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
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军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曰:“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竞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驱以先登   傥:倘若、假使
B.吴人其后   蹑:追赶、追随
C.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   邀击:半路阻击
D.明年,表求致仕  致仕:做官,任职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超“识时务”的一组是( )
①乘胜拔之 ②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③奉表待罪 
④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 ⑤表求致仕   ⑥居处服用,咸遵俭约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机智勇敢,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在进攻汾州、石州时,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既攻克了城池,又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面对太祖的问题,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第二天还上表请求太祖处治自己前一天“失言”的罪过。
D.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主动请辞,而武行德等人争相自述往日的战功以及经历的辛苦,遭到皇帝的反驳。
【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下之。
②太祖与彦超有旧,因幸作坊,召从臣宴射。
③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27 09:4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为诗。刘银据五岭,昭州皆地也,政繁赋重,民不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置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又迁知棣州。殿直傅延翰为监军,谋作乱契丹,为部下所告,渭擒之以闻;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渭在郡以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俄诏赐钱百万。初,渭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荣。渭奏去刘银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在岭南凡六年。迁侍御史,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渭妻莫荃,贤妇人也。渭北走时,不暇与荃诀,二子孩幼,荃尚少,父母欲嫁之。荃泣誓曰:“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于是亲蚕绩碓春,以给朝夕,二子皆毕婚娶。凡二十六年,复见渭,时人异之。朱昂著《莫节妇传》纪其事。

(节选自《宋史·周渭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诗 工:专攻
B.民不生   聊:依赖
C.谋作乱契丹 走:逃跑
D.将刻日再  举:攻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昭州皆地也  吾还也
B.渭驰往谕祸福   私见张良,具告
C.渭入中原    谓后洞
D.乡人以荣 俯仰之间,已陈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渭才能出众,做官受民爱戴。早年在白马时,皇帝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右赞善大夫;担任地方官,深得民心,离职时,百姓流着泪拦道挽留。
B.周渭执法严明,锄奸行事果决。不论是县城大吏,还是军队长官,但凡犯了法,他都决不姑息;有败兵闯入邕州抢夺百姓的钱财,他逮捕后便杀了。
C.周渭政风简肃,造福家乡百姓。他在州郡为官时,以政务简省、作风严肃著称;回故乡后,不仅上奏请求免去刘银时期繁重的税赋,还兴办了学校。
D.周渭清正廉洁,皇帝信任嘉奖。咸平二年,宋真宗听说他清廉有节操,想要重新召用他;他去世时,皇帝怜悯他清贫,给他家人发放了十万钱奖励。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械至阙下,鞫得实,斩于西市。
(2)渭非久困者,今违难远适,必能自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召权知开封府。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六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路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

迁礼部侍郎,辞不受,寻以疾卒,年六十四。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B.“朋党”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C.“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甲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借鉴前事,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D.龙图阁,宋代阁名,本是宋真宗纪念宋太宗的宫殿。收藏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各种典籍、图画、宝瑞之物以及宗室名册、谱牒等。又先后置待制、直学士、直阁等官。包拯曾任龙图阁直学士,故民间戏曲小说中以“包龙图”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为官清廉,刚正直谏。他任端州知州期满后不拿一方砚台回家;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
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使官府小吏不敢再欺瞒。
C.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
D.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要求后代子孙当官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放归本家,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他在地位显贵时,衣食用具依然如布衣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⑵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寨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他建议掘开河道,同时可以遏制契丹骑兵;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让他谋划重要事务,即使朝廷大臣弹劾他私自改动诏书,也不予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2)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抚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宣仁太后问可为台谏于吕公著,公著以安世对。擢正言。时执政颇与条成官,安世言:“祖宗以未,大臣子弟不敢受内外华要之职。自王安石秉政,务快私意,累圣之制,扫地不存。今庙堂之上,犹习故态。”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_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與,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徙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而毙,危得免。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海然独存,而名望益重。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B.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C.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词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D.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谏,台官与谏官的合称,其中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正言掌规谏,通称谏官。
B.右,古时就官位而言,左比右要高;就座位而言,左比右要卑,如“虚左以待”。
C.庙堂,指皇室太庙的明堂,主要是古代君王祭祀和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D.大不敬,中国古代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十恶不赦”中的“十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安世谨遵师教,也能反躬自省。在吴守礼将要查办贪官司户之时,刘安世遵照司马光“不妄语”的教诲没有揭发,事后为自己的不诚实而自责。
B.刘安世痛斥奸人,嘴下毫不留情。他指责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互相勾结,贪天之功,希望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的人们将他们为“四凶”。
C.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进谏。针对王安石任人唯亲的做法,他认为当时的任用官员与从前大不相同,影响甚坏;甚至参奏文彦博一班旧臣借机贪污纳贿。
D.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平日在家也无倦怠之态,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历疏文彦博以下七人,皆耆德魁旧,不少假借。
(2)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于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D.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B.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C.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