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吴越时期,为了便于蓄、灌、排和区间运输,人们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桑蚕养育工序复杂,需投入较多的劳力。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
(1)分析杭嘉湖地区养蚕的有利条件。
(2)简述下图所示农业循环生产的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有利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1-30 04:2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茶马互市主要在甘南地区,易马的茶叶取于川蜀。茶树具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耐酸怯碱的特性。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西域等地向中亚、西亚等国输送。下图为甘肃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祁连山北侧城市分布较多的原因。
(2)简析四川盛产优质茶叶的自然原因。
(3)近年来,随着茶叶需求量不断增大,四川省计划将丘陵地区大片的林地地改种成茶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说明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3)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点春耕春播时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分界线以东地区春耕春播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地形 ②太阳辐射 ③降水 ④土壤 ⑤农作物种类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小题2】地膜覆盖是一种简易高效的农业栽培技术,具有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土壤侵蚀的作用。下列四地在春耕春播过程中采用地膜覆盖综合效果最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同类题4
下图为“江西省某地区梯田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把耕地设置为梯田的形式,主要原因是( )
A.美观
B.树立特色
C.保护交通
D.保持水土
【小题2】梯田的建设是人类生产改造了( )
A.气候
B.土地
C.地形
D.河流
同类题5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
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保护地表植被,减轻水土流失
D.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
【小题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
B.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
D.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小题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A.改变枣林内与枣林外裸地间风速风向
B.增加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气的交换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
D.增加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