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小题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11 04:4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据调查,秸秆还田需要收储、粉碎、运输、填埋等环节,提高了农民的种田成本。读“我国东北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
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
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
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小题2】东北地区发展沼气的不利条件是
A.原料不足
B.冬季寒冷漫长
C.日照不足
D.科技水平较低
【小题3】与秸秆还田相比,图中秸秆利用最显著的优势是
A.修建沼气池投入资金和技术,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
B.农产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C.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土壤肥力
D.禽畜养殖延长了产业链,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类题2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吴越时期,为了便于蓄、灌、排和区间运输,人们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桑蚕养育工序复杂,需投入较多的劳力。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
(1)分析杭嘉湖地区养蚕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下图所示农业循环生产的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有利影响。
同类题3
区域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既要考虑社会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生态环境效益。
同类题4
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地沟油流向餐桌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餐桌污染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添加剂技术越来越发达
B.人们不良的消费和饮食习惯
C.增加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
D.食品添加剂有利于食品保存和提高营养价值
【小题2】地沟油流向餐桌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同类题5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
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
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
B.提高农产品产量
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
【小题2】下列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田园综合
A.黑龙江小麦种植区
B.浙江舟山渔村
C.太湖平原农耕区
D.新疆天山牧区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