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除永州通判。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除知开州。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民绝斗争,夜户不闭。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转夔州转运判官,开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改成都转运判官。适岁饥,不忧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比至,下令曰:“米至矣。”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不忧抵朱氏法,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不忧躬视,操板筑,吏以法。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不忧曰:“民饥,不可扰也。”以籴余米发卒运之。朝廷命不忧摄制司。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不忧曰:“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不听。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帝可之。既嘉其忠谅,每宴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此贤臣也。”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不忧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收其赢,民之 病:为……感到痛苦
B.不忧抵朱氏法,其米   籍:没收
C.操板筑,吏以法 绳:捆绑
D.依故事,富人出粮 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也称登科,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而得名。“禁中”即指皇宫中。
D.“赠”又叫“追赠”,朝廷为表彰大臣,在大臣在职或死后,授予大臣官职或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不忧不畏土豪,严厉惩治。在担任金华丞时,不忧惩处土豪何汝翼,刑拘何汝翼后并把他押送到州衙,编管到其他州,当地人也畏惧而折服。
B.赵不忧改变民风,为民拥戴。任开州知州时,不忧开办学校,用孝义教育开州百姓,开州鄙陋的民俗为之一变。不忧调任异地时,数千开州百姓挽留。
C.赵不忧坚守气节,拒绝求和。当初官兵被奴儿结打败,前制使派人贿赂奴儿结求和,但是不忧气节刚毅,拒绝求和,朝廷同意了不忧的做法。
D.赵不忧关心族人,教化有方。他训勉族人,推荐优秀杰出者,上奏开办新学宫,设立自讼斋,让有过者在那里读书感化,很多人因此受教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2)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6 03:1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 辟:征召
B.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 鄙:边疆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权:权利
D.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 负:背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侠深得王安石赏识,在他做光州司法参军时,王安石有疑难案件,都请郑侠协助审理,郑侠也因此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不赞成新法,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见王安石并不理会,又多次写信给他,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新法实施后又恰逢旱灾,灾情严重。郑侠把百姓穷困潦倒的情形绘成图画上奏,并假称密报发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后,废除了部分新法。
D.吕惠卿执政时,郑侠上疏抨击他,遭报复,被以朋党之罪弹劾。所幸皇上认为他一心为公,忠诚可嘉,不宜治重罪,他才幸免一死。
【小题3】郑侠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
(2)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未及冠,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为开封推官,遇事迎刃而解,诸吏惟日不足,绘未午率沛然。仁宗爱其才,欲超置侍从,执政见其年少,不用。以母老,请知眉州,徙兴元府。吏请摄穿窬盗库缣者,绘就视之,踪迹不类人所出入,则曰:“我知之矣。”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诏遣内侍王中正、李舜举等使陕西,绘言:“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曾公亮请以其子判登闻鼓院,用所厚曾巩为史官。绘争曰:“公亮持国,名器视如己物。向者公亮官越,占民田,为郡守绳治。时巩父易占亦官越,深庇之。用巩,私也。”帝为寝其命。绘亦解谏职,改侍读,绘固辞,滕甫言于帝。帝诏甫曰:“绘抗迹孤远,立朝寡援,不畏强御,知无不为。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今日之除,盖难与宰相并立于轻重之间,姑令少避尔,其谕朕意。”绘曰:“谏官不得其言则去,经筵非姑息之地。”卒不拜。未阅月,复知谏院,为御史中丞。时安石用事,贤士多谢去。绘言:“老成之人,不可不惜。当今旧臣多引疾求去,范镇年六十有三、吕诲五十有八、欧阳修六十有五而致仕,陛下可不思其故乎?”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安石使曾布疏其说。诏绘分析,固执前议,遂罢,知亳州。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卒,年六十二。

(选编自《宋史•杨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B.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C.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D.陛下新即位/天下拭目以观初政/馆阁/台省之士/朝廷所素养者/不之遣顾独遣中人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也称加冠、弱冠,男子满十八岁时,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
B.卿,在古代可以用来代表“你”,但只用于君称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C.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为“经筵”。
