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选出下列选项中对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
A.攻占冀州后,许攸居功自傲,口出狂言后,曹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一日,许褚骑马入东门,正遇许攸,许攸对他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大怒,拔剑杀许攸,提头来见曹操。曹操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乃令人遍访冀州贤士。《三国演义》
B.曹操利用徐庶至孝的特点,派人取徐母至许都。程昱诈称曾与徐庶结为兄弟,时常馈送物件给徐母,赚得徐母笔迹,乃仿其字体去信召徐庶来许都。徐庶无奈,含泪向刘备辞行,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到曹营后,徐母因徐庶弃明投暗而自缢。《三国演义》
C.周瑜设计在甘露寺招亲,试图软禁刘备。吴国太起初时对孙权行美人计不满,但见了刘备后大喜,以为“真吾婿也!”。但孙权一意孤行,刘备哀求乔国老,乔国老也无计可施,刘备在赵云的提醒下拆开了诸葛亮给他的第一个锦囊,并按计行事,因此得以和孙尚香在甘露寺完婚。《三国演义》
D.法庭要审判玛丝洛娃。法庭的庭长早就到法院了,他要在开审之前,再过目一下案件,以免误判,并希望案子快点审完,提高效率。书记官提出要先审玛丝洛娃一案,因为他知道这个案件有很大蹊跷。《复活》
 
E.聂赫留朵夫进一步了解监狱的旅站的情况后,看出在犯人当中发展起来的所有那些恶习,例如酗酒、赌博、残暴,以及囚徒们干出的所有那些可怕的罪行,包括人吃人在内,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人能够惩罚人这种谬论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后果。《复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5-05-13 03:46: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B.曹操视刘备、吕布为心腹之患,怕二人合力进犯,从荀彧“二虎竟食”计,封刘备为荆州牧,下密诏让他杀掉吕布,刘备不忍。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假借汉帝手诏让刘备攻袁术。刘备听从诏书,领关羽攻打袁术,留张飞守徐州。
C.孙策在与刘鳐作战的过程中,不过三回合生擒部将于糜,在得知背后遭人暗算后,大喝一声,声如巨雷,樊能惊骇,倒翻身撞下马来,破头而死;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自此,人皆呼孙策为“小霸王”。
D.张飞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黄忠次日射张飞盔缨,报张飞不杀之恩。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一直对韩玄不满的太史慈所杀,继而降关公。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忠降备。
 
E.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刘备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三国演义》中“马谡拒谏失街亭”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邻,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邻,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日:“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邻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郁城;若得郁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却说司马懿在城中,令次子司马昭去探前路:若街亭有兵守御,即当按兵不行。司马昭奉令探了一遍,回见父曰:“街亭有兵守把。”懿叹曰:“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昭笑曰:“父亲何故自堕志气耶?男料街亭易取。”懿问曰:“汝安敢出此大言?”昭曰:“男亲自哨见,当道并无寨栅,军皆屯于山上,故知可破也。”懿大喜曰:“若兵果在山上,乃天使吾成功矣!”遂更换衣服,引百余骑亲自来看。是夜天晴月朗,直至山下,周围巡哨了一遍,方回。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传令与诸将:“倘兵来,只见山顶上红旗招动,即四面皆下。”……
次日天明,张邻引兵先往背后去了。司马懿大驱军马,一拥而进,把山四面围定。马谡在山上看时,只见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不敢下山。马谡将红旗招动,军将你我相推,无一人敢动。谡大怒,自杀二将。众军惊惧,只得努力下山来冲魏兵。魏兵端然不动。蜀兵又退上山去。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
【小题1】(小题1)对马谡形象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马谡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说明其不能识到街亭乃汉中咽喉,盲目自大,轻视魏国。
B.“凭高视下,势如劈竹”和“置之死地而后生”说明马谡熟读兵书,深谙用兵之道,街亭失守不过是“魏兵漫山遍野,旌旗队伍,甚是严整,蜀兵见之,尽皆丧胆”之故。
C.布置街亭防守之务,马谡云“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马谡之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暴露无遗。
D.当司马懿大军围山之时,马谡杀二将以正军心;见事不妙改攻为守;蜀军不听指挥,“谡大怒,自杀二将”以正军心。可以看出马谡还是有一些魄力和军事才干的。
E. “马谡见事不谐,教军紧守寨门,只等外应。”说明马谡临机应变,同时也预料到诸葛亮一定早有准备,必定会调兵援救。
【小题2】(小题2)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马谡这一人物形象的?
【小题3】(小题3)蜀国街亭一战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段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