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杞,字伟长。父镐,荫补将作监主簿,知建阳县。强敏有才。闽俗,老而生子辄不举。杞使五保相察,犯者得重罪。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知横州。时安化蛮寇边,杀知宜州王世宁,出兵讨之。杞言:“岭南诸郡,无城郭甲兵之备,牧守非才,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改通判真州,徙知解州。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焚光化军,署其旧职,兼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贼平。
会广西区希范诱白崖山蛮蒙赶反,有众数千,袭破环州、带溪普义镇宁砦,岭外骚然。擢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使。行次真州,先遣急递以书谕蛮,听其自新。次宜州,蛮无至者。杞得州校,出狱囚,脱其械,使入洞说贼,不听。乃勒兵攻破白崖、黄坭、九居山砦及五峒,焚毁积聚,斩首百余级,复环州。贼散走,希范走荔波洞,杞遣使诱之,赶来降。杞谓将佐曰:“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乃击牛马,为曼陀罗酒,大会环州,伏兵发,诛七十余人。后三日,又得希范,醢之以遗诸蛮,因老病而释者,才百余人。御史梅挚劾杞杀降失信,诏戒谕之,为两浙转运使。明年,徙河北,拜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右安抚使、知庆州。杞上言:“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因为行赏。蕃酋率众千余内附,夏人以兵索酋而劫边户,掠马牛,有诏责杞。杞言:“彼违誓举兵,酋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所掠,则酋不可得,既而兵亦罢去。
杞性强记,博览书传,通阴阳数术之学,自言吾年四十六死矣。一日据厕,见希范与赶在前诉冤,叱曰:“尔狂僭叛命,法当诛,尚敢诉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B.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C.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D.横为邕钦廉三郡咽喉/地势险阻/可屯兵为援/邕管内制广源/外控交阯/愿择文臣识权变练达岭外事者/以为牧守/使经制边事
【小题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蛮,古代学者对四方部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来泛指四方部族。
B.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在文言文中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还有假、摄、加、权等。
C.右,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
D.夏,宋朝的藩属党项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杞聪敏有才,长于地方治理。担任建阳知县时,针对当地的不良风俗,他让五户相保互相监视,并规定若再发生便处以重罪。
B.杜杞足智多谋,战功赫赫。他先后镇压多地叛乱,善于与西夏周旋。围剿区希范、蒙赶时,先劝降,后进攻,最终迫使区希范、蒙赶投降并将其杀害。
C.杜杞性格倔强,敢于坚持原则。蕃人首领率众降宋,夏派兵索要那位首领,乘机抢劫边民,朝廷下诏责备杜杞。杜杞坚持原则,强调不交回抢走的财物就得不到酋长。
D.杜杞博闻强识,通晓阴阳数术。他能算出自己四十六岁就死。一天上厕所时,见被他杀死的区希范和蒙赶在面前诉说冤枉,就严词斥责,不久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穷蹙降我,威不足制则恩不能怀,故数叛,不如尽杀之。
(2)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将吏劳未录,臣未敢受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08:10: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住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已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曰:“公勤洁已、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已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右州多不治,唯虚已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洪州。是时寅巳谢归,春秋高,寅母商无恙,虚已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字以居,虚已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已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已钱,翌日,以语宰相曰:“虚已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阁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踢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闽门之内肃如也,虚已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已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曰:“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已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鸣,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已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市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已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已学古/人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家,指自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已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用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洪州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已喜欢作诗。李虚已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最初曾致尧指出李虚已诗词的不足,李虚已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已双舆迎侍。
(2)然论者谓虚已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彦仙传
李彦仙,字少严,宁州彭原人。家极边,每出必阴察山川形势,或瞷敌人纵牧,取其善马以归。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县募兵勤王,遂率士应募,补承节郎。
河东陷,彦仙拔归,道出陕,以兵事见守臣李弥大,弥大与语,壮之,留为裨将,戍淆、渑间。金人再犯汴,时彦仙为石壕尉,坚守三觜,民争依之。下令曰:“尉异县人,非如汝室墓于是。今尉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将尸汝于市。”众皆奋。金人攻三觜,彦仙战佯北,金人追之,伏发,掩杀千计,分兵四出,下五十余壁。
初,金人得陕,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彦仙阴遣士厕其间,金人不觉。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彦仙日与金人战,将士未尝解甲。娄宿雅奇彦仙才,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彦仙斩其使。彦仙曰:“吾宁为宋鬼,安用汝富贵为!”城陷,彦仙率众巷战,矢集身如猬,战愈力。金人惜其才,以重赏募人生致之。遂投河死,年三十六。乾道八年,易谥忠威。
彦仙以信义治陕,犯令者虽贵不贷。与其下同甘苦,故士乐为用。有筹略,善应变。尝略地至青涧,猝遇金人,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金人疑有伏,引去,彦仙追袭于隘,躏死相枕。关以东皆下,陕独存。彦仙以孤城扼其冲再逾年,大小二百战,金人不得西。