D.致仕,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归家。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绘聪明能干。少年杨绘以爱读书名闻西州,为官后表现出极强的办事能力,如为开封推官时,他的办事效率比其他官员都高。
B.杨绘很有个性。与宰相曾公亮产生矛盾之后,皇帝解除了他的谏官职务,对他失去信任,贬他为侍读,杨绘拒绝了这一任命。
C.杨绘坚持己见。杨绘认为王安石实施的“免役法”有十大危害,他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反对意见,却因此被降职。
D.杨绘仕途坎坷。虽然才华出众,却因年少而不被当权者重用;后来又分别因为反对曾公亮和王安石而被罢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呼戏沐猴者诘于庭,一讯具伏,府中服其明。
(2)朕一见许其忠荩,擢置言职,信之亦笃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显德初,移卫州。卫、赵、邢、洺间多亡命者,以汲郡依山带河,易为出没,伺间椎剽,吏捕之辄遁去,故累岁不能绝其党类。进备.知其情状,因设计发擿之,数月间剪灭无余,郡民又请立碑记其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初,开宝中,太祖令有司造宅赐进,悉用筒瓦。有司言:旧制,非亲王公主之第不可用。帝怒曰:“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亟.往督役,无妄言。”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戍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奸利诸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列传·卷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备知其情状 备:准备
B.亟往督役     亟:急切、立刻
C.我犹贷汝     贷:宽恕
D.恣为奸利诸不法事 恣:肆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B.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C.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D.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倜傥任气,喜欢结交豪杰侠士。有人认为他是祸患,想谋划杀他。竺氏暗中知道了阴谋,把这事告诉了郭进。
B.郭进智勇双全,在做卫州官员的时候,带兵剿灭了依山傍河的汲郡亡命之徒,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赞美。
C.郭进性情残暴,无论是士卒还是家里的婢仆,稍有违背命令,郭进都会置之于死地,因此也被太祖批评。
D.郭进大度宽容,能用权谋驾驭他人。对于诬告自己的军校,他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没有立刻处置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
(2)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重珍,字良贵,无锡人。嘉定十六年进士第一,签判建康军,丁母忧,改昭庆军,寻以公事与部使者异议,请祠,易签判奉国军。绍定二年,召入对,首以“自天子至于庶人所当先知者本心外物二者之界限”为言:“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明年,待命霅川,移文阁门,请对,当路惮之,添差通判镇江府,辞。会行都火,应曰:“臣顷进本心外物界限之说,盖欲陛下亲揽大柄,不退托于人,尽破恩私,求无愧于己。九庙至重,事如生存,而彻小涂大,不防于火之未至;宰相之居,华屋广袤,而焦头烂额,独全于火之未然,亦足以见人心陷溺,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矣。”上读之感动,它日星变求言,复申前说。又虑柄臣或果去位,君心易纵,大权旁落,则进《为君难》六箴。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兼崇政殿说书,戒家事勿以白,务积精诚以寤上意。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丞相主出师关、洛,重珍力争。会边帅义和战不一,复召集议,重珍奏:“曩乞专意备守,不得已则用应兵,今不敢变前说。”不听,关、洛师大衄,复进兵,重珍言:“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又论禁旅贫弱,教习频严,辄不能堪,不稍变通,非消变之道。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起居郎,以疾求去。三辞不许,诏守刑部侍郎致仕。 

 (节选自《宋史•蒋重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B.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C.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D.边帅以《八陵图》来/上诏百官集议/重珍言史嵩之既失相位/危于幕巢/犹欲邀功/自固其位/请择贤帅使之/亲至边境/审度事势/条上便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B.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重珍见解深刻,侧面提醒皇帝。他提出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本心和外物的界限,但其目的还是想让皇帝不要只顾享受尊位和别人的侍奉,而能要承担天子的职责。
B.蒋重珍善于观察,从现象看本质。虽然大火烧及全城,但重珍看到的是人们平时对待皇帝宗庙和宰相府第的不同做法,说明人们趋炎附势,只知相权而忽视权威。
C.蒋重珍关心边事,主张防守为先。南宋时期,边关局势一直比较紧张,重珍不主张急于出兵,更反对失败后为挽回面子而置士兵和百姓的生命于不顾,感情用事。
D.蒋重珍心思缜密,任职勤勉专心。他既担心皇权旁落,也重视朝廷重臣的作用,为此而进言;他告诫自己对皇上要拿出自己的诚意,不要和皇帝谈那些家务琐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界限明,则知有天下治乱而已,何乐其尊;知有生民休戚而已,何乐其奉。
(2)若耻败而欲胜之,则心不平而成忿,气不平而成怒,生灵之命,岂可以忿怒用哉!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亲拔为第一   拔:选拔
B.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C.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结交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① 君其勉之 ②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① 建都督统御于其中 ②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① 为宰相,安事二姓 ②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D.① 然犹不忍 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