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ì):占卜。②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③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⑤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雌性的犀牛。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宋史•辛弃疾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牙,指古代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千骑拥高牙”指孙何外出时仪仗很威风,随从人员很多。
B.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杂,杂角。如:孛老(老妇人)、卜儿(老头儿)、孤(皇帝)、洁(和尚)、驾(官员)、邦老(强盗)、徕儿(小厮)等。
C.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把吴钩看了”中的吴钩,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D.“一片神鸦社鼓”中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逃,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写了《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文帝一心想恢复中原,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6 07:02: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路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B.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C.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D.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年号,即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后世常以年号作为对皇帝的称呼。
B.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分等次录取而得名,又称“登科”。
C.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退休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忧不畏豪强,执法公正。他任金华丞时,惩处土豪何汝翼,让当地人畏惧折服;他奉命审查靖州案件时,查出数十百人受冤枉者,当地人都感激他。
B.不忧治政有方,政绩不凡。他人开州知州期间,办学校,让百姓知孝义,改变了当地风俗;他任成都路转运判官期间,平抑粮价,安定了当地百姓。
C.不忧明辨是非,思虑深远。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他认为这种做法有失大国尊严,且不利于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坚决反对。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路过的人在那里读书,很多人因此受教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饬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选自《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世忠,字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卜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俾统制解元守……: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D.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C.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琼,平州卢龙人,祖海,本州两冶使。父令奇,卢台军使。琼少以勇力闻,事契丹,为蕃汉都指挥使。后唐天成中,挈其族来归,明宗以为亳州团练使,改刺商州,原州。清泰初,移阶州,城垒未葺,蜀人屡寇,琼患之,因徙城保险,民乃无患。受诏攻文州,拔二十余砦。生擒数百人。

晋天福中,移刺警州,属羌、浑骚动,朔方节度张希崇表琼为部署,将兵共讨平之。连领滑、坊、虢、卫四州。开运初,为北面骑军排阵使。阳城之役,战功居多。改沂州刺史,充荆口砦主兼东面行营都虞候。擒莫州刺史赵思以献,改刺怀州。俄为北面先锋都监。契丹陷中原,盗贼蜂起,山东为甚,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汉乾祜中,淮人攻密州,以为行营都部暑,未至,淮人解去。会平卢节度刘铢恃佐命之旧,称疾不朝,将相大臣,惧其难制,先遣琼与卫州刺史郭超以所部兵屯青州。铢不自安,置酒召琼,伏壮士幕下,欲害琼。琼知其谋,屏去从者,从容就席,略无惧色,铢不敢发。琼因为陈祸福,铢感其言,遂治装。俄诏至,即日上道。琼改颍州团练使,又加防御使。时朗州结荆、淮、广南合兵攻湖南,诏琼以州兵合王令温大军攻光州,寻以内难不果。罢归朝。遣诣河北计度兵甲刍粮。

