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已,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
②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孝宗受禅,念旧学,遂拜礼部侍郎。奏禁遏淫祀,仍于《三朝吏》删去《道释》、《符瑞志》,大略以为非《春秋》法。
③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
④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宋史》(有删节)
【注】①媒蘖:构陷。②宸翰:帝王的墨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秦桧当国(________) (2)上嘉叹久之(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风言者媒蘖其罪   (   )
A.暗示B.讽刺C.普遍D.传闻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
A.人以为难B.亲洒宸翰以赐C.以资政殿学士致仕D.以周密自守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小题5】对第①-③段刘章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守气节B.笃信儒学C.宅心忠厚D.淳朴念旧
【小题6】第④段细致描写孝宗和刘章儿子的见面场景,有何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10:34: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 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B.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C.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D.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等。
B.乞归,请求辞职回家奉养父母,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等。
C.内艰,古代指遭逢母亲丧事。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孝。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举动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了旧官。他先后还担任过左拾遗、太常卿、监察御史等官职。
B.刘温叟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免职,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是公正无私的。
C.刘温叟正直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罚款补充,刘温叟厌恶罚款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炳、烨都考中进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擢置甲科。昌言知天雄军,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①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②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疾置以入,即赴中书。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未几,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议遣大臣抚慰。昌言独请发兵,无使滋蔓,廷论未决。会嘉、眉连陷,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昌言摄祭太庙,宿斋中,因召对滋福殿,复赞兵计,遂遣使督继恩战。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咸平三年,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岂以寒隽世家为限,遂罢其议。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又天下大辟断讫.,皆录款闻奏,付刑部详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从之。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事下御史,乃知举王钦若受之,昌言以闻。钦若自诉,诏刑昺覆按,坐昌言故入,夺官。

(节选自《宋史·赵昌言》,有删改)

注:①刍茭:牲口吃的草。②廥:储存饲牲畜干草的房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B.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C.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D.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小题2】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皆偃蹇不进 偃蹇:行走艰难B.乘疾置以入 俾:使,让
C.又天下大辟断讫 讫:完毕D.用刑理者皆行按劾 乖:违背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置是古代为供紧急传递公文者中途换马或停宿的驿站,亦指驿站所备的车马。
B.太庙是帝王祭祖的宗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前,后三昭,再后三穆。
C.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宋朝的大理寺分左右寺,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D.故入,指官吏故意将无罪断为有罪、或将轻罪断为重罪,是古代的一种罪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昌言文思敏捷,科场颇有声誉。他考取进士时,获得主持贡举部门的首荐;太宗也因为他的文章言辞雄辩,提拔他录在甲科。
B.赵昌言临事果断,喜用严刑峻法。面对豪民毁堤自利,他命令取走豪民家贮藏的干草以供使用;面对佐役禁卒不肯听命担土固堤,他以斩首威逼,驱使他们服役。
C.赵昌言重视真才,要求详断官权责相连。针对门资官不宜担任地方官的说法,他上奏提出是否有才取决于人;向真宗提出详断官议刑不当要严示惩罚,授任远地做官。
D.赵昌言主张平乱,坚决而有远见。王小波、李顺在蜀地叛乱,他反对派大臣安抚,主张发兵控制;他认为不发兵平乱,叛乱将蔓延,事情果如其料,嘉州、眉州接连失陷。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材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候。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材,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砦,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砦,遂至郭北平,夜斗不解。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橐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却。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继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吾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未几,敌复略土堆砦,美迎击于野家店,追北至拓跋谷,大败其众。
安定之役,谍报敌数万将大至,经略使遣管勾机宜楚建中分诸将兵,趣城黑水以待。诸将惮敌且至,不肯与兵。美曰:"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卒以兵二千与建中,而敌亦引去。每边书至,诸将各择便利,独美未尝辞难,然所向辄克,诸将以此服之。召还,授耀州观察使,又进马军副都指挥使。卒,赠忠武军节度使,谥忠毅。美前后十余战,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部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走归京师  间:抄小路
B.元昊反,陕西用兵  用兵:有了战事
C.夏人新得志  得志:获得成功
D.不如间道掩其不意  掩:掩盖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①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 ②乃徙军山北,多设疑兵
③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 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 
⑤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 ⑥卒以兵二千与建中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美行伍出身,在军旅生涯中,由军士升到统兵将领,所得俸禄赏赐大多分给他的部下, 如果还有剩余,悉数犒劳大家。
B.周美忠于大宋朝廷,契丹犯边,真宗驾临澶州时,他慷慨自陈,希望亲捉敌将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非常赏识他。
C.金明战役,周美向范仲淹进言,金明是边塞要地,如果不收复过来,最终会失掉整个战役的胜利,范仲淹听从了他的建议。
D.自元昊反宋,陕西用兵以来,其他将领或有闪失,唯独周美不怕困难,不畏强敌,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诸将因而敬服他。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众数万薄金明,陈于延安城北三十里。
⑵兵常以寡击众,何自怯也?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
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古代可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
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他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他。
C.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D.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英宗还命他不要行拜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淹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八月,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阳:山北水南)
②群贤毕至,少长集(咸:全,都)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曲水之旁)
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每月十六日)
⑤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卒:最终)
⑥击空明兮流光(溯:逆流而上)
⑦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
⑧何可道也哉(胜:尽)
⑨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谬:荒谬)
⑩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相信)
A.①④⑦⑨⑩B.①④⑤⑥⑧C.②③⑤⑨⑩D.②③⑤⑥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复《春秋》对义居第一    夫夷近,则游者众
B.犹疑客曾巩所为  孰能讥之乎
C.方时文磔裂诡异弊胜 足以极视听娱,信可乐也
D.不使安朝廷之上  当其欣所遇
【小题3】对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而今安在哉?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⑩但为小人忌恶挤排
A.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B.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 / 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小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B.《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孔子依据鲁史编订的,它与《诗》、《书》、《礼》、《易》合称“五经”。
C.“辛巳”如同《兰亭集序》中的“癸丑”,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干支包括十二天干和十地支。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由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认为欧阳修极其虚夸,并不信服,很长时间之后,大家才真正信服了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