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定州安喜人也。父爽,赠太师。母范氏,生五子三女,太后居长。既笄归于宣祖。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周显德中,太祖为定国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陈桥还京师,人走报太后曰:“点检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于堂上,众皆贺。太后愀然不乐,左右进曰:“臣闻‘母以子贵’,今子为天子,胡为不乐?”太后曰:“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太祖再拜曰:“谨受教。”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乐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太后崩于滋德殿,年六十,谥曰明宪。葬安陵,神主祔享太庙。乾德二年,更谥昭宪,合祔安陵。”
《宋史·杜太后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B.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C.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D.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师,古时三公之首,周置,为辅弼国君之官。秦废。汉复置。晋代避司马师讳,曾改作太宰。晋之后复称太师,多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B.笄,古代指女子十六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恰如古时形容男子弱冠之年一般,而且古代的女子也如男子一样,待成年之后便可取字,供他人称呼了。
C.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而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至于普通百姓的死就只是“填沟壑”了。
D.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太后的家世背景非寻常人家。她的父亲杜爽,曾赠封为太师。杜太后的母亲范氏,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杜太后排行老大。待其成年后才嫁给宣祖。
B.杜太后虽为妇人,却见识卓远。太祖即位,当众人朝贺欢庆时,她能适时提醒儿子为君者的难处;在弥留之际,又能冷静分析后周亡国的原因,为太祖做长远打算。
C.宋太祖身为人子十分孝顺。在太后病重之时,他亲自熬药并侍奉太后不离其左右。对于太后的教诲更是从不违抗,于是便成就一段“金匮之盟”的佳话。
D.太后死于滋德殿,终年六十岁,谥号为明宪。葬于安陵,神位放在太庙附祭。乾德二年,重赠谥号为昭宪,合葬于安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为君难’,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则此位可尊;苟或失驭,求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忧也。
(2)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4 12:19: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注:①营道: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②茕嫠:孤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治:惩办
B.吾几失君矣 几:差点儿
C.亦缓视徐按 按:安抚
D.用抃及吕公著荐 用:因为
【小题2】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   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 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郝质,字景纯,汾州介休人。少从军,挽强为第一。充殿前行门,换供奉官,为府州驻泊都监,主管麟府军马,与田朏将兵护军须馈麟州,道遇西夏数千骑寇钞,质先驱力战,斩首、获马数百。又与朏行边,至柏谷,敌堑道以阻官军,质御之于寒岭下,转斗逐北,遂修复宁远诸栅,以扼贼冲。宣抚使杜衍、安抚使明镐连荐之,且条上前后功状,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大名贾昌朝又荐为路钤辖。
使讨贝州,文彦博至,命部城西。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彦博将斩千,质趋至帐下曰:“千之去,质实使之,罪乃在质,愿代千死。”彦博壮其义,两释之。质自此益知名。
贼平,迁六宅使,历高阳关、定州、并代钤辖,驻泊副都部署,龙神卫、捧日天武都指挥使,马军殿前都虞候,加领贺州刺史、英州团练、眉州防御使。奉诏城丰州,进步军副都指挥使、宿州观察使。召还宿卫,改马军。英宗立,迁武昌军节度观察留后,加安德军节度使,为殿前副指挥使。神宗立,易节安武军,为都指挥使。元丰元年,卒,帝亲临其丧,赠侍中,谥曰武庄。
质御军有纪律,犯者不贷,而享犒丰渥,公钱不足,出己奉助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笃于信义。田朏不振而死,为表揭前功,官其一孙。在并州,与朝士董熙善,约为婚姻。熙死,家贫无依,质已为节度使,竟以女归董氏。自为官,不上伐阅,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注】①钤辖(qián xiá),宋代武官名。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质趋至帐下 趋,快步走
B.转斗逐北  北,北方的军队
C.竟以女归董氏 归,女子出嫁
D.超迁内殿承制、并代路都监   超迁,破格提拔
【小题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B.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C.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D.回河上有亭甚壮/彦博虑/为贼焚遣/小校蔺千守/而质使千往他营度战具/千辞/质曰/亭焚/吾任其责/千去而亭焚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称为夏国,因为在中国西部,故又被称为西夏。
B.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是直辖于中央的最高行政区域,高于府、州等,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省。
C.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为赞颂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死后被谥为“文忠”。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质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在护送军需物资谥与西夏几千骑兵力战,他身先士卒,斩杀几百人,缴获几百匹马;后又在巡边时,在柏谷大败敌军。
B.郝质言而有信,重情重义。回河上的亭子被烧之后,他到文彦博账下主动承担责任,曾经与董熙约为婚姻,董熙死后,家贫无依,他依然履行婚约。
C.郝质历仕多君,均受重用。曾被破格提拔为内殿承制;英宗时,被授予殿前副指挥使等职;神宗时为都指挥使;死后,皇帝还亲临其丧。。
D.郝质治军严明,生活节俭。对触犯军纪的人,严惩不贷,但对部下的犒赏也很丰厚,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而他自己吃饭却从不吃两样菜.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

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致仕的年龄必须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付的大事,他也慨然担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2)“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