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著阅读:请任选一组题目作答,并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填涂并答题。本大题2小题,共6分
第一组:
【小题1】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写的是哪两位主人公?()
A.探春、迎春B.宝钗、黛玉C.元春、黛玉D.宝钗、惜春
【小题2】(小题2)简答题(50字以上)
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请简述传说情节。
第二组:
【小题3】在“如鱼得水”这个典故里,刘备把自己比做“鱼”,把谁比作“水”()
A.关羽B.诸葛亮C.张飞D.赵云
【小题4】(小题4)《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2-28 08:3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祢衡为人狂傲,认为“荀彧可使吊丧问疾,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机击鼓骂曹。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
B.曹操得知关羽离去,就索性送个人情给他,亲自为他送行,赠金赐袍。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关守将均不敢放行,于是,关羽就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斩了孔秀、韩福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曹操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几番差人拿着公文告谕放行。
C.官渡之战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卷土重来。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又绝自己部队的后路,曹军士兵置死地而后生,勇猛作战,在仓亭再次击败袁绍。袁绍再次退回冀州。袁绍两次兵败,不由气病交加而亡。
D.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因为荆州不仅地势险固,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孔明请求鲁肃带他前往江东商议孙刘联盟之事,鲁肃答应了。
E. 蒋干为了立功,再次自告奋勇前往江东探视军情。周瑜与庞统经过密议,又一次将计就计,使蒋干引导着庞统来到曹营。徐庶见到庞统,教他用连环计。于是庞统借机向曹操献了锁战船的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同类题2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一天早晨,爱斯梅拉达在屋顶上看到弗比斯十分激动,伽西莫多心里也很高兴,为爱斯梅拉达去找弗比斯却无功而返,而爱斯梅拉达却责怪他。从那天起,他不再到她的小屋来,但送给她一只狗做伴,并冒着生命危险打破了让爱斯梅拉达害怕的一个雕像,还唱歌给她听。(《巴黎圣母院》)
B.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高觉新提亲。觉新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来说媒的人很多,觉新的父亲和继母商量、选择后,只剩两家,而这两家请来的媒人情面同样大,他父亲就用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红纸上,在祖宗的神主面前祷告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家》)
C.冯云卿利用放高利贷,盘剥压榨农民,在金融市场上自称“公债通”。为了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行情,挽回败局,使用“美人计”直接要求女儿冯眉卿接近赵伯韬,女儿答应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女儿为了应付父亲的追问,随便说了个“多头”,实际赵伯韬做的是“空头”。冯云卿拿出姨太太的积蓄一万两银子,做了一个“多头”,结果冯云卿落得个人财两空。(《子夜》)
D.陪审员们热烈地交换着感慨。而后,商人、上校、店员等认为玛丝洛娃无罪,首席陪审员虽然反复强调说认定她参与投毒证据不足,却又坚持她既犯有毒害人命罪,又犯有盗窃罪,在大家争论得头昏脑胀时,首席陪审员说:“我们认定她有罪,但没有蓄意抢劫,也没有蓄意盗窃财物。”可却没在答案写上“有罪,但未蓄意杀人”。 (《复活》)
E.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以为得计的严颜,自引军伏击,生擒严颜后,紧随逃跑的川兵进入并占领了巴城。(《三国演义》)
【小题2】简答题(任选一题)
(1)“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红楼梦》第十五回) 这是王熙风答应净虚老尼的话,请简述她所答应之事的来龙去脉。
(2)葛朗台去世后,拿侬的待遇有何变化,请简述发生在拿侬身上的故事。
选做第(_____)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孟子·尽心上》)
子曰:“邦无道,富且贵,耻也。邦有道,贫且贱,耻也。”(《论语·泰伯》)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结合选段,谈谈孔子与孟子各自以什么为耻辱?
(2)结合选段,谈谈儒家认为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耻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