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昌,本名挞懒,穆宗子。宗翰袭辽主于鸳鸯泺,辽都统马哥奔捣里,挞懒收其群牧。宗翰使挞懒追击之,不及,获辽枢密使得里底及其子以还。诏增赐银牌十。又降遥辇二部,破兴中兵,降建州官属,得山砦二十,村堡五百八十。挞懒请以遥辇九营为九猛安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挞懒与刘彦宗举萧公翊为兴中尹,郡府各以契丹、汉官摄治,上皆从之。及宗翰、宗望伐宋,挞懒为六部路都统。宗望已受宋盟,军还,挞懒乃归中京。天会四年八月,挞懒、阿里刮破宋兵二万于杞,覆其三营,获京东路都总管胡直孺及其二子与南路都统制隋师元及其三将,遂克拱州,降宁陵,破睢阳。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天会十五年为左副元帅,封鲁国王。明年,挞懒朝京师,倡议以废齐旧地与宋,熙宗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来朝,与挞懒合力,宗干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挞懒弟勖亦以为不可。既退,挞懒责勖曰:“他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勖曰:“苟利囯家,岂敢私邪。”是时,太宗长子宗磐为宰相,位在宗干上,挞懒、宗隽附之,竟执议以河南、陕西地与宋。久之,宗磐跋扈尤甚,宗隽亦为丞相,挞懒持兵柄,谋反有状。宗磐、宗隽皆伏诛,诏以挞懒属尊,有大功,因释不问,出为行台尚书左丞相,手诏慰遣。
节选自《金史·完颜昌传》)
【注】①穆宗:金太祖完颜旻的叔父盈哥。②猛安:金时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基层编制单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B.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C.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D.宋兵来复/睢阳又击走之/擒其将宋二帝/已降大军/北还/挞懒为元帅左监军/徇地山东/取密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密使,中国古代官名,负责统帅全国军政,辽时为最高朝官。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时的路约相当于明清时的省。
C.行台指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在其所驻扎的地方设立临时性机构,又称行尚书台
D.手诏指古代帝王身边的宠臣或远在边疆的钦差大臣代替帝王临时所手写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挞懒岀身名门,深受信任。他听从完颜宗翰的命令追击辽军,虽然没有追上,但俘获了辽国枢密使和他的儿子。
B.完颜挞懒屡立战功,深受恩宠。他因为战功卓著,多次升迁,曾得到皇帝恩赐的银牌,后被封为鲁国王。
C.完颜挞懒自矜功伐,干涉朝政。他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干预朝政,不顾朝廷大臣的反对,把已荒废的齐国旧地给宋朝。
D.完颜挞懒心怀异志,事败被赦。他手握兵权,密谋反叛朝廷,事情败露后,金熙宗因他有很大的军功而赦免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夺邻有功,使领四猛安,五猛安之都帅,命挞懒择人授之。
(2)宗干折之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4 06:22: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玉温甫,其先相人,曾祖锡仕金,以济南尹致仕。玉明昌五年经义、辞赋两科进士,入翰林为应奉,应制一日百篇,文不加点。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泰和中,建言开通州潞水漕渠,船运至都。升两阶,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夏人连陷邠、泾,陕西安抚司玉以凤翔总管判官为都统府募军,旬日得万人,与夏人战,败之,获牛马千余。时夏兵五万方围平凉,又战于北原,夏人疑大军至,是夜解去。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先是,华州李公直以都城隔绝,谋举兵入援,而玉恃其军为可用,亦欲为勤王(注)之举,乃传檄州郡云:“事推其本,祸有所基,始自贼臣贪容奸赂,继缘二帅贪固威权。”又云:“裹推坐费,尽膏血于生民。弃甲复来,竭资储于国计。要权力而望形势,连岁月而守妻孥。”又云:“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使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公直一军行有日矣,将有违约、国朝人有不从者,辄以军法从事。京兆统军便谓公直据华州反,遣都统杨珪袭取之,遂置极刑。公直曾为书约玉,玉不预知,其书乃为安抚所得,及使者觇玉军,且疑预公直之谋,即实其罪。玉道出华州,被囚死于郡学,临终书二诗壁间,士论冤之。

子不疑,字居之。以父死非罪,誓不禄仕。藏其父临终时手书云:“此去冥路,吾心皓然,刚直之气,必不下沉。儿可无虑。世乱时艰,努力自护,幽明虽异,宁不见尔。”读者恻然。

(选自《金史·韩玉传》,有改动)

