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
“无义之徒”指谁?毛宗岗对上述四旬诗评点道:“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之句,已预为之谶矣。”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02 01:28: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进贾府时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把她带大的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红楼梦》)
B.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曹魏政权在曹丕死后,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最终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先灭东吴,后灭蜀汉,三分天下至此重归统一。(《三国演义》)
C.鲍赛昂夫人告诉拉斯蒂涅,“社会又卑鄙又残忍”,要他“以牙还牙地去对付这个社会”。她还告诉他要想在巴黎出人头地,必须得到一个女子的青睐。于是按照表姐的指点,拉斯蒂涅决心去勾引高老头的二女儿纽沁根太太。(《高老头》)
D.大卫求学期间,寄宿在姨婆的律师维克菲家里,与他的女儿阿格妮丝结下了浓厚的友谊。但大卫对维克菲雇用的一个名叫希普的书记极为反感,讨厌他那种阳奉阴违、曲意逢迎的丑态。(《大卫·科波菲尔》)
同类题2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攻取雒城时,魏延违了军令,但是两次活捉了泠苞,刘备认为魏延此功可赎其罪。对于泠苞,刘备先放后杀,其用意都是显己之仁、收买人心。
B.《明天》中王九妈、抬棺材的脚夫等一干人凡开过口、动过手的人,在办完宝儿丧事以后,吃过晚饭便回去了,这足见人情如纸般凉薄。
C.鸣凤有“美丽的梦想”,然而梦毕竟是梦,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冰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她的梦想,她的出身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梦想是不能成真的。
D.翠翠第二次在白塔下的菜园地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对婚事的主张时,把头低下不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表达了她对大佬明确的拒绝之意。
E.奥菲利亚把哈姆莱特的疯癫行为告诉了波洛涅斯,波洛涅斯觉得失恋才是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认为这种事情不能隐瞒不报,于是决定去见国王。
同类题3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关羽身在曹营心怀故主,当他得知刘备的消息后,就决意要离开曹操。曹操送他的金银财宝和汉寿亭侯的官印一并送还。这就是“封金挂印”的故事。(《三国演义》)
B.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C.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的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了孔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精神。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是说教师要选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论语》)
同类题4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刘封因为关羽曾经与他不和,在关羽落难时,他便指使孟达等人按兵不动。刘备因为义子刘封没领兵援助,关羽死后将刘封斩首。这是刘封咎由自取。
B.《三国演义》中樊城被围,庞德抬着棺材,担任先锋与关羽决一死战,颇有清朝左宗棠抬棺入疆之风;樊城围解后,曹操封张郃为平南将军,并赞其有周亚夫之风。
C.《三国演义》对战争的描写十分出色。几场大的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有关人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写出战史的巨大声势。
D.一代名医华佗与三国人物结下不解之缘,先后成功医治了吴国的大将周泰和蜀国的虎将关羽,最后医治曹操被误解而下狱死。华佗在狱中,感念吴押狱的恩德,把一本医书《青囊书》赠给他。
E. 作为艺术形象的曹操,在《三国演义》里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诡诈、残暴的特点,民间传说把这一特点突出、夸大,在曹操身上概括了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本质特征。
同类题5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允一面假传天子诏要禅让给董卓,引董卓从郿屋回朝;一面又以天子的密诏发给吕布,由吕布在董卓回朝的时候将他杀了。(第9回)
B.董卓为诱吕布来降,赐金甲锦袍和赤兔马、吕布见利忘义,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拜董卓为义父,董卓封他为都亭侯。(第3回)
C.曹操急攻徐州。陶谦三次要将徐州让给前来相助的刘备,但刘备终是推脱。后来陶谦以手指心,徐州军民拥立刘备,刘备乃统管徐州。(第12回)
D.汉献帝回到洛阳,宣曹操入朝以辅佐王室。曹操兴师入朝,不听董昭的劝阻,要迁都许都,汉献帝和群臣因为惧怕曹操不得不从。(第14回)
E.董卓火烧洛阳。孙坚先入洛阳救火,于皇宫废墟的井中获得传国玉玺。曹操与袁绍发生摩擦,便自己领兵追击董卓,大胜而归。(第6回)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明
罗贯中(不详)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