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关于《三国演义》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
B.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C.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王。
D.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怒,拔剑欲斩魏延。
E.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
【小题2】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述之。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悦,急聚众官商议。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去许都干什么,结果如何?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选()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05:2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段一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 ”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节选自《三国演义》)
文段二
诸葛亮搞空城计阴谋,司马懿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看不会吧……第一,当时司马懿看诸葛亮神态自若,听琴声平稳,说明他俩离得很近嘛!你司马懿派一个连队进去打探打探虚实不行吗?第二,诸葛亮高高在上,司马懿就不会找个神箭手把他给射下来?第三,司马懿你把诸葛亮围个三天三夜,看他怎么办嘛!
(节选自易中天《品三国》)
【小题1】下列对以上两个文段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夸张手法,烘托严峻的形势,突出西城之险。
B.第⑤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脱险之后的欢笑,其心理是: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C.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之所以会获得成功,是因为诸葛亮能准确分析形势,临危不慌,做事果断;对司马懿非常了解;勇敢,有智慧,懂得战争辩证法,灵活机动,出奇制胜。
D.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空城计”靠不住,《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被丑化了。易中天的言外之意是诸葛亮被神化了。
【小题2】文段一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1)开端(第①段): ▁▁▁▁▁▁▁▁▁▁▁▁▁▁▁▁▁▁▁▁▁▁
(2)发展(第②段): ▁▁▁▁▁▁▁▁▁▁▁▁▁▁▁▁▁▁▁▁▁▁
(3)高潮(第③④段):   ▁▁▁▁▁▁▁▁▁▁▁▁▁▁▁▁▁▁▁▁▁▁
(4)结局(第⑤⑥段):   ▁▁▁▁▁▁▁▁▁▁▁▁▁▁▁▁▁▁▁▁▁▁

同类题4

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E、《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中,贾家的佃户上京来交租子,车被误当成买卖车扣在了衙门,贾赦十分生气,便吩咐下人去交涉。临安伯请贾家爷们吃酒看戏,只有贾赦带着宝王过去了。令宝玉兴奋的是,他在那儿见到了分别许久的柳湘莲。
A.宝玉将元妃所赐之糖蒸酥酪留给袭人。李嬷嬷赌气吃了酥酪。袭人推说爱吃栗子,使宝玉把酥酪丢开。袭人以赎身之说试探宝玉,流露出对此“吃穿和主子一样,又不朝打暮骂”的地方的留恋。宝玉去看黛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后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元宵写诗不知“绿蜡”之典而急得满头大汗。
B.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北伐的姜维班师回朝。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刘禅下令让姜维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吴国不敢轻易入侵。
C.在赴西伯利亚流放的路上,聂赫留朵夫每次看见玛丝洛娃,都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她内心的变化,没有原先那种卖弄风情的味道了。这种变化使聂赫留朵夫感到特别高兴,现在他对她产生了另一种感情,跟以前决心同她结婚来履行责任和满足虚荣心的那种心情不同,现在纯粹是怜悯和同情她。
D.孙策临死时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死后,孙权继位掌权。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孙权拜诸葛瑾为上宾,依照他的建议,顺曹操,绝袁绍,君臣齐心治理江东。从此势力日趋强大,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
(1)“……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红楼梦》
这句话是 (谁)在 时候说的,请简述此人在此事中的表现。
(2)“……吾料陇上麦熟,可密引兵割之。……此人预知吾来割麦也!”这几句话是 (谁)说的?“此人”指 。后来结果如何,请简述相关情节。

同类题5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一)文学名著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这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家》)
B.觉民刚刚走上左边厢房的一级石阶,正要跨过门槛进去,就听见婢女鸣凤喊他们吃饭,并且告诉他们姑太太和琴小姐来访。吃过晚饭后,觉民便将他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的消息告诉琴,让琴兴奋了许久。(《家》)
C.张飞一路平定蜀中郡县,巴郡太守严颜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抵抗,张飞强攻却是打不下。最后,孔明用计活捉了严颜。张飞对他以礼相待,严颜感其恩义,于是投降。随后,严颜一马当先,打下了他所管辖的地方。(《三国演义》)
D.孔明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事先预料到,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装神弄鬼,带兵迷惑魏军,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三日不敢出城。孔明乘机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三国演义》)
E.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前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自己的狂傲行为击鼓骂曹,堪称痛快淋漓,成为一段佳话。后曹操借刀杀人,祢衡死于黄祖之手。
【小题2】阅读下面《家》选段,回答问题。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走。
觉慧为什么被囚禁在家里?他最终离家出走去了哪里?对于觉慧的离家出走,觉新的态度有何变化?
【小题3】“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曹操一方被张飞吓死的是谁?刘备评价张飞“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惜失于计较”指什么事情?请简述这一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