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指冠礼,古人二十岁(天子诸侯可提前至十二岁)举行的加冠之礼,表示其成人。
B.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一段,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又称廷试。
C.丁母忧,辞官回家为去世的母亲守制,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2)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29 10:4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下列小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簿,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买马、养士孰急?”登曰:“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旦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守曰:“抗长吏耶!”曰:“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既两弃之,尚何言!”守不能夺,卒从之。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白于守曰:“高君贫无以养,愿太守劝其咸受。”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授静江府古县令,道湖州,守汪藻馆之。藻留与修《徽宗实录》,固辞,或曰:“是可以阶改秩。”登曰:“但意未欲尔。”遂行。广西帅沈晦问登何以治县,登条十余事告之。晦曰:“此古人之政,今人诈,疑不可行。”对曰:“忠信可行蛮貊,谓不能行,诚不至尔。”豪民秦琥武断乡里,持吏短长,号“秦大虫”,邑大夫以下为其所屈。登至,颇革,而登喜其迁善,补处学职。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忿而死,一郡快之。
帅胡舜陟谓登曰:“古县,秦太师父旧治,实生太师于此,盍祠祀之?”登曰:“桧为相亡状,祠不可立。”舜陟大怒,摭秦琥事,移荔浦丞康宁以代登,登以母病去。舜陟遂创桧祠而自为记,且诬以专杀之罪,诏送静江府狱。舜陟遣健卒捕登,属登母死舟中,藁葬水次,航海诣阙上书,求纳官赎罪。故人有为右司者,谓曰:“丞相云尝识君于太学,能一见,终身事且无忧,上书徒尔为也。”登曰:“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既而中书奏故事无纳官赎罪,仍送静江狱。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登谪居,授徒以给,家事一不介意,惟闻朝廷所行事小失,则颦蹙不乐,大失则恸哭随之,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其学以慎独为本,有《东溪集》行世。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丞相,指秦桧。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A.守不能 夺:改变B.登母死舟中   属:适逢
C.祠祀之 盍:何不D.守汪藻之    馆:住在宾馆、客舍里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B.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C.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D.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琥怒谋/中以危法会/有诉琥侵贷学钱者/登呼至面数/琥声气俱厉叱下/白郡及诸司置之法/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登刚直不阿的一组是
①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
②买马固急矣,然学校礼义由出,一日废,衣冠之士与堂下卒何异?
③登辞之,不可,复无所归,请置于学,买书以谢士民。
④它日,琥有请属,登谢却之。
⑤某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臣。
⑥临卒,所言皆天下大计。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任古县县令的途中,湖州太守汪藻挽留高登一起修订《徽宗实录》,并告诉他这可以改变社会秩序,但高登却坚决予以回绝。
B.在古县任职期间,高登因不满秦桧的所作所为,拒绝为给秦桧立祠,因而得罪上司。上司就借他处置秦琥一事诬陷他,他又不肯媚俯权贵,终致入狱。
C.高登兼任贺州学事一职时,力劝上司恢复州学的田舍;任期结束后,他把百姓馈赠的钱财又投放在州学的建设中,可见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视。
D.高登被贬官闲居期间,靠教授学生维持生计,但他的注意力却丝毫不在生计上,还是一如既往为国事担忧,连死前的遗言都是国家大计。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秩,士民丐留不获,相率馈金五十万,不告姓名。
(2)登归葬其母,事讫诣狱,而舜陟先以事下狱死矣,事卒昭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仁朗,大名元城人。性沉厚,有谋略。父武,仕晋昭义军节度使,以父任西头供奉官。太祖即位,从讨李重进,攻城有功,还,与右神武统军陈承昭浚五丈河,以通漕运。乾德中,讨蜀,命仁朗为凤州路壕砦都监。伐木除道,大军以济,录功迁染院副使,俄迁内染院使。数日,改左藏库使。为中官所谗,太祖怒,立召诘之,至殿门,命去冠带。仁朗神色不挠,从容曰:“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 ”太祖怒释,止停其职。开宝六年,起为榷易使。七年,以西北边内侵,选知庆州。仁郎至,率麾下往击之,短兵将接,前锋稍却,仁朗斩指挥使二人,军中震恐,争乞效命,遂大破之。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太平兴国四年,征太原,命仁朗行太原城四面壕砦,阅视攻城梯冲、器械。太原平,留仁朗为兵马钤辖。从幸大名,又命为沧州钤辖,俄迁东上阁门使、知秦州。李继迁为乱,命仁朗率兵巡银、夏,岁余召还。未几,继迁攻麟州,诱杀曹光实,遂围三族砦。命仁朗与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宫苑使李继隆,驰传发边兵数千击之。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后数月,上知其无罪,召拜右神武军大将军。部修河北东诸州城池,数月而就。留知雄州,加领澄州刺史。时河北用兵,大藩多用节将,朝议以通判权位不伦,选诸司使有吏干者佐之,以仁朗知定州节度副使事。俄召赴阙,未闻命而卒,年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B.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C.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D.其酋长相率请和/仁朗烹牛置酒/与之约誓边境乃宁/玺书褒美太平/兴国初/秦州羌为寇/命仁朗屯兵清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漕运:指我国古代商人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以牟求更多利润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B.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它既可以指继承位子,也可以指自己打下江山后称帝。
C.麾下:意即将旗之下。既可敬称将帅,也可指部下,还能喻指在有权势之人的手下。
D.路:宋、金、元时期的行政区划名,仿唐代“道”制而设,相当于现在的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仁朗讨伐贼寇,屡立战功。讨伐李重进时,攻城有功;讨伐后蜀时,他带兵伐木修路,使大军得以顺利前进,又荣立战功。
B.田仁朗因谗受诘,镇定从容。被宦官诬告后,面对太祖责问,他冷静应答,以表清白,最终太祖仅仅暂停了他的职务。
C.田仁朗临阵果决,力挽危局。他刚到庆州任上便率兵迎敌,见前锋稍有退却,当机立断斩了两个指挥官,于是军中争相效命,此战大捷。
D.田仁朗为政有方,颇受重用。当时河北路在进行战争,重要的州郡大多任用节度使管理,但因他有为政的才干,朝廷便破格提拔,让其主持定州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从破蜀,秋毫无犯,陛下固知之。今主藏禁中,岂复为奸利以自污?
