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资源
B.乙——环境
C.丙——生物
D.丁——经济系统
【小题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环境自净能力丧失
B.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C.工农业污染排放加剧
D.生物多样性增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5-24 03:09: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题目。
【小题1】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下列不属于④环节的是( )
A.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
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
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
同类题2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同类题3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其中A地区为“汇源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依据图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与华北地区相比,简析图示区域发展番茄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
(2)说明图中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同类题4
围填海造陆是通过堤坝建设、土方填埋等工程手段,将自然水域空间转变为陆地,以扩大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的人类活动,但是近年国际一些围填海造陆规模和速度迅猛的国家都有所放缓,并且越来越重视因围填海造陆引起的近岸海域环境生态影响状况,颁布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措施保护海岸带空间资源,而我国的围填海造路还在不断的扩大,2002年以前,我国沿海各省围填海造陆总面积以江苏、福建两省最多;200年以后,围填海造陆总面积以天津、辽宁两省增长最快。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填海造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__________。
同类题5
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