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大平兴国二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洪州,恕以乡里辞。改澧州。澧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以吏干闻。会契丹引去,召入为户部郎中、户部副使,迁右谏议大夫、知澶州。驿召为河北东路营田制置使。大宗谕以农战之旨,恕对曰:“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太宗曰:“卿第行,朕思之。”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俄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恕每便殿奏事,大宗或未深察,必形诮让。恕敛板蹴缩,退至殿壁负立,若无所容。俟意稍解复进,悫执前奏,终不改易,如是或至三四。太宗以其忠,多从之。迁礼部侍郎。真宗即位,加户部,命条具中外钱谷以闻。恕久不进,屡趣之,恕曰:“陛下富于春秋,若知府库充实,恐生侈心,臣是以不敢进。”真宗嘉之。咸平二年,帝北巡,充行在转运使。俄以母老求解,拜吏部侍郎。五年,知贡举。恕自以洪人避嫌,凡江南贡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起复视事,迁尚书左丞、权知开封府。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真宗曰:“卿求一人可代者,听卿去。”是时寇准罢枢密使,恕即荐以自代,遂以准为三司使,恕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准即检寻恕前后改革兴立之事,类以为册,及以所出榜,别用新板,躬至恕第请判押。恕亦不让,一一押之,自是计使无不循其旧贯。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B.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C.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D.古者兵出于民/无寇则耕/寇至则战/今之戎士皆以募致/衣食仰给/县官若使之冬持兵御寇/春持耒服田/万一生变/悔无及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趣之    趣:通“促”,催促B.时契丹内寇 寇:侵犯
C.沛公军霸上 军:军队D.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县官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C.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
D.“传”是替经书做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恕为官清廉,精于吏治。他因自己家在洪州而辞去洪州通判之职,后改任澧州通判,到任后又揭发澧州官吏利用账簿欺上瞒下,投机图利的所有弊端。
B.陈恕性格直爽,公忠体国。真宗曾责令他奏报国库情况他因为担心陛下年轻,如知府库充实,会生奢侈之心而迟报,此举颇受真宗赞许。
C.陈恕非常孝顺,事母尽心。母亲年老,他曾请求解官回家服侍,未被批准。当母亲死后,他又因过度哀伤,不吃荤腥,以至于瘦弱不堪。
D.陈恕擅长识才,举贤任能。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时,就推荐当时被罢枢密使之职的寇准,举荐他代替自己,真宗就任寇准为三司使。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恕行数日,果有诏,止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已,营田之议遂寝。
(2)恕已病,犹勉强亲职,数月增剧,表求馆殿之职,获奉以济其贫。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07:4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第进士,历州县。熙宁初,或荐之王安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史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还报合旨,擢利州转运判官,复丞司农。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河决曹村。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固,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诣上党对理,坐贬秩。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黄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
B.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
C.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
D.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提点,官名。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金近侍局置提点。清废除。
C.元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汉文帝首创,年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D.给事中,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加官,位次中常侍。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对朝廷法令实行,却让百姓深受其害的情况也如实禀告皇帝。
B.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他坚持自己的意见,皇帝也听取了他的意见。
C.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
D.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对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给转饷一案的审理而获罪贬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
(2)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竟发之。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一直沿用到清朝。
B.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秦汉时期,“河东”指河东郡地,唐朝以后泛指山西。
C.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源于东胡,北魏时自号“契丹”。唐朝末年,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各部族,建立辽国。
D.日昃,亦称“日仄”“日侧”等,为天色纪时法。“昃”意为太阳偏向西方,“日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下午六时前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师孟有担当重实干,讲求功效。任职夔州时为了便于治理,提出搬迁治所,设置常平仓的建议,并坚持立即开仓发粮赈灾。
B.程师孟重视水利建设,造福百姓。在任所根据地貌特点兴修水利,改造良田,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使百姓不再受洪水祸害。
C.程师孟捍卫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他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面对契丹的指责和傲慢无礼,他义正辞严地进行有力回击。
