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居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 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
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元祐,庙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样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庙号。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长官为刑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D.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
(2)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8 07:02: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诏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D.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
②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载为右班殿直,累迁供奉官、閤门祗候。雍熙初,提举西川兵马捕盗事,太宗赐鞍马、器械、银钱以遣之。四年,以积劳加崇仪副使。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载悉减去,戎人感悦。迁西上閤门使,改知成都府。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及载受代,献可等所市皆支毕,复有羡数。三司判勾冯拯以闻,太宗召度支使魏羽诘之。羽曰:“献可等所市不至粗恶,亦无欠数。臣与侃亲旧,是以未敢白。”太宗曰:“此公事尔,何用畏避?”因诏宰相谓曰:“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然已委西川,俟还日别当诘责。”于是献可等悉复官。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数日可免。”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月余,忧患成病,卒,年四十。载前在蜀,颇能为民除害,故蜀民悦之。再至成都,即值兵乱,及随继恩平贼,亦有所全济。故其死也,成都人多叹惜之。
(节选自《宋史·郭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B.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C.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D.此乃郭载力奏/朕累与卿等议/皆云有实/今支毕/颇有羡余/军士复无词诉/郭载/朕向以纯诚待之/何为矫诬及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恩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为自己的先辈有功得到皇帝奖赏,取得入仕的权利。
B.军,原为军队编制单位,宋代时演变为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共同隶属于路。
C.戎人,古代中原地区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与南、西、北方少数民族并称四夷。
D.日者,中国古代通过观察天象以预测世事的人,也称为天官,多通晓天文和历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载治政有方,爱护边地百姓。他任秦州知府兼沿边都巡检使时,裁撤了欺压边境地区戎人的巡边兵骑,戎人对他心存感激。
B.郭载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他弹劾为朝廷购买劣质军粮的官员段献可和冯侃,得罪了权贵,受到皇帝诘责,贬官到益州。
C.郭载作战勇敢,竭力平定叛乱。李顺叛乱的时候,他与樊知古率属下冲出叛军包围;后来又随王继恩打败李顺,再次进入成都。
D.郭载心地善良,关心民间疾苦。他先前在蜀地任职时为民除害,再入成都后又保全了很多人;他去世时,成都百姓非常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
(2)“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利用,字用之。利用少喜谈辩,慷慨有志操。父谏卒,补殿前承旨,右班殿直。景德元年,契丹寇河北。帝语利用曰:“契丹南来,不求地则邀赂尔。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利用曰:“彼若妄有所求,臣不敢生还。”帝壮其言。利用驰至契丹,契丹母曰:“晋德我,畀我关南地,周世宗取之,今宜还我。”利用曰:“晋人以地畀契丹,周人取之,我朝不知也。若岁求金帛以佐军,尚不知帝意可否,割地之请,利用不敢以闻。”契丹度不可屈,和议遂定,利用奉约书以归。擢忠州刺史,赐第京师。
知宜州刘永规驭下残酷,军校乘众怨,杀永规叛,陷柳城县,围象州,分兵掠广州。帝谓辅臣曰:“向者司天占候当用兵,朕固忧远方守将非其人,以起边衅,今果然。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岭南平,迁引进使。
利用在位既久,颇恃功。天禧二年,辅臣丁谓、李迪争论帝前,迪斥谓奸邪,因言利用与之为朋党。利用曰:“以片文遇主,臣不如迪;捐躯以入不测之虏,迪不逮臣也。”迪坐是免,而利用进尚书右仆射。章献太后临朝,而利用以勋旧自居,太后亦严惮利用。利用奏事帘前,或以指爪击带鞓,左右指以示太后曰:“利用在先帝时,何敢尔邪?”内侍罗崇勋得罪,利用去崇勋冠帻,崇勋恨之。会从子汭为赵州兵马监押,而州民赵德崇诣阙告汭不法事。奏上,崇勋请往按治,遂穷探其狱。汭坐被酒衣黄衣,令人呼万岁,杖死。及汭诛,谪左迁知随州。又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命内侍杨怀敏护送,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利用性悍梗少通,然在朝廷忠荩有守,始终不为屈,死非其罪,天下冤之。
(《宋史·曹利用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古代官职调动,文中的“迁”“擢”“补”“进”“谪”“贬”等都有职位变动之意。
B.司天,指司天监,古代掌天文历象的中央机构或官员,掌管观天文,推算历法,预言吉凶。
C.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结成小集团,后指在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相互倾轧的派别、团体。
