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汪立信,澈从孙也。淳祐元年,立信献策招安庆剧贼胡兴、刘文亮等,借补承信郎。六年,登进士第。理宗见立信状貌雄伟,顾侍臣曰:“此帅才也。”
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荆湖制置赵葵辟充策应使司及本司参议官。葵去而马光祖代之,立信是犹在府也。
鄂州围解,贾似道既罔上要功,恶外臣与己分功,欲以军兴时支散官物为罪,击之。光祖与葵素有隙,且欲迎合似道,被旨即召吏稽勾簿书,卒不能得其疵。乃以开庆二年正月望夕,张灯设宴钱三万缗为葵放散官物闻于朝。
立信力争之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赵公莅事勤劳而公以非理捃拾之公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公所为可乎?”光祖怒曰:“吾不才不能为度外事,知奉朝命而已。君他日处此,勉为之。”立信曰:“使某不为则已,果为之,必不效公所为也。”光祖益怒。
咸淳十年,大元兵大举伐宋,似道督诸军出次江上,以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置使、江淮招讨使,俾就建康府募兵以援江上诸郡。
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遂行。与似道遇芜湖,似道拊立信背哭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已而闻似道师溃芜湖,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以光禄大夫致仕,赠太傅。
大元丞相伯颜入建康,或恶立信于伯颜,以其二策及其死告,且请戮其孥。伯颜叹息久之,曰:“宋有是人,有是言哉!使果用,我安得至此。”命求其家厚恤之,曰:“忠臣之家也。”
(节选自《宋史·汪立信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信力争/ 之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赵公莅事/ 勤劳而公/以非理捃拾之公/ 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公所为/可乎 |
B.立信力争之/ 谓不可/ 且曰/ 方艰难时/ 赵公莅事勤劳/ 而公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 后来者复效公所为/ 可乎 |
C.立信力争之/ 谓不可且曰/方艰难时/ 赵公莅事/ 勤劳而公/ 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后来者复效/ 公所为可乎 |
D.立信力争/ 之谓不可/ 且曰/ 方艰难时/赵公莅事勤劳而公/ 以非理捃拾之/ 公一旦去此后/ 来者复效公所为/ 可乎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祐,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
B.借补,古代的一种授官方式。将某地官员借调到某地,与该地官员共同治理当地军政事物,称之为“借补”。 |
C.望夕,望指月光满盈时,夕指日落时分,泛指夜晚。所以“望夕”通常指旧历十六日的晚上。 |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立信有智谋,百不获一。他献策一举平定了胡兴、刘文亮的叛乱。 |
B.汪立信禀性耿直,不趋炎附势。马光祖为了迎合贾似道不惜诬陷赵葵,汪立信据理力争,不惜惹恼马光祖。 |
C.汪立信以国事为重,以身殉国。咸淳十年,汪立信为援助江上诸郡临危受命,最终兵败芜湖,自缢殉国。 |
D.汪立信虑事周详,不被重用。他曾向朝廷献上对付元兵的两条计策,可惜没有被当权者采纳。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桐城县,未几,辟荆湖制司干办、建康府通判。
(2)立信受召不辞,即日上道,以妻子托爱将金明,执其手曰:“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