D.程师孟为官能力突出,政绩卓著。历任各种职务,他都能注重实际,结合实情,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政绩在同列中堪称第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2)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端,又字履善,古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宋在位久,政理浸息,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威。帝亲拔为第一。开庆初,大元兵伐宋,官董宋臣说上迁都,人莫敢议其非者。天祥上书“乞新宋臣。以一人心”。不报,即自免归。后迁至刑部郎官。宋臣复入为都知,天祥又上书极言共罪,亦不。至元十四年正月,大元兵入汀州,天祥遂移漳州,乞入卫。

江西室慰使李恒遣兵援赣州,而自将兵攻天祥于兴国。天祥不意恒兵独至,乃引兵走,至空坑,军士皆清,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时赏坐肩舆,后兵问谓谁,时赏曰“我姓文”,众以为天祥,禽之归,天祥以此得选去。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押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论曰:自古志士,欲大义于天下者,不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宋至德佑亡矣,文天祥往来兵间,初欲以口舌存之,事既无成,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我世祖皇帝以天地有容之量,既壮其节,又惜其才,留之数年,如虎见在柙,百计之,终不可得。观其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迁至刑部郎官 稍微
B.天祥又上书极言其罪,亦不 回复
C.欲大义于天下者 通“伸”,伸张
D.百计之,终不可得 驯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众以为天祥,禽之归  屈心抑志兮
B.言者力赞从天祥请    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C.不成败利钝动其心    背绳墨追曲兮
D.是其所欲有甚生者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B.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思/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C.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D.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策,亦作“对册”,古代被召见或应考的人对于皇帝所问有关治国策略的回答。
B.肩舆,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
C.汗青,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D.德佑,古代帝王的年号,般皇帝都有一个年号,如崇祯、嘉靖、世祖等等。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年轻有为,展现非凡才能。他二十岁中进士,在回答皇帝的策问时侃侃而谈,得到皇帝赞赏,被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
B.文天祥敢于直言,嫉恶如仇。他对宦官劝说皇帝迁都的事情极力反对,多次请求皇帝治罪,甚至不惜以自免官职为代价。
C.文天祥誓死不降,表现民族气节。他对弘范劝其做宰相始终不为所动,对在燕所给的优厚待遇置之不理,始终不屈服。
D.文天祥视死如归,决不苟且偷生。他觉得自己所能做的事已经完成,主动请死,从容就义,是“所欲有甚于生者”的选择。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祥不意恒兵猝至,乃引兵走,至空坑,军士皆溃,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
(2)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退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逐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释:;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置辟:指施加刑法。⑤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来。⑥蠲(juān):免除。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题未启     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 顾让:指顾念谦让别人。
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 诬服:指诬告别人犯罪。
【小题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其事刑部,(说友)卒是震议。
B.蠲其租赋,(朝廷)令坊置一吏。
C.得童傍郡,(震)以诘其父。
D.兵入,(震)执牍铺案上。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主要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②⑤B.③⑤C.①③④D.②④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升官。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的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而死。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1)介然不苟交。
(2)使坊吏主给之。
(3)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
(4)亟退出犹可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悌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徒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烈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饮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疲,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注:①武成庙:专门祭祀历代良将的庙字。②天申节:南宋高宗的生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B.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C.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D.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又称“殿试”、“御试”、“廷对”等,是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
B.孝悌:孝,指敬爱兄长;悌,指善事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淳熙:是南宋孝宗赵音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中尊崇孝悌之礼。廷试时,黄中讲孝悌感动了皇帝;凡是乡里晚辈前来拜见,黄中一定用孝悌之礼教育他们。
B.黄中性格刚正不阿。尽管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但也得到了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C.黄中深得皇帝优待。黄中辞官后六年,皇上驾临讲筵时还询问关心黄中的身体状况,并召唤他入朝,慰问非常优厚。
D.黄中遇事淡定不慌。敌人已经到了长江边,朝廷大臣争着遣散家人逃跑躲藏,只有黄中镇定平静。等到敌人退走,大家惭愧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
(2)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
【小题5】黄中心系国家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