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面小题。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小题1】这首词的词牌是
A.水龙吟
B.苏幕遮
C.鹧鸪天
D.踏莎行
【小题2】下列对本诗歌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有序是有些景抒情,事、景、情有机融为一体。
B.本诗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有效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C.本诗层次清晰,“去岁”“今年”“几时”前后照应周密。
D.本诗语言华丽优美,充分表达了诗人真挚深沉的情感。
【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划线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9 08:07: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丰人。少孤游学于洛下。举进士,补长社县尉。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而吏以不中程,多退斥,欲苛苦输者,因以取赇。若谷度材,别其长短、大小为程,置庭中,使民自输。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使契丹,陛辞,不俟垂帘请对,乃遽诣长春殿奏事,罢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若谷杖之,曰:“吾代若父兄训之尔。”王蒙正为驻泊都监,挟太后姻横肆,若谷绳以法。监司右蒙正,奏徙若谷潭州。洞庭贼数邀商人船杀人,辄投尸水中。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既而逃归,复攻劫,若谷擒致之,磔于市。自是寇稍息。累迁太常少卿,知滑州。河啮韩村堤,夜驰往,督兵为大埽,至旦堤完。以右谏议大夫知延州。州有东西两城夹河,秋、夏水溢,岸辄圮,役费不可胜纪。若谷乃制石版为岸,押以巨木,后虽暴水,不复坏。官仓依山而贮谷少,若谷使作露囤,囤可贮二万斛,他郡多取法焉。迁给事中、知寿州。豪右多分占芍陂,陂皆美田,夏雨溢坏田,辄盗决。若谷摘冒占田者逐之,每决,辄调濒陂诸豪,使塞堤,盗决乃止。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进尚书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建言:“风俗媺恶,在上之人作而新之。君子小人,各有其类,今一目以朋党,恐正人无以自立矣。”帝悟,为下诏谕中外。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以太子少傅致仕,卒,年八十。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注】 ①埽(sào):治水工程用以护岸或堵决口的器材,一般用秸秆、芦苇捆绑而成。
②芍陂(què bēi):蓄水池塘名,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在今安徽寿县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B.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C.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D.改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姻者/若谷出私钱助其嫁娶/赘婿亡赖委妻/去为立期/不还/许更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太子太保称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傅教武, 太师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
B.天圣,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年号并非一成不变,皇帝遇到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更改年号。
C.徙,指调动官职,多为平级调动。文中的“迁”“改”“罢”等均是官职变动的用语。
D.进士,古官名。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若谷公正廉明。补任长社县县尉时,有官员趁百姓交纳木材时索要贿赂,而李若谷估量木材,区别长短、大小,制定尺度,放在庭院中,让百姓自己按尺度交纳。
B.李若谷性情率直。出使契丹,到宫里辞别皇帝,他没有等到帘幕放下就急于应答,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于是被罢免官职,改任荆南知州。
C.李若谷不畏权贵。兼领三司户部勾院时,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并说是替他的父兄教训他。
D.李若谷爱民如子。任并州知州时,贫困不能婚配的百姓,李若谷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嫁娶。
【小题4】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葺兵营,课民输木,檄尉受之。
(2)尝捕获,以尸无验,每贷死,隶他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到正大七年(1230),金国北面的蒙古军加紧进逼。地处南北交通要道的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也受到南宋的不断袭扰。为了加强防务,邓州守将聘请元好问出来担任幕职。②岂不怀归:语出《诗经•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中“鸟羽轻”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征召紧急;二指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出来。
B.颔联“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态。而 “官有程”三字,又照应上联“月三更”,点明诗人连夜出发的缘由。
C.颈联写景。借十里池塘,群鸭戏水;桑柘遍地,晚烟无风描绘出川原一片热闹、美好的景致。与首联“敝裘羸马”的凄凉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借此表达了诗人的贫穷。
D.本诗在谋篇布局上独具匠心。第一、三联叙事写景,叙述赴邓原因,描写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及白日所见;二、四联侧重抒情,表达了自己赴邓的复杂情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
E、本诗在遣词造句上趋于精严。在用字上“轻”“闹”准确生动;在手法运用上综合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使全诗含蕴深厚、耐人寻思。
(2)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