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襄,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子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选自《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0:18: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陈和尚年二十余,为北兵①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②奇之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人以秀才目之。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留语其妻,必报陈和尚。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诉于台省。以故陈和尚系狱。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奏上,久不能决。未几,斜烈卒。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汝奋发立功名,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名动天下。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时年四十一。是年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勒石纪其忠烈。

(摘编自《金史·忠义传》)

(注)①北兵:蒙古兵。②宣宗:金朝第八位皇帝,1213年至1224年在位。1234年金朝灭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B.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C.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D.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既而失马/母老不能行载/以鹿角车兄弟共挽/南渡河/宣宗奇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指父亲的亲兄弟即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中比自己年龄大的,也称“从父兄”,现在一般称“堂兄”。
B.台省,汉朝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C.白衣,犹“布衣”“乌衣”,古代平民穿的衣服。后世以此借指平民,亦用来指代无功名或无官职的读书人。
D.勒石,刻石记功,亦指立碑。此典故出自《后汉书》“勒石燕然”,当时东汉窦宪破北匈奴后,封燕然山,刻石记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和尚出身高贵,天资聪颖。他是金朝贵族,身为武将而有才名,雅好读书,颇受时人称赞。
B.陈和尚善于应变,处事灵活。他被蒙古兵俘虏后,虽受赏识,但以探望母亲为借口回到丰州。
C.陈和尚守法不阿,性情刚烈。他因误判葛宜翁案而锒铛入狱,但内心坦然,坚信自己清白无辜。
D.陈和尚能征善战,忠心报国。他屡破蒙军,“力挽大厦之将倾”,功绩显赫,终于壮烈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者疑陈和尚倚兵阃之重,必横恣违法,当以大辟。
(2)先已沐浴易衣,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茂良,字实之。绍兴八年,进士第。父母丧,哀号擗踊,邻不忍闻。调泉州察推,以廉勤称。累迁吏部郎官、监察御史。
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崇宁、政和以来,小人道长,内则憸腐窃弄,外则奸回充斥。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时内侍龙大渊、曾觌皆用事,故茂良及之。
迁右正言。会内侍李珂没,赠节度,靖恭,茂良谏曰:“中兴名相如赵鼎、勋臣如韩世忠,皆未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之心。今施于珂为可惜。”竟寝其谥。尝论大渊、觌奸回,至是又极言之,曰:“二人害政,甚珂百倍。”疏入,不报,即家居待罪。章再上,除太常少卿,五辞不拜,除直秘阁、知建宁府。自以不为群小所容,请,不允。上后知二人之奸,既逐于外,起茂良广东提刑,就知信州。
上以江西连岁大旱,知茂良精忠,以一路荒政付之。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疫疠大作,命医治疗,全活数百万。进待制敷文阁,赏其救荒之功。拜参知政事。
淮南旱,茂良奏取封樁米十四万,委漕帅振济。或谓:“救荒常平事,今遽取封樁米,毋乃不可?”茂良以为:“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他日,上奖谕曰:“淮南旱荒,民无饥色,卿之力也。”
潮州守奏通判不法,得旨,下帅臣体访。通判,茂良乡人也,同列密以省吏付棘寺推鞫,欲及茂良。奏事退,同列留身,出狱案进上,茂良不知也。上厉声曰:“参政决无此!”茂良不复辩。
(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B.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C.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D.淮南咫尺敌境/民久未复/业饥寒所逼/万一啸聚/患害立见宁/能计此米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指古代帝王给予死去的贤明高尚、有功德、有操守的大臣的含褒扬意义的称号。
B.祠,祠禄的省称,宋时指大臣罢职后,朝廷令其管理道教宫观,实无职事,但领取俸禄。
C.荒政,指古代政府在荒年为应对灾荒、赈济百姓、避免社会动荡而施行的救灾政策。
D.棘寺,古时最初于棘木之下听讼断狱,后来大理寺掌管刑狱,故又称大理寺为“棘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茂良事亲至孝,敢于上疏直言。父母去世,他捶胸顿足,号哭声令邻居不忍听闻。江、浙发生水患,宋孝宗令言时政阙失,龚茂良直指小人专权。
B.龚茂良甘冒风险,反对內侍专权。內侍龙大渊、曾觌害政,龚茂良曾不止一次冒着遭受降职处罚的危险向皇上进谏,皇上最终接受了他的处罚建议。
C.龚茂良心系百姓,全力救助灾民。江西连年大旱并引发瘟疫,他在救灾的同时让医生救治病人,保全数百万人性命;面对淮南灾情,他奏请调拨封樁米救灾。
D.龚茂良深受信任,遭诽谤不辩解。有大臣欲借审讯通判的机会累及跟通判同乡的龚茂良,将案件报奏,皇帝深信龚茂良不会参与,龚茂良也不为自己辩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进退一人,施行一事,命由中出,人心哗然,指为此辈。
⑵茂良戒郡县免积税,上户止索逋,发廪振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丁度字公雅,其先恩州清河人。度强力学问,好读《尚书》,尝拟为《书命》十余篇。大中祥符中,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庆历中,副杜衍宣抚河东。时江西转运使移文属州,凡市末盐钞,每百缗贴纳钱三之一。通判吉州李虞卿,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帝尝问,用人以资与才孰先?度对曰:“承平时用资,边事未平宜用才。”时度在翰林已七年,而朝廷方用兵,故对以此。谏官孙甫论度所言,盖自求柄用,帝谕辅臣曰:“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未几,擢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言:

