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邦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贞、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指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元和”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D.刑部是古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的法律刑狱。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难懂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写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07 04:03: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每欲与官,妃辄之 阻:阻止
B.宰不知,怒,至庭下曰   引:拉,牵引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 辟:征召
D.璘败,累浔阳狱 系:联系,关联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枹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出生带有传奇色彩,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后经贺知章的推荐,被任命为供奉翰林。
C.无论是“力士脱靴”,还是“乘醉骑驴”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当李白受牵连下狱时,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

清心亭记

元·吴旭

①清心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1),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于是薙榛莽,浚砂砾。深仞有奇,泉脉随应,环甃以石(2),波光云影,上下相映。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扁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夙夜祇惧(3),虑弗治为怀。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4),工役劻勷(5),簿书期会之冗,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6),百事丛脞(7),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户版何道以增之,词讼何道以简之。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

④众皆曰:然。求旭文以记之。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彼流其情,而乱于气。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盖公之心,湛于止水,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8),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获身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注:(1)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2)甃:以砖瓦砌的井壁。(3)祇:很大。(4)倥偬:事情纷繁迫促。(5)劻勷:急迫不安的样子。(6)剸:割断,截断。(7)丛脞:琐碎、烦杂。(8)包孝肃公:包拯,谥号孝肃。

(选自《来安县志卷十三》)

【小题1】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记叙并描写了清心亭的
【小题2】简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对第③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4】对于文末作者提及包孝肃公的用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包公的话赞扬蒋公内心清净与说法奉公。
B.表达了对包公政事文章之美的赞叹和倾慕。
C.将蒋公与包括作类比,赞扬蒋公政绩卓著。
D.通过包公诗句引出下文对写作缘由的交代。
【小题5】综观全文,概述蒋公把亭子命名为清心亭的原因。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②方回:贺铸字。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小题1】(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阕前三句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该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B.“宝带”两句使词人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的神气。
C.“秦关”六句实写友人北上经过的路途和友人走后的作为。委婉地透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山河依旧。
D.下阕最后三句意思是:我的相思之情只能靠折的梅花来表达。表现作者对友人真挚恳切的怀念之情。
E. 下阕前三句设想友人远去北国的情景。“冰河月冻”,这阴冷景象与上阕热烈欢快形成鲜明的对照。
【小题2】(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