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登越王台①

康有为

秋风立马越王台,混混龙蛇最可哀。

十七史②从何说起,三千劫③几历轮回。

腐儒心事呼天问,大地山河跨海来。

临睨飞云横八表,岂无倚剑叹雄才!

(注)①越王台,一名粤王台,为西汉南越王赵陀所建,位于广州越秀山上。此诗作于光绪五年(1829)秋,此时康有为22岁。②十七史句,用宋末文天祥语。文天祥被俘后,元人劝降。文天祥答道:“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意谓事情太多,一切无从说起。③印度佛经记载,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叫做一“劫”。“三千劫”意谓天灾人祸之多。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并感怀,诗人将马带入越王台上,用“立马”而不用“独倚”,主要是为了突出一种英气。
B.颔联反思历史,睥睨古今,大气磅礴。“从何说起”寄托着诗人的无比愤懑与深切责问。
C.颈联中的“腐儒”“天问”,诗人自比杜甫、屈原,心事重重,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敏感 性和忧患意识。
D.尾联“临睨”是居高临下的意思,“八表”即八荒之外。诗人慨然而立,一种激越的情怀喷涌而出。
E.全诗是游览名胜古迹之作,采用比喻、用典、反语、融情于景等多种手法表达感慨, 基调悲壮昂扬。
【小题2】结合全诗,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06 08:0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诗集自序

清康有为

①诗者,言之有节文者□!凡人情志郁于中,境遇交于外,遇之交压也瑰异,则情志之郁积也深厚。情者阴也,境者阳也。阴阳愈交迫,则愈变化而旁薄,又有礼俗文例田以节奏之,故积极而发:泻如江河,舒如行云,奔如卷潮,怒如惊雷,咽如溜滩,折如引泉,飞如骤雨。其因境而移情,乐喜不同,哀乐异时,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

②故志深厚而气雄直者,莽天地而独步,妙万物而为言。时或风雨怒号,金铁飞鸣,山水妙丽,天日晶晴;或万马战酣,旌旗飞萦;或广殿排仗,冕旒严凝;或岩藤落叶,面壁老僧;或万花放晓,士女春盈;或深山大河,巨海积沙:斯其为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者耶!

③吾性好游,嗜山水,爱风竹,船唇马背,野店驿亭,不暇为学,则余事为诗,天人之感多矣。及戊戌遘祸,遁迹海外,五洲万国,靡所不到,风俗名胜,托为咏歌。临睨旧乡,世变日非。灵均之行吟泽畔,子卿之啮雪海上。河梁陇首,游子何之;落月屋梁,水波深阔。嗟我行迈,皆寓于诗。情在于斯。噫气难已。

④门人梁启超请收拾丛残,发愿手写。搜箧与之,尚存千余篇。亡人何求,又非有千秋之名心也;抑以写身世,发幽怀,哀乐无端,咏叹淫佚,穷者达情,劳者歌事,小雅国风之所不弃。后之诵其诗论其世者,其亦无罪耶!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九日,南海康有为自序。

(有删节)

(注)①节文:音节文采。②旁薄:广博。③礼俗文例:礼制习俗、法律条例。④临睨:登临眺望。⑤灵均:屈原的字。子卿:苏武的字。河梁:出自李陵《与苏武诗》。陇首:出自庾信《伤心赋》,落月屋梁:出自杜甫《梦李白》。以上均比喻作者流亡海外、思念故国之情。行迈:旅行。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虛词是(   )
A.哉
B.耶
C.乎
D.焉
【小题2】概述第①段中作者的诗学主张。
【小题3】对第②段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骈散结合,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形成了阔大壮观、气势雄伟的风格。
B.“金铁飞鸣”“天日晶晴”“万花放晓”等语是诗人对“诗境”的形容。
C.段首说,志深气雄方能体察万物,写出好诗,强调了“境遇”的重要。
D.段尾说,情深则语言晓畅,气盛则诗境变化神奇,凸显“情志”重要。
【小题4】第③段中作者“遁迹海外”时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简析本文四段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