(注)勤王:指当君王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去救援王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B.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C.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D.人谁无死/有臣子之当然/事至于今/忍君亲之弗顾/勿谓百年身后/虚名一听史臣/只如今日目前/何颜以居人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表字。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辞赋,在本文中指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C.大安,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檄,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玉文采出众。他奉旨起草文书可一日百篇,且一气呵成,不用修改;撰写的《元勋传》,连章宗都赞叹不已。
B.韩玉战功显赫。大安三年,西夏人围攻都城,韩玉受命招兵,十天时间就招了一万人,率军击败西夏军队,缴获牛马千余头,敌人最终连夜撤退。
C.韩玉率军与西夏人作战大获全胜,功不可没,但遭到掌权者的嫉妒。
D.韩玉蒙冤而死。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李公直曾写信给韩玉,而韩玉并不知道,此信被安抚司获得,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作《元勋传》,称旨,章宗叹曰:“勋臣何幸,得此家作传耶。”
(2)当路者忌其功,驿奏玉与夏寇有谋,朝廷疑之,使使者授玉河平军节度副使,且觇其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翰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汉官宰相赏左企弓等,置中书省、枢密院于广宁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号。太宗初年,无所改更。及张敦固伏诛,移置中书、枢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汉地选授调发租税皆承制行之。故自刘彦宗及企先辈,官为宰相,其职大抵如此。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汉官制度,天会四年,始定官制,立尚书省以下诸司府寺。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曰:“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阙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无功,其猛安且阙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选自《金史》,有删改)
(注)①杲:完颜杲,金朝开国功臣。②宗翰:完颜宗翰,金朝开国功臣。③左企弓:人名,辽时进士。④宗干:完颜宗干,金朝大臣。⑤猛安:一种官名。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2)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完颜勖,字勉道。本名乌野,穆宗第五子。好学问,国人呼为秀才。年十六,从太祖攻宁江州,从宗望袭辽主于石辇铎。太宗嗣位,自军中召还,与谋政事。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太宗使勖就军中往劳之。宗翰等问其所欲。曰:“惟好书耳。”载数车而还。
天会六年,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命勖与耶律迪越掌之。勖等采摭遗言旧事,自始祖以下十帝,综为三卷。凡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其间诈谋诡计,一无所隐。事有详有略,咸得其实。十五年,为尚书左丞加镇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预平宗磐之难,赐与甚多,加仪同三司,以“皇叔祖”字冠其衔。勖皆力辞不受。
皇统元年,撰定熙宗尊号册文。上召勖饮于便殿,以玉带赐之。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制诏左丞勖、平章政事弈职俸外别给二品亲王俸傔。旧制,皇兄弟、皇子为亲王给二品俸。宗室封一字王者给三品俸,勖等别给亲王俸,皆异数也。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熙宗猎于海岛,三日之间,亲射五虎获之。勖献《东狩射虎赋》,上悦,赐以佩刀、玉带、良马。能以契丹字为诗文,凡游宴有可言者,辄作诗以见意。时上日与近臣酣饮,或继以夜,莫能谏之。勖上疏谏,乃为止酒。进拜左丞相,兼侍中、监修如故。八年,奏上《太祖实录》二十卷,赐黄金八十两。出领行台尚书省事,召拜太保,领三省、领行台如故,封鲁国王。
勖刚正寡言。海陵方用事,朝臣多附之者。一日,大臣会议,海陵后至,勖面责之曰: “吾年五十余,犹不敢后,尔少年强健,肪敢如此。”海陵跪谢。九年,进拜太师,进封汉国王。海陵篡立,加恩大臣以收人望,封秦汉国王,领三省、监修如故。及宗本无罪诛,勖髭鬓顿白,因上表请老。海陵不许,赐以玉带,优诏谕之。有大事令宰臣就第商议,入朝不拜。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以本官致仕,进封周宋国王。正隆元年,与宗室俱迁中都。二年,例降封金源郡王。薨,年五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B.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C.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D.俄同监修国史/进拜平章政事/光懿皇后忌辰/熙宗将出猎/勖谏而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汉以来成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文中指学校生员。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三省,即三省制度,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
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勖治学严谨。修撰国史,采集撷取流传的遗言旧事,自金始祖以下十位皇帝的事迹,综合编写为三卷。记事有详有略,都符合真实情况。
B.完颜勖深受皇帝器重。熙宗在海岛打猎时,每日与近臣酣饮,有时甚至日以继夜,没有人能够劝谏他。完颜勖上书劝谏,皇上才停止这样饮酒。
C.完颜勖耿直忠君。出任尚书左丞时,因平息了宗磐之难,太宗赐与他仪同三司,并以“皇叔祖”三字冠其衔,但是完颜勖只接受了前者。
D.完颜勖刚正寡言。大臣会议时,海陵后到,完颜勖当面指责他,海陵只好跪下道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撰《祖宗实录》成,凡三卷,进入,上焚香立受之,赏赉有差。
(2)勖遂称疾笃不言,表请愈切,海陵不怿,从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D.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