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时乏国用,言利者争献富国计。尧俞奏曰:“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英宗即位,转殿中侍御史,迁起居舍人。皇太后与英宗同听政,英宗有疾,既平,尧俞上书皇太后,请还政。
神宗即位,徙知庐州。熙宁三年,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哲宗立,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元祐四年,拜中书侍郎。六年,卒,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献简。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B.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C.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D.今度支岁用/不足诚不可/忽然欲救其弊/在陛下宜自俭刻/身先天下/无夺农时/勿害商旅/如是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第,即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吏部主管的事有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组织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尧俞性格沉静,潜心向学。他十岁便能写文章,未冠时即登第,但却仍能闭门读书,不事游冶,受到石介赞叹。
B.傅尧俞公正无私。王安石推行新法,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许以高官厚位,傅尧俞不为所动,并明确表达了自己反对新法的态度。
C.傅尧俞尽职尽责。衮国公主与驸马不和,仁宗皇帝袒护公主,将驸马调到外地任职,时任监察御史的傅尧俞上疏指出这种做法不合礼制。
D.傅尧俞正直敢言。英宗即位后,英宗同皇太后同时处理政事,英宗病痊愈后,傅尧俞上疏请求皇太后还政给英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然,徒欲纷更,为之无益,聚敛者用,则天下殆矣。
⑵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4 12:44: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周广顺初,召为翰林学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刘温叟知贡举,所取士有覆落者,加仪礼部侍郎,权知贡举。建隆元年秋,迁工部尚书,罢学士,兼判大理寺。奉诏重定刑统,为三十卷。会翰林学士王著以酒失贬官,太祖谓宰相曰:“深夜之地,当待宿儒处之。”范质等对曰:“窦仪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迁端明矣。”太祖曰:“非斯人不可处禁中,卿当论以朕意,勉令就职。”即日再入翰林为学士。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并罢。越三日,始命赵普平章事。制书既下,太祖问翰林学士曰:“质等已罢,普敕何官当署?”承旨陶谷时任尚书,乃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今尚书乃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仪曰:“谷所陈非承平之制,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太祖曰:“仪言是也。”即命太宗署敕赐之。俄加礼部尚书。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初,周祖平兖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仪白冯道、范质,同请于周祖,皆得全活。显徳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仪籍其府库。太祖复令亲吏取藏中绢给麾下,仪曰:“太尉初下城,虽倾藏以给军士,谁敢言者。今既著籍,乃公帑物也,非诏不可取。”后太祖屡对大臣称仪有执守,欲相之。赵普忌仪刚直,乃引薛居正参知政事。及仪卒,太祖悯然谓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盖惜其未大用也。

(节选自《宋史·窦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B.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C.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D.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翰林学士,中国古代官名,专门掌管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参与机要。
B.知贡举,即“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由有名望的大臣担任。贡举,唐宋时称科举。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仅次于宰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仪不怕得罪人。太祖任命赵普为平章事,该由谁在敕书上署名呢?陶谷认为尚书可以署名,窦仪当面否定了他的意见,获太祖认可。
B.窦仪很讲原则。他劝说太祖不要强取已经登记为国家财产的物资时说,你刚攻下城池时取用,没人敢反对,但现在取就要有诏令。
C.窦仪深得太祖赏识。太祖原本想让他担任宰相,但遭到了赵普的阻挠没能实现,后来窦仪去世后,太祖很后悔当时没能重用他。
D.窦仪爱惜生命。周祖平定兖州后,原本商议着将所有胁从者全部杀死,窦仪会同冯道、范质说通了周祖,结果胁从者得以全部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质等对曰:“窦仪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迁端明矣。”
(2)非斯人不可处禁中,卿当论以朕意,勉令就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外艰”古代丧制名,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望选能吏以苏民瘼,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时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少帝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
乾德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诏书褒美。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朕居深宫中 之:________
(2)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 则:________
(3)时契丹失欢 与:________
(4)少帝光范藩邸旧僚 以:________
(5)发不充数 所: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
(2)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同类题4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

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

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

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

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B.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致仕的年龄必须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付的大事,他也慨然担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
(2)“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人。少笃学,工文辞。宣和三年,上舍登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王云使北还,言金人必欲得三镇。宗尹请弃之以祸,言者非之,宗尹罢归。张邦昌僭位,复其职,遣同路允迪诣康王劝进。

建炎元年,李纲拜右仆射,宗尹论其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报,出知舒州。言者论宗尹尝污伪命,责置鄂州。既,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拜参知政事。

吕颐浩罢相,宗尹其位。时诸盗据有州县,朝廷力不能制。宗尹言:“太祖收藩镇之权,天下无事百五十年,可谓良法。然国家多难,四方帅守单寡,束手环视,此法之弊。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较之弃地夷狄,岂不相远?”上从其言。授宗尹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时年三十。近世宰相年少,未有如宗尹者。

初,宗尹廷对,详定官李邦彦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赠邦彦观文殿大学士。枢密院副都承旨,宗尹拟邢焕、蓝公佐、辛道宗三人。焕戚里,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密院计议官王佾结公佐,宗尹请除佾为宗正丞,侍御史张延寿劾之,上罢佾。

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上不许。魏滂为江东通判,谏官言其贪盗官钱,滂遂罢;李弼孺领营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勔,弼孺亦罢:二人皆宗尹所荐。台州守臣晁公为储峙丰备,论者以为扰民,宗尹阴佑之。会公为妻受囚金事觉,上罢公为,宗尹不自安。时明堂覃恩,宗尹请举行讨论之事,上手札云:“朕不欲归过君父,敛怨士大夫。”始,宗尹建此议,秦桧力赞之,及见上意坚,反挤宗尹。上亦恶其与辛道宗兄弟往来,遂罢。沈与求奏其罪状,落职。未几,命知温州。退居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然其置帅多授剧盗,又无总率统属,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诸镇守鲜能久存者。

(节选自《宋史*范宗尹传》)

(注)①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②覃恩:广施恩泽。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宗尹请弃之以祸    :解除
B.宗尹其位     :暂代
C.枢密院副都承旨    :皇宫
D.宗尹以辅政无状请免  无状:没有成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第”指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本文中的“宣和三年”“建炎元年”都属于年号纪年法。
C.宋高宗时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
D.“君父”可以是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也可以特称天子,本文特称天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稍复藩镇之法,裂河南、江北数十州之地,付以兵权,俾蕃王室。
(2)宗尹有才智,当北敌肆行之冲,毅然自任,建议分镇,以是得相位。
【小题4】请结合后三段概括范宗尹为官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