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太祖闻之怒,将谴责之,而恐伤世宗意,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为枢密承旨。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权判三司。世宗征淮南,留美为大内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少顷,内酝署火起,既有备,即扑灭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为大内都点检。北征,又为大内都部署。师还,为左监门卫上将军,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强力查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深委赖焉。然以澶渊有所求假,颇薄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傅。
初,李筠镇上党,募亡命,多为不法,渐倔强难制。美度筠必叛,阴积粟于怀、孟间。后筠果叛,太祖亲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阙,美有力焉。拜定国军节度。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未几,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皆命偿之。
乾德五年,移镇沧州。太平兴国初来朝,改左骁卫上将军。美献都城西河曲湾果园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区。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选自《宋史·张美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B.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C.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D.县官市木关中/同州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美独不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源于三公。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主要目的是削弱相权。三司掌管度支、户部、盐铁。
B.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C.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有“署”、“假”、“摄”、“领”、“行”等。
D.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美较善迎合。周世宗在镇守澶渊时,每次有求取,张美一定设法为他提供给养。周太祖因此事生气将他改任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B.张美仕途较为顺利。世宗登基后,让张美入朝任枢密承旨。后来因为宰相景范生病,世宗再任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并主管三司。
C.张美料敌于先。李筠镇守上党,常干不法之事。张美料想到他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为太祖后期的讨伐提供了物质保障。
D.张美廉洁疏财。在率分钱事件中,只有张美对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退休之后,他还捐献出了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
(2)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3 06:0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奏:“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季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德勋贤 勋贤:美好贤能
B.自如故事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C.请付所司劾治    劾治:审查治罪
D.宾佐赙钱五十万  赙钱: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B.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C.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D.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
B.曹修古据理力争,捍卫尊严。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
C.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马季良、钱暧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批评此事。
D.曹修古两袖清风,教女有方。他去世后因为家境贫穷而无法归葬,生前的部属和幕僚想要帮助他的家人,而他的女儿却最终拒绝了大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本名承珪,以久疾赢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⑵屋室有不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思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以出,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zhí ,摘取)其表语,并媒蘖(借端诬罔构陷,酿成其罪)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B.文日数千言(属:连缀,写作)
C.使者发于官吏(币:金钱)
D.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其城(全:保全)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自小随父母游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B.苏轼成年即已博学精通经传历史,后来读《庄子》,产生共鸣。
C.欧阳修见了苏轼的考场文章和求见信,大为赞赏。
D.“黄州—惠州—琼州”的苦难曲折的经历,反倒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豁达的情怀。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京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D.谥号是对死去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非褒即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批评熙、丰年间,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死了二个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的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号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芾字叔章。初以荫补南安司户,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坰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以归,余党遂平。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七月,大元右丞阿里海牙以大兵入潭。芾遣其将于兴帅兵御之于湘阴,兴战死。九月,再调吴继明出御,兵不及出,而大军已围城。芾慷慨登陴,与诸将分地而守,民老弱亦皆出,结保伍助之,不令而集。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又苦食无盐,芾取库中积盐席,焚取盐给之。有中伤者,躬自抚劳,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
十二月,城围益急。诸将泣请曰:“事急矣,吾属为国死可也,如民何?”芾骂曰:“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除夕,大兵登城,战少却,旋蚁附而登,衡守尹谷及其家人自焚,芾命酒酹。因留宾佐会饮,夜传令,犹手书“尽忠”字为号,饮达旦,诸宾出。芾坐熊湘阁召帐下沈忠遗之金曰:“吾力竭,分当死,吾家人亦不可辱于俘,汝尽杀之,而后杀我。”忠伏地扣头,辞以不能,芾固命之,忠泣诺,取酒饮其家人尽醉,乃遍刃之。芾亦引颈受刃。忠纵火焚其居,还家杀其妻子,复至火所,大恸,举身投地,自刎。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祁阳尉  辟:征召,B.湘潭县 摄:代理
C.芾杀之以 徇:示众,D.诸宾出 佐:辅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B.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C.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D.望之凛然犹神明/而好贤礼/士即之温然/虽一艺小善亦惓惓奖荐/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芾在赈济灾荒、平定永州之乱时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在湘潭县任职,摊派赋税时,他不避豪强,使赋税非常均衡。
B.在元朝大军围城时,李芾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及时解决军中物资紧缺的问题,并亲自慰劳勉励将士,斩杀前来招降的人。
C.除夕之夜,敌军攻破城池,为免被俘受辱,李芾命令部下沈忠杀死自己和家人,沈忠起初不答应,后来在李芾的坚持下,只要答应照办,先杀了李芾,后杀了他的家人。
D.李芾勤于政事,他精力过人,从早上开始治理政事直到晚上,都没有丝毫疲倦的神色,经常夜里三鼓才休息,五鼓就又起来工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矢尽,有故矢皆羽败,芾命括民间羽扇,羽立具。
(2)国家平时所以厚养汝者,为今日也。汝第死守,有后言者吾先戮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