周祖祀南郊,召权知宗正卿事。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右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归洛阳。乾德二年,卒,年七十二。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B.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C.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D.世宗征刘崇/为北面行营都监/历绛蔡齐/三州防御使在/齐州民饥/琼以己俸赈之/人怀其惠/相率诣/阙颂其德/政诏许/立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是古代官员调动职务的称谓,与贬、谪的意思相同。一般指降职。
B.节度,文中指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权知,即暂代之意。朝廷临时差派官员治事,在官衔前常带“知”字。其暂时代者称“权知”。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琼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当过官,他少年时以勇武有力著称,在契丹任职。后唐天成年间他带领族人归附后唐。
B.清泰初年,蜀军多次侵犯,城垒尚未修补,郭琼为此忧虑,因而迁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祸患。
C.刘铢摆设酒宴召请郭琼,埋伏雄壮武士,想要杀害郭琼。郭琼知道他的阴谋,但仍屏退随行人员,从容坐下,加以劝说。
D.郭琼陈述了祸福缘由,刘铢感觉到郭琼说的有道理,于是为郭琼整理行装,送他离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主命琼复刺沂州以御盗,琼即日单骑赴郡。盗闻琼威名,相率遁去。
(2)琼虽起卒伍,而所至有惠政,尊礼儒士。孜孜乐善,盖武臣之贤者也。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妃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纠察在京刑狱。虎翼卒刘庆告变,下更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尚书工部员外郎,为史馆修撰。时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服除,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初,谥诸后,皆系祖宗谥,而真宗五后独曰“庄"。公绰曰:“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 而后曰 ‘庄’,非礼也 , 愿更为‘章’。”多施行之。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赠左谏议大夫。 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 , 多涉干请 , 喜名好进者趋之。 尝漏泄除拜以市恩,时人比之窦申。
(节选自《宋史·吕公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B.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C.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D.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为图/又言祖宗配郊/当正位/今侧乡之/非所以示尊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寺是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B.服指对死者表示哀悼而穿的丧服,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规定丧服的轻重,“服除”指守丧期满。
C.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谥号大多是用来褒奖死者行迹的。
D.经筵是指汉唐以后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才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公绰关心百姓,积极向朝廷禀告民生疾苦。他将百姓因担心增加賦税而不养牛致使田地荒芜之事上奏朝廷,自此耕牛不再计入民产。
B.吕公绰公正严明,严惩谋反作乱之人。他亲自审训查验刘庆案件,得知刘庆为邀功而诬陷他人,决定惩处刘庆以稳定军心。
C.吕公绰懂得避嫌,不担任史馆修撰。他在父亲总领国史修编任务时,主动辞去史馆修撰职位,直到父亲死后才担任此职。
D.吕公绰注重礼法,提倡以礼办事。他提议朝廷规范礼制,在谥号认定的问题上认为现行做法不符合礼制,需按章办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妇人从夫之谥,真宗谥章圣,而后曰“庄”,非礼也,愿更为“章”。
(2)公绰通敏有才,父执政时,多涉干请,喜名好进者趋之。

同类题5

文言文。
田况字元均,其先冀州信都人。晋乱,祖行周没于契丹。父延昭,景德中脱身南归,性沈鸷,教子甚严,累官至太子率府率。况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举进士甲科,补江陵府推官,再调楚州判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举贤良方正,改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寻为陕西宣抚副使,还领三班院。保州云翼军杀州吏据城叛,诏况处置之。既而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况督诸将攻,以敕榜招降叛卒二千余人,坑其构逆者四百二十九人,以功迁起居舍人。徙秦州。丁父忧,诏起复,固辞。又遣内侍持手敕起之,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既葬,托边事求见,泣请终制,仁宗恻然许之。帅臣得终丧自况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至和元年,擢枢密副使,遂为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遂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宣简。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与人若无不可,至其所守,人亦不能移也。其论天下事甚多,其论甚伟,然不尽行也。始,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延昭生八男,子多知名,况长子也。保州之役,况坑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后大用之。然卒无子,以兄子为后。
论曰:况有文武才略,言事精畅,然欲惩兵骄,乃坑降卒,弗忌阴祸,惜哉!
(节选自《宋史·田况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B.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C.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D.蜀自李顺王均/再乱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虽小罪/犹并妻子徙出蜀/至有流离死道路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进士甲科”指参加进士科考试,也可指在该考试得中高第。隋朝始置进士科目,唐宋进士分甲乙科。
B.“契丹”一般又称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直到如今俄语称中国,仍然是“契丹”。
C.“起复”指在封建王朝时代,官吏守丧尚未期满而重新起用,明清时称之为“夺情”。
D.“终制”指在父母、祖父母去世之后,按照礼制规定服满三年之丧,其间不得行婚庆之典等,也称“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年少有大志,喜好读书求学。后来他不但考中了进士,而且参与了贤良方正科的考试,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B.田况处事果决,但又残忍无情。在招降后,他将发动叛乱的四百二十九名士兵全部活埋。尽管受到朝廷赏识,但史臣并不以为然。
C.田况为人孝顺,为父守丧三年。在父亲去世后,他托言边疆有事需当面启奏,哭泣着恳求服满三年之丧,仁宗也为之感动并同意了。
D.田况宅心仁厚,十分爱护百姓。在升任右谏议大夫、成都知府之后,他对百姓实施教化政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至,拊循教诲,以期其克自拔,岁余,蜀地晏如。
(2)始,契丹寇渲州,略得数百人以属其父延昭。延昭哀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