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
计和
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填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11 03: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三国演义》的理解说明,
有误
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有关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成语“望梅止渴”“乐不思蜀”和歇后语“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皆出自《三国演义》。
D.《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写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间的斗争,具有鲜明的“拥刘(备)反曹(操)”倾向,宣扬封建正统观念与仁义道德,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
同类题2
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吴军将领陆抗在边境与晋军守将羊祜和睦相处。孙皓要陆抗进兵伐晋,陆抗拒绝,被罢了兵权。羊祜闻陆抗罢兵,孙皓失德,上表请求伐吴。(第120回)
B.孙权引十万大军,来攻合肥。曹军守将张辽派李典在逍遥津北埋伏。吴军行军至此果遇埋伏,孙权欲渡小师桥,桥已被张辽所断。孙权无奈,纵马拼死越过,幸免一死。(第67回)
C.刘备挥师东进,欲灭东吴。鲁肃以全家性命作保,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孙权去所佩剑与陆逊曰:“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 (第83回)
D.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镇守西凉。诸葛亮施反间计,使曹睿将司马懿连降三级,仅担任平西都督的职务。(第91回)
E.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时,唤军匠在上方谷(葫芦谷)中秘密制造木牛流马,用来搬运粮米,甚是便利。司马懿得知大惊,伏兵夺得数匹,依样制造。(第102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纪灵知吕布领兵来救刘备,急令人致书于吕布,贵其无信。布笑曰:“我有一计,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乃发使往纪灵、刘备寨中,请二人饮宴。
纪灵为什么责备吕布“无信”?吕布怎样“使袁、刘两家都不怨我”?请简述。(字数100字左右)
同类题4
按题目要求选择。
(1)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
正确
的一项是( )。
①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②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
③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④兴旺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同类题5
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攻取雒城时,魏延违了军令,但是两次活捉了泠苞,刘备认为魏延此功可赎其罪。对于泠苞,刘备先放后杀,其用意都是显己之仁、收买人心。
B.《明天》中王九妈、抬棺材的脚夫等一干人凡开过口、动过手的人,在办完宝儿丧事以后,吃过晚饭便回去了,这足见人情如纸般凉薄。
C.鸣凤有“美丽的梦想”,然而梦毕竟是梦,一切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冰冷的现实一次次击碎她的梦想,她的出身决定了在这个世界上,梦想是不能成真的。
D.翠翠第二次在白塔下的菜园地里被祖父询问到自己对婚事的主张时,把头低下不理会,只顾用手去掏葱,表达了她对大佬明确的拒绝之意。
E.奥菲利亚把哈姆莱特的疯癫行为告诉了波洛涅斯,波洛涅斯觉得失恋才是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认为这种事情不能隐瞒不报,于是决定去见国王。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明
罗贯中(不详)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