(节选自《宋史·李彦仙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陷,彦仙拔归   拔:攻取
B.彦仙阴遣士厕其间   厕:参与,混杂
C.尝啖以河南兵马元帅   啖:引诱,诱惑
D.犯令者虽贵不贷 贷:宽恕,饶恕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原义是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王有难,地位和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
B.“补”“授”在文言文中都与官员任职相关。其他表示授予官职的还有“拜”、“除”、“辟”、“致仕”等。
C.“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纪年是我国的一种纪年法,岳飞在《满江红》中用“靖康耻”指代北宋灭亡的耻辱。
D.河东:黄河自北而南流经陕西、山西省境,古代把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师薄东北隅,所纳士内应,噪而入,复陕州。
(2)众愕眙,彦仙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
【小题4】请概括本文传主李彦仙用兵上的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我材木于曲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乃建北京。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范仲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夷简当国柄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D.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B.祔庙,是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C.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始于西汉,后被各朝统治者利用,规制逐渐完善。
D.幽蓟,指古幽州和蓟州的并称,指北京、天津与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是中原的天然屏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现被送进京的叛贼“李顺”是假的后,那些曾向皇上贺喜的大臣想将错就错,吕夷简坚持奏报实情、违逆了群臣。
B.太后想按真宗宫中服饰玩物的水准厚葬他,吕夷简劝阻说,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才是对先帝最好的安葬。
C.范仲淹以《百官图》进谏,指出随意提升官员的弊端,吕夷简斥责他狂姿放肆,将他贬到外地,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
D.吕夷简很有政治才能,对内政敢直言,御外敌不退缩、他长时间执掌朝政,为太后临朝时期的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2)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 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 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 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 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 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 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 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 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裹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 元卒,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 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 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 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 /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号,所以常常用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 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开,字天游。少好学,善属文。崇宁间登进士第,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匹马之官,不以自卑。建炎初,奉诏驻潮阳招捕处寇,讫事,乃之镇。居二年,尽平群盗。复以中书舍人召,论:“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一失其防,陛下不得高枕而卧矣。愿择重臣与吴玠协力固护全蜀。”尝言:“太祖惩五季尾大不掉之患,畿句屯营,倍于天下,周庐宿卫,领以三衙。今禁旅单弱,愿参旧制增补之。”帝悉嘉纳。时秦桧专主和议,开当草国书,辨视体制非是,论之,不听,遂请罢,改兼侍读。桧尝招开慰以温言,且曰:“主上虚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虽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臣民之所推戴,列圣之所听闻,公当强兵富国,尊主庇民,奈可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以折之。桧大怒曰:“侍郎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开又至政事堂,问:“计果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尚何言!公自取大名而去,如桧,第欲济国事耳。”然犹以梓宫未还,母后、钦宗未复,诏侍从、台谏集议以闻。会枢密编修胡铨上封事,痛诋桧,极称开,由是罢,以宝文阁待制知婺州。开言:“议论妄发,实缘国事。”力请归。桧议夺职,同列以为不可。以病免,闲居十余年。开孝友厚族,信于朋友。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留南京,刘安世一见如旧,定交终身。故立朝遇事,临大节而不可夺,师友渊源,固有所自云。

(选自《宋史•曾开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B.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C.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D.其守历阳也/从游酢学/日读《论语》/求诸言/而不得则反/求诸心/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官名。舍人始于先秦,本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掌传宣诏命,宋初亦设此官。
B.三衙,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合称三衙。
C.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唐宋开始,尚书、中书和门下三省所属各部的最高长官以侍郎称之。
D.梓宫,古代帝、后的棺材以梓木制做,故历代以梓宫称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此指徽宗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开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他在监理大宁监盐井时,不因官小而轻视职事;奉旨进驻潮阳期间,他尽心尽力,用了两年时间平定当地贼寇。
B.曾开深谋远虑,进言很有见地。他曾建议皇帝选择值得信赖的大臣加强四川的边防,杜绝敌人的野心;也曾建议皇帝依照旧制增补禁军。
C.曾开正气浩然,不与秦桧为伍。他敢于与秦桧做正面斗争,不同意向金国求和;秦桧曾对曾开软硬兼施,曾开不为其所动,因此被贬知婺州。
D.曾开笃信好学,秉行儒家教义。他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与朋友交往守信用而闻名;在南京时,刘安世与他一见如故,定下终身之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抚巡东南,重兵所聚,限以大江,敌未易遽犯,其所窥伺者全蜀也。
(2)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虽高爵厚禄弗顾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