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便。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后中第,授永宁主簿。历建德、郫县尉。蜀人妄言戍兵叛,蛮将入寇,富人争瘗金银逃山谷间。令闾丘梦松假他事上府,主簿称疾不出,池摄县事。会上元张灯,乃纵民游观,凡三夕,民心遂安。枢密使曹利用奏为群牧判官,辞不就,朝廷固授之。利用尝委括大臣所负进马价,池曰:“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利用惊曰:“吏绐我已输矣。”亟命送官。数日而诸负者皆入。利用贬,其党畏罪,徒而毁短者甚众,池独扬言于朝,称利用枉,朝廷卒不问。会诏百官转对,池言:“唐制门下省,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今门下虽有封驳之名,而诏书一切自中书以下,非所以防过举也。”转运使江钧、张从革劾池决事不当十余条,及稽留德音,降知虢州。初,转运使既奏池,会吏有盗官银器,械州狱,自陈为钧掌私厨,出所卖过半;又越州通判载私物盗税,乃从革之姻,遣人私请。或谓池可举劾以报仇,池曰:“吾不为也。”人称其长者。徙知晋州,卒。子旦、光,从子里。光自有传。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零四·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B.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C.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D.池谓人曰/昔人何为舍迳而就迂/殆必有未便者/众不以为然/未几/山水暴至/盐车人牛尽没/入河众乃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朝行政区,相当于现在的市级行政区域,其行政长官的官名有转运使、提典刑狱使、经略安抚使,后还有提举常平使。
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
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成“三省”。
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池生性淡薄,孝心可嘉。他早年把数十万家资让给各位叔伯,长大后也不讲究吃住,举进士时母亲去世,号恸而归。
B.司马池为官有方,处事得当。蜀人妄传谣言,导致富人逃到山谷,县令、主簿都借故推脱,他主政县事,安抚民心。
C.司马池为人正直,直言敢谏。曹利用被贬官,只有他敢于直言;应对诏问,直陈部门之间配合不当,有违古制。
D.司马池心胸坦荡,宽容大度。他被江钧、张从革以处事不当为由弹劾而遭降职,后来他并未因此报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无有异乎?
(2)令之不行,由上犯之。公所负尚多,不先输,何以趣他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5 06:0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专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耆艾,六十曰耆,五十曰艾,耆艾之年泛指老年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历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
(2)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忤宰相,出知潮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见正人,令人眼明。”
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施师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经,一般指的是《诗》《书》《礼》《乐》《论语》《春秋》这六部儒家经典。
B.丁内艰,一般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丁外艰,一般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C.正旦,即农历正月初一,古时这天朝廷会举行百官朝贺天子的礼仪活动。
D.枢密院为官署名,主管军事机密、边防等,至宋代与掌管政务的中书省并称“二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师点敏学早慧,才华出众。年纪尚小他就已通晓《六经》、能写文章,在太学读书时,考试总得优等,后得到高宏的赞扬。
B.施师点为国储才,简拔贤能。因蜀地远离朝廷,有才学的贤者很难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便让他们上书自荐,以备授官时选用。
C.施师点心系黎民,行事果断。他担心提前实施年终考核法会使百姓陷入困境,尽管执行的命令已发出,他还是立即将其追回。
D.施师点立场坚定,据理力争。在金廷上,面对司仪的无礼要求,他义正辞严、拒不让位,捍卫了朝廷的尊严,得到金人的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
(2)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清,因致大狱。执疏其害,使者入更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撤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宫,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佑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限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結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逃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 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 “庠序”是殷商时代最高统治者设立的学校。“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C. “六艺”,一是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D. “刑部”,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属六部之一。隋开始设置,历代因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过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 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和,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 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他主张候选官员由县令、录事参军退休的,可升为朝官;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 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但又正直公正。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有官员明显有过错而复职时,他又明确反对。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谅,眉山人。九岁而孤,谅力学自奋,年十四,即冠乡书,登高第。以兵书谒枢密曾布,布使人邀诣阙,既见,觉不能合,径去。布为相,谅予书,规以李德裕事,布始怒。蒋之奇、章楶在枢府,荐为编修官,布持其奏不下,为怀州教授徽宗见其所作《新学碑》,曰:“文士也。”著《河北根本籍》,上之朝。张商英见其书,谓为天下部使者之最。提点京东刑狱。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加徽猷阁待制、江淮发运使。蔡京破东南转般潜运法为直达纲,应获者率游手亡赖,盗用干没,漫不可核,人莫敢言。谅入对,首论之,京怒。会汴、泗大水,谅亲部卒筑堤,徙民就高,振以米粟。水退,人获全,京诬以为漂溺千计,坐削籍归田里。执政或言:“水灾守臣职,发运使何罪?”帝亦知其枉,寻复徽猷阁待制。宣和七年,修国史。初,朝廷将有事于燕,谅曰:“中国其有忧乎。”乃作书贻宰相曰:“今契丹之势,其亡昭然,取之当以渐,师出不可无名。宜别立耶律氏之宗,使散为君长,则我有存亡继绝之义,彼有瓜分辐裂之弱,与邻崛起之金国,势相万也。”至是,又言郭药师必反。帝不听,大臣以为病狂,提举嵩山崇福宫。是冬,金人举兵犯燕山,药师叛降,皆如谅言。乃复起谅为京兆,未几,卒,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任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B.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C.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D.梁山泺渔者习为盗/荡无名籍/谅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辄入他县/地错其间者/镵石为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侧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后用来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去朝廷,也可指去京都。
B.教授,学官名。教授之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文职官员。
C.徽宗,本文指宋朝皇帝赵信的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用来纪年的名号,古代遇到大事、要事,常常更改年号。
D.出,指京官离开京城任职。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有“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谅为人直率,刚正不阿。他曾带着兵书去拜见枢密曾布,见面后,觉得不能志同道合,便径自离去;他还曾进谏抨击蔡京,而招致诬陷。
B.任谅富于学识,著作等身。他虽九岁丧父,但发奋学习,十四岁时名列乡试第一;他创作的《新学碑》得到了徽宗的赞赏,称其为“文士”。
C.任谅为官有道,治理有方。他采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了梁山泺渔民做盗贼的问题;他曾率领土卒筑堤,迁移百姓,放粮救灾。
D.任谅眼光敏锐,洞察时事。他综合分析宋国、辽国和金国的形势,提出了解决辽国问题的正确措施;他准确预测了郭药师反叛的历史事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则督吏名捕,莫敢不尽力,迹无所容。
(2)今契丹之势,其亡昭然,取之当以渐,师出不可无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杨万里传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侍讲张栻以论张说出守袁,万里抗疏留栻,又遗允文书,以和同之说规之,栻虽不果留,而公论伟之。

