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B.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C.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D.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富有胆识,处事有主见。在主管江陵府期间,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见机行事,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09:09: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黄洽,字德润,福州侯官人。隆兴元年,以太学生试春官第二。授绍兴府观察判官。秩满,就铨选,除国子博士,继为太常丞。请外,孝宗方厉精求治,曰:“黄洽厚德,方任以事。”不许。当对,奏三事:备事莫若储才,士卒当练其心,军政必预为谋。上矍然,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除右正言,首奏:“谏臣非具员,职在谏争,朝政有阙,所当尽言。”上亦以为端士,许其尽言无隐。除侍御史。会水旱频仍,上特诏:“诸路奉行荒政不虔,差官按视安集。”洽亟奏:“使者一出,官吏必须知畏。其常平一司,所职何事?淮、浙、江东现有使,以五使分五路,尚虑不周知。今遣一人兼二三路。不过阅图帐户口多寡,地里辽邈,安能遍历乎?若专责常平,名正而职举,事分而察精。”上嘉纳。除右谏议大夫,上方锐志肄武,洽因讽谏,言:“《颐》之大象:‘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言语饮食犹谨节之,况其他乎?凡筋力喘息之间,一有过差,皆非所以养其身也。”上曰:“卿言无非仁义忠孝,可为万世臣子之法,朕常念之。”除御史中丞。时潭州奏强盗罪不至死应配者坐加役流,有旨具议。洽曰:“强盗异他盗,以其故为也。若止髡役,三年之后,圈槛一弛,豨突四出,善良受害,可胜数耶?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走逸结合,患尤甚焉。”上深然之。光宗受禅,特诏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善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摹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黄洽传》)
【注】①常平:指提举常平司,宋官署名。掌常平仓、免役、市易、河渡、水利等事。②加役流:于流放的本刑外,加罚劳役。③豨突:像野猪受惊而乱奔。比喻人的横冲直撞,流窜侵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方厉精求治   厉:振奋
B.朝政有阙,所当尽言 阙:缺失
C.上亦以为端士 端:正直
D.况役时必去防闲之具 去:离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B.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C.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D.洽徐奏/愿戒饬/州郡毋烦扰以致寇/毋轻易以玩寇/寇扰而后定/伤根本多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洽任太常丞时请求京外任职,皇上正全力治国,认为他品德高尚,正要委以重任,因而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B.水旱之年,皇帝想派使臣到各地巡视安抚,黄洽认为应专门责成常平司去巡视安抚,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黄洽任御史中丞时,潭州上奏将罪不至死、应刺配边疆的强盗改判为流放加劳役,他认为应该施以髡刑或服劳役。
D.黄洽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未获准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垒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
C.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知道徐侨刚好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D.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政和二年,廷对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提点福建路刑狱。福州调发防秋兵,资粮不满望,杀帅臣,变生仓卒,吏民奔溃,阖城震骇。桷入乱兵中,谕以祸福,贼气沮,邀桷奏帅臣自毙,桷诡从其请,间道驰奏,以前奏不实待罪。朝廷以桷知变,释之。叛兵既调行,乃道追杀首恶二十余人,一方以安。建炎四年五月,复除福建路提刑,寻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观。 
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又言:"刺史县令满天下,不能皆得人,乞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除太常少卿。又陈攻守二策,在于得人心,修军政。
五年,除直龙图阁、知泉州。明年,改两浙西路提刑。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凡宫室、车马、衣服、器械定为差等,重侈靡之禁。八年,迁福建路转运副使。
十年,复召为太常少卿。桷言:"祫祭用太牢,此祀典之常。驻跸之初,未能备礼,止用一羊,乞检会绍兴六年诏旨,复用太牢。" 
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普安郡王出阁,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典故。桷等议以国本未立,宜厚其礼以系天下望,乃以《皇子出阁礼例》上之。
十五年,知襄阳府。襄、汉兵火之余,民物凋瘵,桷请于朝,以今之户数视承平时才二十之一,而赋须尚多,乞重行蠲减。明年,金、户兵叛,桷遣将平之而后以闻。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以疾乞祠,除秘阁修撰。二十四年,改知广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桷宽洪酝籍,以诚接物,而恬于荣利。当秦桧用事,以永嘉为寓里,士之夤缘攀附者,无不躐登显要。桷以立螭之旧,为人主所知,出入顿挫,晚由奉常少卿擢权小宗伯,复以议礼不阿忤意,遽罢,其节有足称。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B.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C.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D.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桷抗言/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对第三”即廷对第三名。“廷对”指廷试、殿试,是皇帝对会试取录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其中第三名俗称探花。
B.“福建路”相当于今天的福建省。“路”是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在唐代时称作“道”,北宋时废道为“路”。初为征收赋税、转运漕粮而设,后来逐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
C.“太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D.“太常寺”是中国古代朝廷的中央机构“五寺”之一,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以后改称太常寺。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桷胆识过人,处变不惊。福州兵变时,陈桷独闯军营,恩威并施,诛杀首恶,最终平定兵乱,为保福建之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
B.陈桷忠于朝廷,心胸坦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奢靡享乐,陈桷多次上疏,振言疾呼革除时弊,整治朝廷纲纪,修明国政,赢得民心。
C.陈桷忧国爱民,以民为天。襄汉地区在连年兵火之后,户数大减,而赋税却有增无减,他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要求朝廷重行蠲减税赋。
D.陈桷守介不移,刚正不阿。秦桧为相后,朝中很多官员奴颜婢膝,奔走其门,但是陈桷却恬淡荣利,始终不愿夤攀秦桧权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泽州饥,奉诏视民田。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三年,转起居舍人。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蜀平,命珝知三泉县。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初至,桂州守张颂卒。颂,濰州人,藁葬城外。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太平兴国五年,代归。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七年,移知开封府。明年夏,卒,年六十三。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边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
B.右拾遗,“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他人遗漏,其谏言及监察职能与左、右补阙相近。
C.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
D.金紫,“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珝才能卓越,历任多项职务。他在狼山征缴卖盐税,增收颇多。曾任校书邮、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等职。
B.边珝专心努力,颇有做官才干。后来皇帝想要任用他,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皇帝为此感到十分遗憾。
C.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
D.边珝身居要职,但仍关心同僚。充任广南转运使,后有官吏死去,边珝安排属下为其追回家财,并护送灵柩。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2)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礼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分攵、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时京已老,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B.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C.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D.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字用来供社会上的人称呼。
B.延试:也称殿试、御试,是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沿用之。
C.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子之主。皇后所生之子为嫡子,嫡长子作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在参加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以至依仗皇宫的权贵张尧佐都想把女儿嫁给他。
B.冯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河东三州军备废弛,官吏都受到处罚。冯京虽已离任,但上奏章弹劾自己,希望朝廷依法追究,以儆效尤。
C.冯京恩威并重,声名远播。茂州夷人叛乱,冯京率部追击,夷人溃败投降。他奏请朝廷对夷人不咎既往,施加恩惠,让夷人很是感动。
D.冯京坚持己见,敢说敢做。在新旧党争中,他多次与王安石论辩。后来,有人拿安石密信告发,神宗得知安石与冯京不和,对冯京信任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②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