联网链路,中断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乙)垃圾邮件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全世界的垃圾邮件数量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垃圾邮件比例将上升至90%。(丙)这是因为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而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丁)
③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从个人角度来看,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处理一封垃圾邮件至少需要10秒钟时间,如果每天收到几十份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垃圾邮件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欧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垃圾邮件每年为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垃圾邮件呢?首先是利益的______。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使得许多广告商______。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______。目前,需要批量发送垃圾邮件广告的大多是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______提供了土壤。据英国媒体报道,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人,90%的垃圾邮件都是他们制造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是从它那里发出的。
【小题1】从上下文的衔接看,“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病毒和垃圾邮件,全球互联网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在两年内崩溃。”这句话应放入第②段中的恰当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第④段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驱使    乐不可支    微不足道 产生
B.驱使    乐此不疲    微乎其微 滋生
C.促使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滋生
D.促使    乐不可支    微乎其微 产生
【小题3】根据上面材料,下面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80 %的垃圾邮件大多来自小企业,包含广告、理财等多种信息,这些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造成大约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B.如果任由垃圾邮件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泛滥下去,将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造成极大威胁。
C.从利益角度来看,垃圾邮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邮件广告成本低、收益大,满足了很多企业的商业需求。
D.垃圾邮件虽然数量庞大,但制造这些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全世界大约只有150人,互联网上90%的垃圾邮件都出自他们之手。
【小题4】“垃圾邮件”对互联网的危害及对用户的利益损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漠里的陪伴
余显斌
沙漠里,不只有浩浩黄沙,有硕大的夕阳,有如血的晚霞。这儿还有干旱,有酷寒,有寸步不离的死亡,步步紧逼。
他,此时就被死亡纠缠者。
陪伴着他的,只有一匹识途的老马。
夕阳将落,浮荡在地平线上,如一轮浑的车盖。他和那匹老马,踽踽而行,恍如两只小小的蚂蚁,粘在天边,在夕阳的昏黄中,愈行愈远。
本来,还有一匹小马的,是老马才生不久的小马驹子。
这个小家伙,不知道沙漠的凶险、艰难,它跳跃着,奔跑着,伸长脖子对着落日咴儿咴儿地鸣叫着,声音稚嫩如草。然后,又跑到老马跟前撒娇,用脑袋抵着自己妈妈的身子,在老马停下时,它会贪婪地吸着奶水,吃饱了,会狠狠打几个喷嚏。
小家伙蓝蓝的眼睛如两汪水,千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
可是,一夜醒来,小马却死了,倒在那儿,鲜血淋漓的,显然是被狼咬死的。沙漠上,有一种狼,凶狠无比,常常深夜袭击行人,以及骆驼和马匹。
他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老马围着小马,轻轻地嗅着,不停地喷着鼻子。
当它明白,小马再也难以站起来时,它的眼睛里,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浑浊的眼泪。这是他第一次看见马儿流泪,他的心沉沉的,如同压着一块石头。他轻轻拍拍老马,叹了一口气。老马仰起脖子,对着长空,咴儿咴儿叫着,声音苍凉,此伤,犹如那轮落日一样悲壮。
然后,它低着头,伴着他上路了。
它不再叫,沉默地走着,沉默得如一块白色的石头。
夜晚,面对那轮如水的月亮,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
他望着,再次叹口气。
没水了,他拿着水壶,靠近老马,去挤出马奶来。
老马回过头,望望他,没有动静。
沙漠的夜晚,冷得直渗骨头。
他喝罢马奶,卧在那儿,蜷着身子。
月亮越升越高,将沙漠照射成一片月光的湖,照成一片琉璃的世界。
突然,他感觉到有什么动静,忙抬起头,发现老马站起来,向他慢慢走近。他吓了一跳,不知道它想干什么。老马的眼睛里,一片清光,慢慢卧下来,卧在他的身边,就如过去卧在小马身边一样。他的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他轻轻摸摸老马的头,长叹一声。
当又一个黄昏来临时,在老马的带领下,他找到了水----在一个沙丘的后面,有一片胡杨林,那里有一条水,沿着草地的中间缓缓流过,白亮得如银子一般。他流着泪惊叫着,扑了过去,俯下身子“咕咚咕咚”地喝起来。水进入喉咙,身体的每一个毛孔中,此时都仿佛有一种水意在清凉地弥漫着。他幸福地连打几个嗝,抬起头,却不见了那匹老马。
他急了,跑上沙丘,看见老马跑了,一直向来路跑去,在夕阳下越跑越远,最终跑成一个小小的点,消失在暮色里。
他喊了几声,声音在暮色里扩散着,空空的。
在林子里,有一个小村子,住着十几户人家。
他找到几个人,掏了钱,组织一支队伍,重新进入沙漠。当时,为了逃出沙漠,他将所有的货物都藏在沙漠中,现在,必须找回来。
几天后,队伍经过小马死去的地方,他惊呆了。
小马的尸体旁,卧着一头老马,头垂着,长长的鬃毛纷披着,正是那匹老马。他大叫着,跑过去抚摸老马,老马却一动不动,依偎在小马的身边----已经死了。
他这才明白,在小马死后,老马是带着怎样的痛苦和悲伤,一步步将他带出绝境,找到水源的。但是,强烈的思念,让它无心喝水,它带着一颗绝望的心,再次回到小马死去的地方。
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现在,它可以永远地守在自己孩子的身边了。
这叫什么?这是人类常说的忠诚和爱吗?
他垂着头,突然跪下。这一刻,他感觉到自己的良心受到沉重一击。
原来,小马不是狼咬死的,是他杀死的。当时没水,他想,只有杀死小马,自己才能喝到属于小马的那份马奶,才能走出草原。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的“黄沙”“夕阳”“干旱”“死亡”等沙漠环境,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且营造了氛围,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准备。
B.文章善用细节描写来塑造形象,如用“它会仰起头,久久地望着,眼眶里竟然滴出泪,湿湿地打湿了睫毛”的细节,来表现老马的痛苦。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来叙事,使故事客观而真实,用客观的方式把一个悲惨的故事叙述出来,也自然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感。
D.小马之死是本篇小说的线索,文章通过写老马和“他”在小马死后的行为及心理,既表现老马的忠诚和爱又表现“他”的坚韧与抗争。
【小题2】小说到最后才交代小马是“他”杀而非狼咬致死,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
【小题3】请根据小说的创作意图,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老马还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