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篆、籀。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C.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都是年号。
B.黥是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或者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墨。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也就是所说的“黥首”。
C.领在文中指代理官职,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官职制度,具有代理性质。比如“摄” “行” “署”“权” “守”等。
D.践位指帝王登上帝位,表示帝王登基的词汇如:践祚、践极、登基、即位、立、继位、坐朝、面南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粱鼎为官刚正,为民除害。他在吉州任职时,萧甲为非作歹,为害一方,他流放了萧甲,深得皇帝的赏识。
B.梁鼎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他在陕西为官时建议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并免除了老百姓的很多赋税。
C.梁鼎步入仕途,遭遇挫折。至道二年,因犯事而被降职;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的建议虽得到朝廷同意,但后来因朝廷通盐商而受处罚。
D.梁鼎文才斐然,声明远播。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篆、籀书体,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著作,声名很大。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
(2)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6 04:1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徽之,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宋史·杨徽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B.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C.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D.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C.通判:宋太祖创设的官职,主要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拥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D.太宗:谥号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后世亦用以称父殁后在宗庙所立之木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从善写赋的江文蔚、会写诗的江为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自修学业,期间,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
B.杨徽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抚慰。
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刘昌言,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洎,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
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赞字元辅。本名关,后改焉。父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赞幼聪慧,明宗甚爱之,与诸孙、外孙石氏并育于六宅。暇日,因遍阅诸孙数十人,目赞曰:“是儿令器也。”赞七岁诵书二十七卷,应神童举。世宗南征,初遣赞率师巡警寿州城外。世宗归京,留赞与诸将分兵围寿春,赞独当东面。诸将战多不利,赞独持重,自秋涉冬,未尝挫衄。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会吴遣骁将鲁公绾帅十余万众溯淮奄至,跨山为栅,阻肥水,俯瞰城中。时大军已解围,赞与大将杨承信将轻骑断吴人饷路,又独以所部袭破公绾军,为流矢所中。世宗再征寿春,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属霖雨淮水涨溢,濠人谋乘轻舟奄焚其桥,赞觇知之,设伏桥下。濠人果至,赞令强弩乱发,杀获甚众。及世宗移兵趣濠,以牛革蒙大盾攻城,赞亲督役,矢集于胄,虽被重伤,犹力战,遂拔其羊马城。刺史唐景思死焉,团练使郭廷谓以城降。世宗诏褒美之。淮南平,以战功多,授保信军节度。赞入视事,尽去苛政,务从宽简,居民便之。宋初,加检校太师。岁余,改镇延州,受密旨许以便宜行事。将及州境,乃前后分置步骑,绵绵不绝,林莽之际,远见旌旗,所部羌、浑来迎,无不慑服。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及太祖数劳问,赐良药傅之。太宗即位,进封卫国公。太平兴国二年,来朝,未见而卒,年五十五。
(选自《宋史·赵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B.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C.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D.开宝二年/太祖将讨晋阳/又以为河东道行营前军马步军/都虞候车驾薄城下/分军四面/赞扼其西偏并人乘晦/自突门潜犯赞垒/赞率众击之/久而方退/弩矢贯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本指仰攀婚姻,后来专指娶公主为妻。古代表示婚嫁的词还有“适”“归”“嫁”“娶”“聘”“妻”等。
B.六宅,唐宋时皇帝诸子年长后分院居住,并设十宅、六宅使负责管理诸宅院事务,后只称六宅使。
C.胄,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胸部、四肢的装具,材质一般为铜、铁。“甲胄”常作为古代防护装具的统称。
D.视事,指官员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也可理解为办公,如“视事三年”。此处指赵赞开始处理政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赞聪慧过人,深受明宗喜爱。曾与明宗的孙子、外孙一起被教导培养,明宗称赞他是个优秀的人才。赵赞幼年就诵读了很多书。
B.赵赞沉稳持重,能够独当一面。世宗曾留赵赞与其他将领分兵围攻寿春,其他将领战事大多不利,而赵赞从秋到冬无一败绩。
C.赵赞有勇有谋,作战身先士卒。他诱敌深入,借濠人突然焚桥的机会设伏一举歼敌;面对强敌亲自督战,身受重伤仍继续奋战。
D.赵赞体恤百姓,治事宽严有度。他担任保信军节度时取缔苛政,务求宽大为怀;镇守延州,抵达州境,羌、浑百姓都为之顺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受诏移军,尺椽片瓦,悉辇而行,城中人无敢睥睨者。
(2)命造桥涡口,以通濠、泗。令骑帅韩令坤董其役,俾赞副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以良家子隶泾原军。政和中,累功权泾原第十将。建炎四年九月,合五路兵,欲与金人决战,玠言宜各守要害,须其弊而乘之。及次富平,都统制又会诸将议战。已而敌骤至,进薄玠营。军遂大溃,五路皆陷,巴蜀大震。玠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守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价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绍兴元年十月,金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二年,命玠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金久窥蜀,以磷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三年二月,金人北归,玠急邀于武休关,掩其后军,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辎重去。金人始谋,本谓玠在西边,故道险东来,不虞玠驰至。进玠检经少保,充利、阶、成、凤州制置使。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务远略,不求小近利。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改)
(注释)①张浚,南宋抗金名将、名相。②吴磷,吴玠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B.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C.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D.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而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有提早行冠礼的情况。
B.绍兴,南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C.座右,座位的右边。古人常把所珍视的文、书、字、画放置于此。古人也会将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称为座右铭。
D.孙吴,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的合称。孙膑,齐国军事家,曾有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等著名战例,作《孙膑兵法》;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轻时就兼晓文武,沉毅有志,参军之后,屡立战功,在政和年间,已经位列泾原军第十将军。
B.吴玠退守和尚原,保卫蜀地,深得民心,从百姓处购买军粮草料一直按价值付钱,百姓更加高兴,为吴玠军运送粮食的百姓更多。
C.吴玠用兵变化多端,令敌人难测虚实。金朝开始谋划攻宋时,本以为吴玠在西边,因此通过隘阻地区从东边发起进攻,没想到吴玠奔驰而至,击败金人后军。
D.吴玠深知兵法,用兵多学习孙、吴,不重视眼前小利,而关注战略大局,因此往往取胜,终成一代名将,深受皇帝重视与恩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合五路兵,欲与金人决战,玠言宜各守要害,须其弊而乘之。
(2)金久窥蜀,以磷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过,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权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賊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赏无头志伏兵乘之擒基副感江及隆。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谢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日:“嵇仲努力!”

