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继昌,字世长。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继昌曰:“当俟主帅命。”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征拜刺史。继昌以疾表求休致。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均脱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据《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B.休致本义是将职位还给朝廷,官员可因年老或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休致后仍然可能被朝廷重新启用。
C.主帅是统率军队的最高将领,其麾下辅佐的副将称“裨将” 。“三个臭皮匠”中的“皮匠”是对“裨将”的谐音讹传。
D.开宝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个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继昌忠于职守,不临阵脱逃。在平定王均叛乱时,他不因主帅身陷困境而率部逃脱,仍然等候帅令调遣。
B.李继昌为政有方,宽严兼济。他严苛执法,使大名府税收增加;他宽厚待下,使护送粮草误期的县胥免遭一死。
C.李继昌足智多谋,打消贼人戒备。叛贼首领喻雷烧用金带行贿,继昌假意收下,使贼人放松警惕,后为民除患。
D.李继昌深得圣心,颇为皇帝倚重。他以目疾求归,稍有好转就被委以重任;得知他赴公主寿宴,皇帝特意恩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2)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7 11:13: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文言文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去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其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制诰 擢:提拔
B.擒贼,斩以徇:巡行
C.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俟:等到
D.诏不许,然甚其意壮:认为……有豪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李迪字复古,先赵郡人 ②皆出于此乎
B.①发兵捕,久不得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济②作师说贻之
D.①陛下有几子,欲为此计②今其智反不能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小题4】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3)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其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权邦彦,字朝美,河间人。登崇宁四年太学上舍第,调沧州教授,入为太学博士,改宣教郎,除国子司业。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会敌兵大至,移屯南华。二帝北迁,邦彦与泽五表劝进。
建炎元年五月,召还,命知荆南府,改东平府。时东州半已入金,至是围益急,邦颜誓以死守,居数月城破,犹力战不已。民义而从之,突围以出,遂奔行在。有司议失守罪,将重坐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剧盗张琪残徽州,邦彦遣裨将平之。改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以治办称。绍兴元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
初,邦彦献十议以图中兴,大略谓:“宜以天下为度,进图洪业,恢复士宇,勿苟安于东南。驾御诸将,当威之以法,而限之以爵。命读讲之臣,取累朝训典及三代、汉、唐中兴故事,日陈于前,以裨圣学。又监观伤善妨贤之谗,偷安苟容之佞,市恩立威之奸,怀谖罔上之欺,听其言,察其事,则忠邪判。”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邦彦在枢密,又言:“宜乘机者三,譬奕之争先,安可随应随解,不制人而制于人哉?”寻兼权参知政事。三年,卒。无子,以侄嗣衍为后。有遗稿十卷,号《瀛海残编》,藏于家。
(节选自《宋史·卷一五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B.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C.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澶渊趋韦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D.金人再入/高宗开大元帅府/起两河兵卫汴京/邦彦提所部兵二千五百人/与宗泽自擅渊趋丰城/据刀马河诸道兵/莫有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学: 古代的国立大学,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赋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权邦彦博学多才。崇宁四年太学上舍及第,担任沧州教授人朝为太学博士;有遗稿十卷,号称《瀛海残编》,藏在家中。
B.权邦彦敢于进谏。金人围攻汴京,权邦彦和宗泽上奏劝宋高宗登基;献上十条建议来谋取中兴,建议皇帝不要苟且偷安。
C.权邦彦作战勇敢。权邦彦发誓以死守城,拼力战斗不肯停止,最终率百姓打败了敌军,得到皇帝奖赏。
D.权邦彦治城有方。大盗张琪战害徽州,权邦彦派副将去平定他。任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时,因治政能干被称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议失守罪,将重生之,帝以其父母妻子皆没于敌,才贬二秩。
②吕颐浩素善邦彦,荐用之。给事中程瑀劾邦彦五罪,三疏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宦。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岳飞对将士们关爱有加的一组是
①课将土注坡跳壕,皆重铠习 ②卒有疾,躬为调药
③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之   ④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⑤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这里指黄河,朔,为北方,河朔,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故中国河朔书画院取此意定名。
B.漕运,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民间的部分财物经陆路和水路解往京师成其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C.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授入查中,投中多者为胜,《醉籍亭记》中“射者中”即是对此游戏的描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东南民力,耗散极矣”这些言论,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岳飞对母亲非常孝顺,他曾亲自到河北迎接母亲归来;母亲生病时,他亲事汤药;母亲去世后,他多日口不进食。
C.岳飞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严格训练,严肃纪律,赏罚分明。训练出一支有胜无数,坚不可摧的岳家军。
D.岳飞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但是他性格正直刚烈,争论时不屈服于人,因此蒙受灾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少善书计,初为左藏小吏,以强干闻。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周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周太祖闻之怒,将谴责之,而恐伤世宗意,徙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位,召为枢密承旨。时宰相景范判三司,被疾,世宗命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权判二司。世宗征淮南,留美为大内部署。一日,方假寐,忽觉心动,遽惊起行视宫城中。少顷,内酝署火起,既有备,即扑灭之。俄真授三司使。
四年,世宗再幸淮上,皆为大内都点检。北征,又为大内都部署。师还,为左监门卫上将 军,充宣徽北院使,判三司。美强力有心计,周知其利病,每有所条奏,上多可之,常以干敏称。 世宗连岁征讨,粮馈不乏,深委赖焉。然以澶渊有所求假,颇薄之,美亦自愧。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傅。
初,李筠镇上党,募亡命,多为不法,渐倔强难制。美度筠必叛,阴积粟于怀、孟间。后筠果叛,太祖亲讨之,大军十万出太行,经费无阙,美有力焉。拜定国军节牟。县官市木关中,同州 岁出缗钱数十万以假民,长吏十取其一,谓之率分钱,岁至数百万,矣不取。未几,他郡有诣阙诉长吏受率分钱者,皆命偿之。
乾德五年,移镇沧州。太平兴国初来朝,改左骁卫上将军。美献都城西河曲湾果园二、蔬圃六、亭舍六十余八年,请老,以本官致仕。
(选自《宋史•张美传》)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
B.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
C.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
D.三司荐奏/特补本库/专知出/为澶州粮料使/周世宗镇澶渊/每有求取/美必曲为供给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称谓。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称号,常用“祖”与“宗”区分。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皇帝称“宗”。
B.权,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悤。在我国古代暂代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C.节度,节制约束、调度指挥之意,掌握古代地方军政大权。唐朝初期在边境设置,宋代初期解除兵权,成为一种象征荣誉的虚职。
D.致仕,即 “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 给皇帝,称“致仕”,而“乞骸骨”则是指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美年轻有为。他从小擅长做文书会计工作,初任左藏小吏时,就以能力强、工作干练而闻名。
B.张美料敌于先。李筠镇守上党,常干不法之事。张美料想到他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为世宗后期的讨伐提供了物质保障。
C.张美廉洁疏财。在率分钱事件中,只有张美对这不义之财分文不取。退休之前,他还捐献出了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
D.张美机敏警觉。任大内部署时,内酝署起火,因有准备,大火很快被扑灭,后被正式授任三司使。
【小题4】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

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 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

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 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行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 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B.举,举荐,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李密就是因孝廉被刺史举荐。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马上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又晋封他为建平郡公,谢晦也接受封爵和赏赐。
D.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②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