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孙权差人来柴桑郡报周瑜,说‘我母亲力主,已将吾妹嫁刘备。不想弄假成真。此事还复如何?’瑜闻大惊,行坐不安,乃思一计,修密书付来人持回见孙权。”
请问周瑜的计策是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3-24 07:41: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邻,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邻,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日:“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邻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郁城;若得郁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次日天明,张邻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小题1】(小题1)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马谡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说明其不能识到街亭乃汉中咽喉,盲目自大,轻视魏国。
B.“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说明马谡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街亭失守不过是“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之故。
C.布置街亭防守之务,马谡云“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马谡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暴露无遗。
D.当司马懿大军围山之时,马谡杀二将以正军心;见事不妙改攻为守;蜀军不听指挥,“谡大怒,自杀二将”以正军心。可以看出马谡还是有一些魄力和军事才干的。
E. “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说明马谡临机应变,同时也预料到诸葛亮一定早有准备,必定会调兵援救。
【小题2】(小题2)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马谡这一人物形象的?
【小题3】(小题3)蜀国街亭一战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刘备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的病难以治好,便派人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吩咐“若子嗣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当即表明对刘氏的忠心。刘备交代完后事,驾崩,享年63岁。
B.孔明屡次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信装进大盒子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心中大怒,虽接受衣服,却赶走了来使,还派人调查诸葛亮的饮食情况。
C.诸葛亮死前,料定司马懿定会知晓,趁机攻打。便遗命姜维不要发丧,要将自己的尸身保存好,口中放入麦粒,出兵时将自己放在阵前让司马懿看。司马懿引兵追到,看到车上端坐的孔明木像,以为孔明还活着,大惊失色,急忙退兵。
D.曹爽派人到政敌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后将其杀死。
E.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他请求司马昭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