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有无形之祸,僭非权臣而僭于权臣,扰非盗贼而扰于盗贼,其惟朋党之论乎!盖欲激人主之怒莫如朋党,空天下人才莫如朋党。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宁宗嗣位,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

万里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嘱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节。

(摘自《宋史·杨万里传》)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B.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C.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D.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是古代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职。宰相也叫相、相国、丞相,历史上各个朝代都设一个宰相,此人地位仅次于皇帝。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弟者之称。四级科举考试依次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C.致仕,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致仕的年龄各朝代有特殊规定,一般是七十岁,有疾病可以提前,“乞休致”是官员自请退职。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或褒或贬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虚心求教,正心诚学。在张浚贬谪永州时,他多次拜谒不得见,后以书力请才拜见成功;他为了终身谨记张浚正心诚学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
B.杨万里为人正直,遇事敢言。他任奉新知县时,为张栻被贬袁州一事,他上疏为张栻抗争,又写信劝宰相虞允文助力,事虽未成,大家公认杨万里人格高尚。
C.杨万里慧眼识才,为国举才。任东宫侍读时,宰相王淮问他:宰相第一要务是做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等六十人,先后被王淮提拔任命。
D.杨万里沁屈权贵,刚直爱国。韩侂胄当正时,他卧家十五年,仍心忧国事并忧愤成疾。当听说韩侂胄用兵时,他失声恸哭,表达激愤又留字别妻子儿女,笔落而逝。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论一兴,其端发于士大夫,其祸及于天下。
(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