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日:“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日:“过界河臭。”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遵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道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B.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C.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乃降
D.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人学或任官的权利为“荫”或“荫子”,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封号叫“封妻”。
B.中国古代称北方为朔方,比如朔漠就是北方的沙漠,因此将黄河以北区域称为河朔,包括现今山西.河北等地。
C.改元是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可指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也可以指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的年号。
D.古人纪日,除了用序数表示,还会用一些特殊的称谓来标识日期,如“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叔夜善于作战,多次立功。第二次担任海州知州时,他设伏击败了宋江,并使之投降;与金人大战时,斩杀了金兵的两名重要将领,受到宋钦宗的称赞。
B.张叔夜出使辽国,不辱使命。在辽国的宴会上比试射箭时,他第一个射中靶心,当辽人要检查他的弓时,他以没有先例为由予以拒绝,维护了国家尊严。
C.张叔夜临危受命,率兵勤王。金兵再次逼近时,皇帝亲笔写信催促他进京保卫,张叔夜亲率三万中军,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率领前军.后军,立即奔赴京城。
D.张叔夜誓死报国,谥为忠文。金人打算另立异姓为皇帝,他不畏金人,请求立太子为帝,惹怒了金军统帅,被勒令北上,途中带着未酬的报国之志绝食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2)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胡世将,字承公,常州晋陵人,宿之曾孙。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范汝为寇闽,以世将为监察御史、福建路抚谕使。入境,韩世忠已平贼。迁尚书右司员外郎,又迁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除兵部侍郎,复知镇江。
未几,召为给事中兼侍讲,直学士院,复迁兵部侍郎。寻以枢密直学士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宣抚吴玠以军无粮,奏请踵至。世将既被命入境,约玠会议。蜀之饷运,溯嘉陵江千余里,半年始达。于是奏用转般摺运之法,军储稍充,公私便之。
绍兴九年,玠卒,以世将为宝文阁学士、宣抚川、陕。时关陕初复,朝廷分军移屯熙、秦、鄜延诸道。明年夏,金人陷同州,入长安,诸路皆震。蜀兵既分,声援几绝,乃遣大将吴璘、田晟出凤翔,郭浩出奉天,杨政由赤谷归河池。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诏除端明殿学士。
十一年秋,朝廷复用兵。会母丧,命起复。遂复陇州,破岐下诸屯,又取华、虢,兵威稍振。未几,疡发于首。除资政殿学士致仕,恩数视签书枢密院事。卒,年五十八,命有司给葬事。
(选自《宋史•胡世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B.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C.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D.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兼修政局坐/言者落职奉祠/未几/除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入为礼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抚/制置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者。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B.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兵部尚书也称夏卿。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D.卒: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依据《周礼》记载,天子死用“崩”,诸侯死用“薨”,大夫死用“卒”,士死用“不禄”,庶人死用“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宁五年(1106年),胡世将进士及第,后曾任尚书右司员外郎、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退休时享受签书枢密院事待遇。
B.吴玠因为军队缺少粮食,不断上书。胡世将受命入境后,与吴玠商议。因蜀的军粮运输困难,耗时长。于是上奏使用转般摺运的方法,使军中储备得到稍微充实。
C.胡世将任川陕宣抚使时,金兵大举进攻关中,长安陷落;蜀军分屯各地,不能互相援助。胡世将巧妙用兵,“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返”。
D.绍兴十一年,胡世将守完丧后,率军先后攻下陇州、岐下、华、虢等地,使军队士气得到了一定的提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建昌兵变,杀守卒,婴城以叛,世将以便宜发兵讨平之。
(2)不数日,璘捷于石壁及扶风,金人逡巡不敢度陇,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