“周世宗募骁健,有朝出群盗、夕备宿卫者;太祖阅猛士实骑军。请择河北、河东陕西就粮马军,以补禁旅之阙。”又言:“契丹尝渝盟,预备不可忽。”因上《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卷。后二年,卫士为变,事连宦官杨怀敏,枢密使夏竦请御史与宦官同于禁中鞫之,不可滋蔓,令反侧者不自安。度曰:“宿卫有变,事关社稷,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请付外台穷治党与。”争于帝前。仁宗从竦言,度遂求解政事。迁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度性淳质,不为威仪,居一室十余年,左右无姬侍。然喜论事,在经筵岁久,帝每以学士呼之而不名。尝问蓍龟占应之事,乃对:“卜筮虽圣人所为,要之一技而已,不若以古之治乱为监。”度著《迩英圣览》卷、《龟鉴精义》三卷、《编年总录》八卷。

(节选自《宋史·丁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
B.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
C.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
D.受财免贴纳/事觉/大理将以枉法论/度曰/枉法/谓于典宪有所阿/曲虞卿所违者/转运使移文尔/遂贷虞卿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是官署名,掌全国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在九卿之列。
B.“河东”指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黄河流经山西省境,由北而南,故称。
C.“社稷”常用作国家代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要祭祀社稷。
D.“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度求学专注,而后走上仕途。他努力研习学问,喜读《尚书》,曾草拟《书命》十余篇,后考中服勤词学科进士,而后任大理评事、通州通判。
B.丁度胸有全局,主张因时选贤。皇帝问用人优先考虑什么,他认为天下太平时重资历,战时重才能;他还建议从就粮马军中选人补充禁军的缺额。
C.丁度清忠持正,力主严惩叛贼。禁卫军发生叛乱,有官员认为不应将事态扩大,而他坚持彻查,后因意见不被采纳,他主动要求解职。
D.丁度敦厚质朴,学识为人敬重。他长住一室,不用姬妾侍奉;他潜心学术,著述颇丰;长期为皇帝讲解经史,皇帝称他学士以免他名声过于显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在侍从十五年,数论天下事,未尝及私,甫安从得是语?
(2)卜筮虽圣人所为,要之一技而已,不若以古之治乱为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胥鼎字和之,尚书右丞持国之子也。大定二十八年擢进士第,入官以能称,为著作郎。上曰:“鼎故家子,其才如何?”宰臣奏曰:“为人甚干济。”上曰:“著作职闲,缘今无他阙,姑授之。”未几,迁右司郎中,转工部侍郎。泰和六年,鼎言急递铺传送文檄之制,上从之,时以为便。贞祐二年正月,鼎以在京贫民阙食者众,宜立法振救,乃奏曰:“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遂定权宜鬻恩例格,如进官升职、丁忧人许应举求仕之类,入粟草各有数,全活甚众。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鼎遣兵屡却之,且上言:“窃谓凡被俘未归者,更宜多方招诱,已归者所居从便,优加存恤,无致失所。”制可。二月,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时鼎方抗表求退,上不许,因进拜焉,且遣近侍谕曰:“卿父子皆朕所知,向卿执政时,因有人言,遂以河东事相委,果能勉力以保无虞。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今特授卿是任。”宣宗崩,哀宗即位。正大二年,起复,拜平章政事,进封英国公,行尚书省于卫州鼎以衰病辞,上谕曰: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鼎乃力疾赴镇,来归者益众。鼎病不能自持,复由前请,优诏不许。三年,复上章请老,且举朝贤练军政者自代。是年七月,。鼎通达吏事,有度量,为政镇静,所在无贤不肖皆得其欢心。南渡以来,书生镇方面者,惟鼎一人而已。

(节选自《金史·胥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B.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C.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D.卿向在河东/朝廷倚重/今河朔州郡多/归附须卿图画/卿先朝大臣/必济吾事/大河以北/卿皆节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郎”,官名,属中书省,有编修国史之责。从文中看,这是个闲职,职位并不重要。
B.“工部”,为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全国的屯田、水利、交通等各事项。
C.“丁忧”,原指遭逢直系尊长的丧事,后多用来指官员居丧。这里“丁”是“遭逢、遇到”之意。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可用于皇帝、高等级妃嫔及其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胥鼎做官颇有才能。他上奏章论说急递铺传送文檄的制度,这一制度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
B.胥鼎关心百姓疾苦。他建议朝廷立法赈济京城缺乏粮食的贫民,法令制定后,救活了很多人。
C.胥鼎为官深得人心。他处理政事镇定从容,周围的人无论贤能与否,他都能做到让他们满意。
D.胥鼎深受皇帝倚重。他向皇帝提出退职,皇帝下诏书褒奖挽留,直到他举荐别人代替自己才被准许退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官民有能赡给贫人者,宜计所赡迁官升职,以劝奖之。
(2)方国家多难,非卿孰可倚者。卿退易耳,能勿虑社稷之计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祜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榖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慁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除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受失所学得之忠怒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系立朝事君接待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慁:打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毂之下,指代京师、京城。
B.台阁,指尚书台等官府,在台阁担任职务的臣子必须是皇帝近臣。
C.保甲,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D.朋党,指集团、派别,多是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事兄如父,不扰公家。兄长有病,范纯仁安排医药饮食居住等,放弃了官职;兄长去世,他凭自家的财力办理丧事。
B.范纯仁劝民植桑,为政宽仁。在襄城,对有罪而情节较轻的人,根据植桑多少减免所受处罚;在齐州,给囚犯自新的机会。
C.范纯仁举荐人才,没有私心。他奏请选用正直的人,认为这样能同化枉邪之辈;他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不求出于自己门下
D.范纯仁为人宽厚,奉行忠恕之道。他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他与同僚、亲友相处和睦,常常劝诫子弟要责己宽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