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下面小题。

庐州城下

赵秉文

月晕晓围城,风高夜斫营。

角声寒水动,弓势断鸿惊。

利镞穿吴甲,长戈断楚缨。

回看经战处,惨淡暮寒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月晕”“风高”等意象的选择,属于景物描写,营造了紧张安静的氛围,描写了战前的平静。
B.颔联“角声”“弓势”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弓势”句谓金兵拉弓放箭,其射击之猛使天上飞的大雁也感到惊恐。
C.颈联“穿”“断”二字生动地刻画了战场上的细节,给人的感觉更逼真,写出了士兵杀敌时的英勇无畏以及战斗的惨烈。
D.本诗描绘了真实的战争场景,诗中有高风晓月、利剑长戈,遣词造句凝练生动,风格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所表现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11 02:4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翰,字子羽,并州人。景云元年,卢逸下进士及第。又举直言极谏,又举超拨群类科。少豪荡,恃才不羁,喜纵酒,枥多名马,家蓄妓乐。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日聚英杰,纵禽击鼓为欢。张嘉贞①为本州长史,厚遇之。翰酒间自歌,以舞属嘉贞,神气轩举。张说尤加礼异,及辅政,召为正字,攫驾部员外郎。说罢,翰出为仙州别驾。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翰工诗,多壮丽之词。文士祖咏、杜华等,尝与游从。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其才名如此。燕公论其文,“如琼杯玉斝,虽烂然可珍,而多玷缺”云。有集今传。太史公恨古布衣之侠,湮没无闻,以其义出存亡生死之间,而不伐其德,千金驷马,不啻草芥。信哉,名不虚立也。观王翰之气,其功人之俦乎!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翰》)

备注:①《旧唐书》本传中记载:张嘉贞任并州长史,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受到张嘉贞的礼遇。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调为昌乐县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恃才不    (___________)
(2)禽击鼓为欢 (___________)
(3)翰诗 (___________)
(4)而不其德  (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及辅政,召为正字
B.说,翰出为仙州别驾
C.吾今欲卜
D.太史公古布衣之侠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才名如此
B.以其义出存亡生死之间
C.其若人之俦乎
D.燕公论其文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穷乐畋饮,贬岭表,道卒。
(2)信哉,名不虚立也。
【小题5】写出作者对王翰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希亮,字公弼。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初,希亮以母老,为县侍亲。母终,服除,为开封府司录司事。期年,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竹山,甲不能戢,所至为暴。或疑为盗,告希亮盗入境,且及门。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吏士皆欲斩甲以徇,希亮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皇佑元年,移滑州。奏事殿上,仁宗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未行,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瓘劾希亮擅增损物价。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希亮悉召河上使者,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希亮坚卧不动,水亦去,人比之王尊。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使者至,罗拜庭下,无一人哗者。英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遂借此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未几致仕,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陈希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B.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C.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D.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阏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服丧期满。我国古代的服丧制度有一定的规格和时间等规定,又分为五服.
B.便籴是宋朝政府购买粮草等战略物资时的一种商业性活动,其特点是相对方便。
C.“英宗”属谥号,不仅对皇帝一生的作为给予了评价,而且表明这不是开国皇帝。
D.致仕,即把禄位还给国君辞去官职的意思,古人还常用致亊、致政、休致等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希亮孝顺母亲,敬重兄长。他幼时父亲去世,后来为了年迈的母亲选择了担任县令;他不怨恨哥哥在自己从师时的刁难,仍教导侄子求学上进。
B.陈希亮处亊有度,宽以待人。雷甲没能约束好自己追讨盗贼的士兵,还亲自放箭攻击官府士兵,陈希亮却没有杀雷甲,只是惩治了十几个行暴的人。
C.陈希亮勇担责任,爱护百姓。他面对即将决口的黄河,亲自驻守大堤,直到洪水退去;在担任凤翔知府发生饥荒时,他又亲自借贷帮助受灾民众。
D.陈希亮治亊有方,为官清慎。他几句话就派人解决了于阒使者在秦州的暴横行为;对州郡赠送的美酒,他设法处置并用自己家的财物进行了补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亮即勒兵阻水拒之,命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
(2)希亮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鬻:卖。
B.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愈:使(病)好了。
C.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济:救济。
D.闽人刻碑纪德     纪:记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⑵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双调·小圣乐·绿叶阴浓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1,朵朵簇红罗。老燕携雏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2,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3,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4,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5,对芳樽浅酌低歌6。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此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落拓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阙抒发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简要注释)1海榴:即石榴。2撒:撒落。3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4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5命友:邀请朋友。6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小题1】下则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上片写景,渲染盛夏园中一片清新俊雅的美好景象,曲子下片抒怀,宣扬命运早已注定入生何不浅斟低唱,及时行乐的思想。
B.本首诗主调低沉,消极,作者意在抒发自己在失意落拓时内心的苦闷,故而在明艳的盛夏美后,特地写了一阵突来的骤雨。
C.上片景色富有生机,石榴怒放,蝉儿欢唱,更有那春天的乳燕雏莺,声声雅嫩可喜,这一片新生命的合唱给池塘水间添了生趣。
D.从用笔上看,上片大笔着色,细细描绘,可谓浓墨重彩;下片则一洗上片的丹青笔法,直抒胸臆,感慨悲歌,显得沉郁苍凉。
【小题2】请简要赏析上片写景的特色。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 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二年,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 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黯吏/ 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黯吏/ 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黯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黯吏/ 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指授予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征”“拜”“除”“署”“权”等。
B.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审琦禀性纯谨,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审琦善射,但不喜饮。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