(2)是役也,仁朗计已决,为王侁等所构,称其逗挠不进军,故及于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余庆,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讳,因以字行。祖兖,横海军节度判官。父琦,晋兵部侍郎。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晋少帝弟重睿领忠武军节度,以余庆为推官。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即以为定国军掌书记。世宗尝镇澶渊,濮为属郡,故知其为人也。
太祖历滑、许、宋三镇,余庆并为宾佐。及即位,自宋、亳观察判官召拜给事中,充端明殿学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职,官秩皆同,时人荣之。未几,知开封府。太祖征潞及扬,并领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迁户部侍郎。丁母忧。荆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迁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还,以本官参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时盗贼四起,军士恃功骄恣,大将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余庆立捕斩之以徇,军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归朝,兼剑南、荆南等道都提举、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开宝六年,与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机务,拜尚书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赠镇南军节度。
余庆重厚简易,自太祖继领藩镇,余庆为元僚。及受禅,赵普、李处耘皆先进用,余庆恬不为意。未几,处耘黜守淄州,余庆自江陵还,太祖委曲问处耘事,余庆以理辨释,上以为实,遂命参知政事。会赵普忤旨,左右争倾普,余庆独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时称其长者。至道中,以弟端为宰相,特诏赠侍中。(宋史,卷二百六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B.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C.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D.仕汉历周迁濮州/录事参军/太祖领同州节制/闻余庆有材奏/为从事/世宗问曰/得非尝为濮州纠曹者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要对君主或尊长之名避讳,吕余庆本名胤,与宋太祖赵匡胤名字中的一个字“胤”相同,故称偏讳。
B.官秩刚开始指官员的俸禄,后来因为官员的俸禄与其职位品级对应,官秩也就指官员的官位品级。
C.吕余庆作为皇帝的旧部功臣,一生办事干练功勋卓著,他死后皇帝就赠予他的子孙镇南军节度一职。
D.禅让是古代传说中的王位传递形式,但后来在王朝更替时也称禅让,其实是奉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祖赵匡胤听说吕余庆有才干,便向周世宗举荐其为从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对吕余庆有所了解,因为吕余庆任职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镇守澶渊时的属郡。
B.吕余庆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宠,把他从一个地方的观察判官擢升为给事中,同时他的父亲也荣膺此职,父子同朝为官官秩相同,当时的人很是羡慕。
C.吕余庆去成都任职之前,蜀地盗匪横行,军人恃功自傲,大将王全斌等人无力管束军队,吕余庆到任后即抓捕带头为非作歹的士兵,军队才慑服。
D.当权臣赵普因为忤旨被罢免后,原来的同僚们争着构陷赵普,唯有吕余庆尽力给宋太祖辨明情况,宋太祖的怒气渐渐缓释了,还称赞他是一个宽厚长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庆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开封府参军,迁户曹掾。
(2)一日,药市始集,街吏驰报有军校被酒持刃夺贾人物。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兄女。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①,弁奋身自献。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蚤申四海之养于两宫,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②,且訹③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汝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④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王伦还朝,言并守节不屈,帝为官其子林,賜其家恨帛,官其亲属五人,賜吴兴田五顷。帝谓丞相张浚曰:“归日,当以禁林⑤处之。”八年,金使乌峻思谋、石庆充至,称弁忠节,诏附黄金三十两以賜。十三年,和议成,弁得归。入见便殿,踢金帛甚厚。秦桧恶其言敌情,奏以初补官易宣教郎、直秘阁。有司校其考十七年,应迁数官。桧沮之,仅转奉议郎。十四年,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注】①两宫:靖康之乱金兵攻破东京开封,俘获徽宗、饮宗父子押解北上。②刘豫:北宋末任对北西路提点刑狱。金兵南下他杀勇将关胜而降。金朝扶植他为大齐文帝。③訹:xù,引诱。④瘗:yì,理葬。⑤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B.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C.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D.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中央官学叫太学,不同时期称谓各异;太学学生称谓也历代不一。
B.节是古代的使臣出入关门具有象征意义的凭证或信物,即符节;它们多用竹或木制成,或以旄饰之。
C.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也称作宰相。
D.正殿以外的别殿叫便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所,有时也在此宴请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弁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每天读书数千字,晁说之读其诗,奇其才,把自家亲侄女嫁给他为妻。
B.朱弁国难当头,勇于牺牲。建炎元年,他自告奋勇出使赴金,为金所拘,被拘留十六年始得放归。
C.朱弁面对诱惑,守节不屈。留金时他面对金人的软硬兼施及各种诱惑,抱定必死之心,守节不移。
D.朱弁触怒权臣,进到压制。权臣秦桧厌恶他在皇帝面前谈到敌情,于是阻挠他做宣教郎、直秘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
(2)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