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
C.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D.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王朝中承上启下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3 04:3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晋亨,字进卿,冀州南宫人也。兄颢,同知安武军节度使事,率所部降于严实,进安武军节度使,西征,战没。岁戊寅,晋亨袭颢爵。晋亨涉猎书史,小心畏慎,临事周密,实器之,以女妻焉。实征泽、潞,偏将李信、晁海相继降于宋,晋亨跋涉险阻,昼伏夜行,仅免于难。实征淮楚、河南,晋亨皆从。甲午,从实入觐,命为东平行军千户、围安庆,其守将走,邀击之,斩首百级,俘获无算。攻光之定城,俘其将士十有五人。略信阳,执复州将金之才。攻六安,拔之。大小数十战,策功居多,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薄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辛亥,宪宗即位,从忠济入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承命而归,事不克济,罪当何如!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欲赐晋亨金虎符,辞曰:“虎符,囯之名器,长一道者所佩,臣隶忠济麾下,复佩虎符,非制也。臣不敢受。”帝益喜。中统三年,李壇叛,晋亨从严忠范战于遥墙泺,胜之,改本道奥鲁万户。四年,授金虎符,分将本道兵,充万户,戍宿州。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闲旷,宜屯田以资军食。”。乃分兵列营,以时种芑,选千夫长督劝之,事成,期年皆获其利。十一年,诏伐宋,晋亨在选中,闻命就道,曰:“此报效之秋也。”由安庆渡江,丞相伯颜留之戍镇江,兼与民政,壹以镇静为务,战焦山、瓜洲,皆有功。十三年,卒于官。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B.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C.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D.实卒/其子忠济奏晋亨权知东平府事/东平贡赋率倍他道/迎送供亿/簿书狱讼/日不暇给/历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戊寅,在文中指年份。古人以十二天干与十地支循环相配,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纪月、纪日。
B.路,宋、元行政区划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只有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D.屯田,古代政府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给养和税粮的措施,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晋亨做事谨慎,深受严实器重。严实征讨泽州、潞州时,两位偏将相继投降宋朝,情况危急,晋享沉着应对,才免于灾难。之后严实征战淮楚、河南,他都随行。
B.张晋亨刚正耿介,敢于直言讲谏。朝廷商议每户征银六两,有官吏请求朝廷立即试行,晋享不论是面对大臣还是皇帝,都提出了反对意见。
C.张晋亨坚持原则,拒绝皇帝赏赐。皇帝想要赐给他金虎符,他却拒绝了,原因是虎符贵重,而自己地位不高,如果佩戴虎符,不合制度。
D.张晋亨善思有方,治政卓有成效。防守宿州时,他提出应该将那些肥沃空旷的土地用来屯田,以供给军粮,并采取有效措施,当年便大有收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君职在亲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颜咫尺,知而不言,罪也。
(2)帝是之,乃得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为定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谟画。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当仍以赡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玠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玠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要束木,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田”指古时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校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驸马”是我国古代对皇帝及皇亲国戚的女婿的称呼,又可称为帝婿、主婿、国婿等。
C.“教授”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是讲授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员。
D.“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队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使骚动不安的民众安定下来。
B.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玠节平反昭雪,使诬陷彭宏有叛离之心的金渊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C.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申屠致远不惧威胁,亲自解开郄显等人的囚具,让他们从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毅,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众御史害怕桑哥,不敢前往湖广巡视,申屠致远慨然请行,和桑哥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玠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广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取三馆围籍太常天章礼仅仗归于京师凡所荇技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时丞相阿合马为查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四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以十一月行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会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铨选江西。入翰林,为侍讲学士。世祖崩,构撰谥册。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以疾归东平。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榆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翠修国史,趣召赴阔,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舂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幽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B.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名士
C.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
D.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拨/皆时之名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后来“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B.太庙,古代呈帝祭奠祖先的家庙。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C.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十五日可以称为“望”。
D.铨选,选官制度。吏部主选文武官员。官员有的由皇帝任命,有的由有关部门补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构富有文才获得赏识。他从小聪明,学问渊博,文章雅典,凭文章人仕;他被贾居贞器重,贾居贞让儿子跟他学习;他写的诏书得到皇帝的欢心。
B.王构恪尽职守,主动担当。他为朝廷积极谋划;平反了一些冤案;他和卜忽木去办事,因故可能获罪,他主动要求承担责任,最终被朝廷免职。
C.王构积极议政,不惧权贵。有人上书主张搜刮民众,他和何荣祖极力反对,予以阻止;有人倚仗权贵作恶,百姓侧目面视,他把此事上报朝廷。
D.王构富有威望,引荐后生。他是三朝元老,熟悉一些事务,朝廷碰到大事都会向他咨询他江欢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几十人后来都身居高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
(2)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比还,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
(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 却:退还,不受
B.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 旌:表扬,表彰
C.祠之泮宫  祠:本义为祠堂,此处名词活用作动词,祭祀的意思。
D.士卒有挟兵入民家  兵:士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刚刚加冠。古代未成年男子不戴冠,20岁时举行加冠礼,标志着成年。
B.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C.郎中:原指朝廷医生,自唐以后指分管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位在尚书、侍郎之下。
D.品秩:官品与奉秩。是官职并行的人身等级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居贞为人清廉,深受赞赏。在国家法制尚未确立时,人们互相行贿勾结,他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黄金,皇上知道后,大加赞赏并给予表彰。
B.贾居贞不贪名利,恪守本分。他不愿为获取个人利益而破坏国家制度,不论是世祖提出为他增加俸禄还是刘秉忠上奏推荐他做参知政事,他都不接受。
C.贾居贞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在江西任职期间,他军中的士兵骚扰百姓,居贞严厉惩治。在平定叛乱时,他亲自带兵,不扰百姓,不杀一人,劝退贼寇。
D.贾居贞善于用兵,把握战机。在与丞相伯颜征伐宋朝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有利于元军的战机,建议趁宋军危困之际及早攻打军事重地江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
(2)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