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种谊字寿翁。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自兰州渡河讨贼,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元祐初,知岷州。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遂亲鼓之。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谊戏问之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也。”遂俘以归。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敌闻谊至,皆溃去。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进熙河钤辖、知兰州。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B.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C.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D.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元祐,是年号。年号,通常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另如本文中的熙宁。
C.夏人中的“夏”是指北宋时的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
D.知兰州中的“知”指主管,即管理相关事务,这里强调担任兰州的行政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谊幸得授官,连获战功。兄长种古入见皇帝,神宗问种家家世,后授种谊官职。种谊随高遵裕收复洮州、岷州,又平定山后羌人,官至熙河副将。
B.种谊刺探敌情,上疏除敌。鬼章诱杀景思立,并到宗哥处请求增兵入侵,且勾结投降归附的羌人为内应。种谊刺探到情况,上疏请求除掉鬼章。
C.种谊治军有方,屡战屡胜。种谊治军严正,只要上级军令一下,即使是死他也不逃避;遇到敌人,一往无前,振奋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从未失败。
D.种谊威震敌胆,为民赞誉。敌人进犯延安,种谊受命统领诸将,当敌人听到种谊来到延安,敌军溃败。延安百姓赞誉种谊的重要性胜过精兵二十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2)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6 11: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克戬,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张克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柵/敌惧引去/
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屈原,名平,字原;李时珍,名时珍,字东璧。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武帝在位时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朏”指农历初三,“望”为月中,“晦”指农历三十。
D.朝服,也叫具服,用于重大典礼朝会,如册封、侍祠、元旦、冬至等。宋代朝服使用者范围明确,等级严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克戬的堂弟张克公做御史,曾弹劾蔡京。蔡京再次执掌朝政,跟张氏结怨,因为小事就罢黜了张克戬的官职。
B.张克戬知任汾州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宫职。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靖康元年十月初一,金兵率领上万骑兵前来攻打汾州,形势极为迫切,汾州城里有十个人用金人语言唱歌,张克戬斩杀了他们示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
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剌后期,立斩以徇。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剌之子聚兵来袭,阻卜酋长乌八密以告,惠未之信。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韩王。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十七年,尚帝姊秦晋国长公主,拜驸马都尉。明年,帝复征夏国。惠自河南进,战舰粮船绵亘数百里。既入敌境,侦候不远,铠甲载于车,军士不得乘马。诸将咸请备不虞,惠曰:“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数日,我军未营。候者报夏师至,惠方诘妄言罪,谅祚军从阪而下。惠与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惠,几不免,军士死伤尤众。师还,以惠子慈氏奴殁于阵,诏释其罪。
十九年,请老,诏赐肩舆入朝,策杖上殿。辞章再上,乃许之,封魏国王。诏冬夏赴行在,参决疑议。清宁二年,年七十四,遗命家人薄葬。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B.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C.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D.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新皇登基,会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如:太平六年。
B.节度使,我国汉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宰相是我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D.薨指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而帝王的死则称为崩,大夫的死称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惠英勇善战,军律整肃。他随伯父征伐高丽,全力作战,打败高丽;后来进攻开京,因所辖部队纪律严整,被授官契丹行宫都部署。
B.萧惠洞察时局,战宋首功。萧惠分析辽国与宋国的强弱格局,建议皇帝亲征宋国,自己与皇太弟率大军逼近宋国边境,迫使宋国割地增币请和。
C.萧惠移师西夏,智勇俱废。辽帝征伐西夏,萧惠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从黄河南进军,已入敌境,轻敌傲慢,险些被追兵射死。
D.萧惠战败罪重,幸免逃责。他身为驸马都尉,与夏作战,判断战局有误,战败责任重大,但因儿子战死,皇帝下令免去其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谅祚必自迎车驾,何暇及我?无故设备,徒自弊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小题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中皇祜元年进士第。以著作佐郎知襄城县。兄纯祜有心疾,奉之如父,药膳居服,皆躬亲时节之。宋庠荐试馆职,谢曰:“辇榖之下,非兄养疾地也。”富弼责之曰:“台阁之任岂易得?何庸如是。”卒不就。襄城民不蚕织,劝使植桑,有罪而情轻者,视所植多寡除其罚,民益赖慕,后呼为“著作林”。兄死,葬洛阳。韩琦、富弼贻书洛尹,使助其葬,既葬,尹讶不先闻。纯仁曰:“私室力足办,岂宜慁公为哉?”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知河中,诸路阅保甲妨农,论救甚力。除给事中。司马光为政,将尽改熙宁、元丰法度。纯仁谓光:“去其太甚者可也。”左相吕大防奏蔡确党人甚盛。纯仁面谏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遂上疏曰:“举用正直,而可以化枉邪为善人,不仁者自当屏迹矣。”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受失所学得之忠怒二字一生用不尽以系立朝事君接待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传》)
(注)①慁:打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B.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C.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D.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待/僚友亲睦/宗族未尝须臾离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毂之下,指代京师、京城。
B.台阁,指尚书台等官府,在台阁担任职务的臣子必须是皇帝近臣。
C.保甲,古代的户口编制单位,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
D.朋党,指集团、派别,多是为争夺权利、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事兄如父,不扰公家。兄长有病,范纯仁安排医药饮食居住等,放弃了官职;兄长去世,他凭自家的财力办理丧事。
B.范纯仁劝民植桑,为政宽仁。在襄城,对有罪而情节较轻的人,根据植桑多少减免所受处罚;在齐州,给囚犯自新的机会。
C.范纯仁举荐人才,没有私心。他奏请选用正直的人,认为这样能同化枉邪之辈;他依据公议荐举人才,不求出于自己门下
D.范纯仁为人宽厚,奉行忠恕之道。他从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他与同僚、亲友相处和睦,常常劝诫子弟要责己宽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