D.临朝,指皇室女性如皇后、公主、太后等,亲临朝廷,代理皇帝,行使皇权,处理政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利用年少时好辩论,胸有大志。面对契丹的无理要求,誓死报国;出使契丹,能慷慨陈词,最终不辱使命,带着和约归国。
B.曹利用通晓作战方略,处事机变灵活。出使契丹,能冷静睿智地解决问题;岭南骚乱,他能针对敌军情况智击贼人,最终平定叛乱。
C.曹利用功绩显赫,深得皇帝器重。他办事尽心,屡立大功,多次被提拔嘉奖;宰相李迪说他与丁谓结党为奸,但皇帝并不相信。
D.曹利用强悍耿直,但却恃功而骄。他一直以功勋老臣自居,在向章献太后奏事之时,动作轻浮,遭来了非议,最终因此而冤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南地归中国已久,不可许;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
(2)行至襄阳驿,怀敏不肯前,以语逼之,利用投缳而绝。以暴卒闻。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倓字安卿,彭城侯叔褧曾孙也。父公广,饶州太守。彦倓初调溧阳尉,邑民潘氏兄弟横邑中,号“三虎”,畜僮仆数百,邑官莫敢谁何。彦倓白其守治之,缚潘氏弟,正其罪。
改扬州司户,狱掾。有告主藏吏钱余千万,治之急,吏泣请死。彦倓察其情,屏人问,则诸吏共贷也,乃许自首免罪,一日而毕。
改平江府推官,摄宜兴县。县自中兴后,预借民明年税,民挟此得慢其令。彦倓请禁预借,邑遂易治。
知临安于潜县。县胥往往通台省吏,得其奸。彦倓执其黠者,械送府。台省吏从中救之,彦倓力争,竟治胥罪。浮桥屡以水败,彦倓梁以石,民免溺死。升临安府通判。
开禧初,知兴国军。岁旱蝗,而军需益急,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彦倓坐累贬,格愧谢。彦倓曰:“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溃卒据外城为变,彦倓募壮士能斩捕者赏之。既而各斩首以献,卒一夕遁去。
累迁湖南运判。徭人罗孟传反,累岁不能平。彦倓谓帅臣曰:“徭人仇杀,乃其常情,况主断不平,是激之使叛也。能遣谍者离其党与,还自相仇,破之易矣。”帅从其计,遂降孟传。
寻知绍兴府。楮价轻,彦倓权以法,民便之。复鹿鸣礼,置兴贤庄以资其费。筑捍海石塘,亦置庄以备增筑。会旱,饥民聚陂湖中。彦倓取死囚,幂首刖足,于众曰:“此劫菱藕者也。”遂散其众。乃第民高下,损其税有差,免输湖籍田米,举缗钱四十万以助荒政,民赖以济。诏改太府少卿,迁显谟阁、知太平州,调江西转运使。嘉定十一年卒于官,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赵彦倓传》)
注:楮:纸币。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其奸  肆:放纵
B.邑令吴格负上供银尤多   属:嘱咐
C.还自相仇 俾:让
D.于众曰  徇:当众宣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俸禄为两千石,故又称为 “二千石” 。
B.摄:代理,兼理。 “署、权、转、陟”几字也都有此义。
C.开禧:年号,古代用来纪年。明代起可用年号称皇帝,如崇祯帝。
D.秩: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 “贬秩”指削减俸禄或降低品级。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时多艰,宜宽民力以崇根本,何谢为?
【小题4】简要概括赵彦倓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阐字大猷,永嘉人。幼力学,博涉经史,善属文。未冠,由舍选贡京师。登宣和六年进士第。迁秘书郎兼国史院检讨官。秦桧每荐台谏,必先谕以己意,尝谓阐曰:“秘书久次,欲以台中相处何如?”阐谢曰:“丞相见知,得老死秘书幸矣!”桧默然,竟罢。绍兴二十五年冬,帝躬揽万机,起阐提举两浙路市舶,升吏部员外郎。孝宗即位,阐权工部侍郎兼侍讲。金主亮死,葛王褒复求和,再议遣使。阐言:“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如是,则中国之威可以复振。”帝曰:“使者报聘,故事也,旧约不从,朕志定矣。”是冬,给札侍从、台谏条具时务,阐上十事皆剀切。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时进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工部例进官,阐辞。或曰:“公转一阶,则泽可以及子孙,奈何辞?”阐笑曰:“宝册非吾功也,吾能为子孙冒无功赏乎? ”隆兴元年,真拜工部侍郎。阐奏:“臣去冬乞守御两淮,陛下谓春首行之,夏秋当毕,今其时矣。”会督府请受萧琦降,诏问阐,阐请受其降。俄报王师收复灵壁县,阐虑大将李显忠、邵宏渊深入无援,奏请益兵殿后。已而王师果失利,众论归罪于战。阐曰:“陛下出师受降是也。诸将违节度且无援而败,当矫前失,安可遽沮锐气。”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曱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屡引疾乞骸骨,帝不忍其去。阐请益力,乃除显谟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陛辞,其指时事尤谆切,帝眷益笃。居家逾月卒。
(节选自《宋史·张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B.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C.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D.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在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未冠指尚未成年。
B.进士第,封建时代实行科举取士,在朝廷组织的考试中中选的人称登进士第。
C.即位,古代指新的君王登上王位,一般是在原来的帝王去世后,也偶有特例。
D.陛辞,陛在古代常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辞指臣下临行前向君王告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阐为人正直,富有气节。秦桧每次推荐官员都要先告诉对方自己的用意,面对秦桧的拉拢示好,他委婉地用愿老死秘书作了回答。
B.张阐忠心为公,敢于直言。对于朝政,他积极发表意见,陈述时务,切合事理; 对于权贵,敢于批评指斥,毫不回避,得到皇帝赞赏。
C.张阐不恋权位,不计私利。朝廷按照规定要提升他的官职,他表示拒绝;对于可以惠及子孙的劝说,他表示不能为子孙冒领无功之赏。
D.张阐积极抗金,富有远略。他力主积极备战;他预见收复灵璧县战事的失利,并提出应对之策,对归罪于主战派的言论坚决驳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严遣使之命,正敌国之礼,彼或不从,则有战尔。
(2)帝壮其言,益出御前器甲付诸军,手诏劳浚,军声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