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李崇矩字守则,潞州上党人。幼孤贫,有至行,乡里推服。汉祖起晋阳,次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
②宋初,李筠叛,太祖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日,以所部攻大会寨,拔之,斩首五百级,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
③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残,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①,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④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固辞得免。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是秋,出为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时黎贼③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⑥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尝事史弘肇,及贵,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
节选自《宋史》卷二五七
[注]①孥戮:诛及子孙。②驱率:驱使威逼。③黎贼:这里指两广和海南一带的黎族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次上党 (___) (2)拔之,斩首五百级 (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被病,帝遣太医诊视(___)
A 表示被动 B.遭遇,遭受
C 通“披”,披着,穿着    D 遮盖,覆盖
(2)振其乏绝(___)
A振作,振兴    B奋起,兴起
C搬动,挥动    D同“赈”,救济
【小题3】第⑤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六十五
B.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C.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六十五
D.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端拱元年卒六十五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
【小题5】联系上下文,推断第③段画虚线部分李崇矩说这句话的意图。
【小题6】第⑤段“以己财遗酋长”反映了李崇矩处事上____的特点,第六段“厚礼故人子孙”反映了李崇矩为人上______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1 07: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如唐代钱起“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中“秩满”即为此意。
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胜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宁二年,上舍登第。靖康元年,权应天府。逾年,诣济州谓康王言,南京为艺祖兴王之地,请幸之以图大计。王即位南京。建炎改元,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时方草创,胜非上疏言“仁义者,天下之大柄,中国持之,则外夷服而诸夏尊。苟失其柄,则不免四夷交侵之患。国家与契丹结好,百有馀年,一旦乘其乱弱,远交金人为夹攻计,是中国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总制使钱盖进职,胜非言盖为陕西制置使弃师误国,封还贴黄,盖遂罢。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三年,上自镇江南幸,留胜非经理。未几,命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三官,胜非特迁五官。会王渊签书枢密院事兼御营司都统制,内侍复用事恣横,诸将不悦。于是苗傅、刘正彦与其徒王钧甫、王世修谋,诬渊结宦官谋反。正彦手斩渊,分捕中官,皆杀之,拥兵至行宫门外。胜非趋楼上,诘专杀之由。上亲御楼抚谕,傅、正彦语颇不逊,胜非乃从皇太后出谕旨。傅等请高宗避位,于是太后垂帘,高宗退居显忠寺,号睿圣宫。傅、正彦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胜非以白太后,因议恐尽废其请,则仓卒变生,乃改元明受。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苗傅请以王世修为参议,胜非曰“世修已为从官,岂可复从军”? 上既复辟,胜非曰:"臣昔遇变,义当即死,偷生至此,欲图今日之事耳。"乃乞罢政。上问谁可代者,胜非曰“吕颐浩、张浚”。问孰优,曰“颐浩练事而暴,浚喜事而疏”。上曰“浚太年少”。胜非曰“臣向被召,军旅钱谷悉付浚,此举浚实主之”。 御史中丞张守论胜非不能预防,致贼猖獗,宜罢。不报。授观文殿大学士,寻除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绍兴元年,马进陷江州,侍御史沈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五年,应诏言战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归。桧得政,胜非与秦桧有隙,废居八年,卒,谥忠靖。

(节选自《宋史 朱胜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B.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C.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D.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义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则可以攘却四夷绍/复大业矣/上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次第。
B.故事,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以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C.移跸,移驾的意思。跸 ,古代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来往。驻跸,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D.改元,指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同一皇帝在位时一般不止一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非多次上疏,直言劝谏。代理应天府时,请求康王到南京图大计;建炎改元时,胜非上疏请求施仁义,以避免四夷交侵的祸患,得到赵构称赞。
B.胜非忠于朝廷,维护大局。当正彦等人杀害王渊,并带兵到行宫门外时,胜非斥问他们;当苗傅、正彦提出改号等要求,胜非建议太后部分采纳,以防生变。
C.胜非仕途不顺,屡遭排斥。御史中丞张守指责他不能预防致使盗贼猖獗,应该被罢免,但胜非没有上报;因马进攻陷江州,胜非降为中大夫。
D.胜非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总制使钱盖升职时,胜非指责他弃师误国,致使钱盖被罢职;秦桧执政时,因为与秦桧有过节,他不仕闲居八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谏官卫肤敏坐论元祐太后兄子徙官,胜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2)四月朔,胜非率百官诣睿圣宫,亲掖上乘马还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继隆宇霸围幼养于伯父处晚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闲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军,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百成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失,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又与梁迥治决河。迥体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已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精他舟以度。后为镇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責臣一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博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威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表來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萌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舆”“御驾”。
D.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监军,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以少胜多,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破船,后来船只倾覆,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他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卷一五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B.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擅渊趋丰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学: 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赋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权邦彦博学多才。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担任沧州教授人朝为太学博士;有遗稿十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B.权邦彦敢于进谏。金人围攻汴京,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宋高宗登基;献上十条建议来谋取中兴,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拼力战斗不肯停止,最终率百姓打败了敌军,得到皇帝奖赏。
D.权邦彦治城有方。大盗张琪战害徽州,权邦彦派副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议失守罪,将重生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
②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谥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纪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B.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C.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D.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戚,指关系较远的亲属,如妻族,“亲”指直系或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亲属,“亲戚”泛指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悦亲戚之情话”。
B.节:用于代表君主出征、监察、办案、出使外国等重大事务,古代可指符节,是朝中大臣的一种凭证;又特指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即使节。
C.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D.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兑明察于事,知人善任。处理案件十分果断,明辨是非;仁宗时就官员任职之事进谏,帮助朝廷选拔合适的官员。
B.李兑家风淳厚,受人称赞。他的堂弟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他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他。
C.李兑为官敢谏,处世淡泊。在官吏俸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为政简明严肃,年老精明,后来无意仕途。
D.李兑历任多职,备受荣宠。他任职期间,皇帝曾赐字赐诗;后来在便殿谒见皇帝时竭力求退,英宗还命他不要行拜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
(2)“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