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平兴国初,代还。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宋史·杨徽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_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B.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C.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D.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表,长江之外,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而言。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赤璧之战》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B.乾德,年号名。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平兴国、贞观、康熙等。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著作佐郎,古代官职名。在中国古代,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太尉、学土秘书郎等,杨徽之“为著作佐郎”,当在中央任职。
D.驻跸,古时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江文蔚、江为交往,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学习,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
B.杨微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写诗应和赐之。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慰问。
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钱熙,来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泊,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
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
(2)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9 03:06: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习谨愿。年十余,事宣祖左右,及长,善骑射。太宗领兖海节制,太祖以署府中右职,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宾妻妒悍,宾不能制,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住所,妻擅至亳,宾县白上。太宗召其妻,卫士揪之,杖百。迁宾仪鸾副使,领内酒坊。
从征太原,又从征范阳,与彰信节度刘遇攻城东面。五年,车驾北巡,副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七年,改洛苑使。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达两司。以宾有心计会,领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同掌其事。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
黎阳当舟车交会,禁兵常屯万余,以度支使张逊荐,命宾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俄领本州团练使。以宾清黎阳建通利军,命就知军事。宾规起公署,邮馆,供帐之器成具。加本军大将军,岁别给钱二百万,俄兼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兵屯无壁垒,分寓邱肆,宾选隙地筑舍千二百余以处这,优诏褒美,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使,徙为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三,赙赠加等。
宾事宣祖、太祖、太宗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眷数千万,俱奉释氏。在黎阳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选自《宋史•王宾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B.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C.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D.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车驾,原指马驾的车。文中指帝王所乘的马车,也可以借指帝王。
C.赙赠,指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文中指皇帝送给王宾家人办丧事的财物。
D.释氏,释迦的略称。也反映佛或佛教。文中指佛寺、寺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宾小心诚实,不徇私情。王宾任亳州监军时,监军不能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王宾的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此事详细地禀告给皇上。
B.王宾善于征战,为官称职。他曾经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范阳城的东面,立下了赫赫战功;掌管汴河漕运河时,积蓄增多令人羡慕,十分称职。
C.王宾爱护士兵,深得赏识。王宾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士兵们住,解决了贝州屯兵没有营垒的问题,皇帝特地下诏褒扬他。
D.王宾侍奉帝王,不慕钱财。王宾侍奉宣祖、太祖、太宗差不多六十年,恩宠不同寻常,得到赏赐的财物有几千万,全部捐献了出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召其妻,俾卫士揪之,杖百。
(2)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
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
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
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
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
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注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畸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觌:相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B.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C.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D.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的时候,由嘉宾或师长来取的,用于社交的正式场合,是他人对其的尊称。
B.祖,一般是对开国皇帝的尊称,可以是第一位,也可以是第二或第三位,比如明成祖朱棣,就是明朝第三位皇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秦皇即位后首创年号。
D.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职死亦以此称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出使吴越,地方官多次送他礼物,他始终不肯接受。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想让他做使相,但他并不十分向往使相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
(2)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宋宣和间,盗贼起,琼乃更学击刺挽强,试弓马,隶宗泽军,驻于磁州。未几告归,括集义军七百人,复从泽,泽琼为七百人长。泽死,调戍滑州。时宗望伐宋,将渡河。戍军乱,杀其统制赵世彦,而推琼为主。琼因诱众,号为勤王,行且收兵。比渡淮,有众万余。宗弼复河南,以琼为山东路弩手千户,知亳州事。

宗弼再伐江南,以琼素知南方山川险易,召至军与计事。从容语同列曰:“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将士视之,孰敢爱死乎?江南诸帅,每当出兵,必身居数百里外。制敌决胜委之偏裨。不即覆亡,已为天幸,何能振起耶?”众以为确论。

及宗弼问琼以江南成败,谁敢相拒者,琼曰:“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既而江南果称臣,宗弼喜琼为知言。初,琼去亳未几,宋兵陷之而不守,复弃去,乃以州人宋超守之。及大军至,超复以州事委其钤辖卫经而遁去。帅府使人招经,经不下。及城溃,百姓惶惧待命,琼请于元帅曰:“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元帅因止戮经而释其州人,复命琼守亳。凡六年,亳人德之。迁武宁军节度使。八年,为泰宁军节度使。九年,迁归德尹。贞元元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卒于官,年五十。

(节选自《金史·列传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B.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C.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D.琼尝从大军南伐/每见元帅国王亲临阵督战/矢石交集/而王免胄指麾/三军意气自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暂任、代理官职之意,文言中权、摄、行、除等字都有相同意思。
B.勤王,多指君王统治受到威胁动摇时,臣下起兵救援君王。
C.江南,从历史上看,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本文指前者。
D.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队及行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郦琼投笔从戎,受到名将赏识。盗贼兴起的时候,郦琼弃文从武,回到家乡召集义军,被宗泽委以军职。
B.郦琼深孚众望,武装势力壮大。郦琼被推举为首领,引导众人,打着勤王的旗号,一路收兵买马,渡过黄河时,军队已发展一万多人。
C.郦琼远见卓识,观点引人共鸣。当宗弼再次讨伐江南时,被召回军中参与谋划军事的郦琼所讲的一番话被同僚视为正确的言论。
D.郦琼心怀仁爱,赢得百姓感念。宋军弃守亳州,老百姓惊慌待命,因为郦琼的劝谏,州民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
(2)城所不下者,凶竖劫之也。民何罪之有,愿慰安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洪州教授。桧死,召见,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

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

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之。

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