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B.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C.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D.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B.“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
C.“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D.“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富有胆识,处事有主见。在主管江陵府期间,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见机行事,自行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2)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1 01:0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C.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B.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绍定元年,迁著作郎。入对,言边事宜夙夜震惧,以消咎殃。明年,兼权兵部郎官。时李全叛谋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独累疏及之。又言:“欲人谋之合,莫若通下情。人多好谄,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不闻则不戒,待其事至乃骇而图之,抑已晚矣。欲财计之丰,莫若节国用。善为国者常使财胜事,不使事胜财。欲邦本之固,莫若宽民力。” 寻改兼侍右郎官。明年入对,言天灾甚切。

监察御史。时方谋出师汴、洛,宗勉言:“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昭侍从、两省、台谏条陈边事,宗勉率合台奏:“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绝,莫知存亡。诸司退保夔门,未必能守。襄汉昨失九郡,今郢破,荆门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两淮之地,人民奔迸,井邑丘墟,呜呼危哉!陛下诚能亟下哀痛之诏,以身率先,身自贬损,服御饮宴,一从简俭。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冲游兵,以补军籍。仍选沿流诸郡将士为捍御之图,犹可支吾。不然将水陆俱下,大合荆楚之众,扰我上流,江以南震荡矣。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

进工部侍郎兼给事中,仍侍讲。复上言:“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不闻减退宫女,而嫔嫱已溢于昔时;不闻褒录功臣,而节钺先加于外戚;不闻出内贮以犒战士,而金帛多靡于浮费。陛下之举动,人心所视以为卷舒者也。陛下既不以为忧,则谁复为陛下忧。”擢谏议大夫兼侍读。首言边事当增兵防托上流。又言:“求谏非难而受谏为难,受谏非难而从谏为难。苟闻之不以为戒,玩之不以为信,卒使危言鲠论,无益于世用,无救于时危,其与拒谏者相去一间耳。”

及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守法度,抑侥幸,不私亲党,召用老成,尤乐闻谠言。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文清。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
B.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
C.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
D.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在古文中,既指臣子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如“辞而不拜”;也指朝廷举行仪式,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B.疏作为一种文体,属于上行公文。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奏议”。
C.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制度。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退休归家,也叫做致事、致政、休致、释褐等,如《后汉书》“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D.我国古代,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了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勉耿直敢言。他在仅担任著作郎时面对李全反叛的阴谋暴露,多次向朝廷进谏,直言国家治理之法。
B.李宗勉认为要使君臣团结一致,就必须做到下情上达,不能皇帝喜欢的人们就说,而皇帝不喜欢的就不说。
C.对于攻打汴京、洛阳,李宗勉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现在朝廷还没有能够做到出师胜利的绝对把握,发生意外无法处理。
D.李宗勉建议皇帝以身率先,广开言路,减少享乐,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以挽救不利的时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
②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冲游兵,以补军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领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三万,米面十五斛。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B.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C.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D.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的年纪。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C.践祚,“践,履也”,祚,指“福祚”,代指皇位,故“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
D.工部,官署名,长官为工部侍郎,副长官为郎中,此外还设有员外郎等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二年,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领”“出”都有出任官职的意思,分别指暂代、兼任和获罪被贬。
B.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以防因喧哗而暴露。
C.“甲第”一词既可指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也可以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或者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攻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
B.皇上将王审琦视作布衣之交,希望与他共饮,他虽酒量不好,但每逢侍宴,也会喝酒,回到家则不喝。
C.王审琦遇到事情能秉公裁断,他辖区的县令不经请示就擅自处理手下的官吏,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
D.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跟随世宗征讨李筠,攻打太原,世宗感念其人,后亲赐宅第给他。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人。少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以良家子隶泾原军。政和中,累功权泾原第十将。建炎四年九月,合五路兵,欲与金人决战,玠言宜各守要害,须其弊而乘之。及次富平,都统制又会诸将议战。已而敌骤至,进薄玠营。军遂大溃,五路皆陷,巴蜀大震。玠收散卒保和尚原,积粟缮兵,列栅为死守计。或谓玠宜退守汉中,扼蜀口以安人心。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价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绍兴元年十月,金攻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以待。金兵至,伏发,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二年,命玠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金久窥蜀,以磷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三年二月,金人北归,玠急邀于武休关,掩其后军,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辎重去。金人始谋,本谓玠在西边,故道险东来,不虞玠驰至。进玠检经少保,充利、阶、成、凤州制置使。九年,金人请和。帝以玠功高,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迁四川宣抚使。遣内侍奉亲札以赐,至,则玠病已甚,扶掖听命。帝饬国工驰视,未至,玠卒于仙人关,年四十七。赠少师,赐钱三十万。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用兵本,务远略,不求小近利。御下严而有恩,虚心询受,卒伍至下者得以情达,故士乐为之死。选用将佐,视劳能为高下先后,不以亲故、权贵挠之。
(选自《宋史·卷三六六》,有删改)
(注释)①张浚,南宋抗金名将、名相。②吴磷,吴玠之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B.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C.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D.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即冠礼;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而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有提早行冠礼的情况。
B.绍兴,南宋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C.座右,座位的右边。古人常把所珍视的文、书、字、画放置于此。古人也会将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称为座右铭。
D.孙吴,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的合称。孙膑,齐国军事家,曾有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等著名战例,作《孙膑兵法》;吴起,战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玠年轻时就兼晓文武,沉毅有志,参军之后,屡立战功,在政和年间,已经位列泾原军第十将军。
B.吴玠退守和尚原,保卫蜀地,深得民心,从百姓处购买军粮草料一直按价值付钱,百姓更加高兴,为吴玠军运送粮食的百姓更多。
C.吴玠用兵变化多端,令敌人难测虚实。金朝开始谋划攻宋时,本以为吴玠在西边,因此通过隘阻地区从东边发起进攻,没想到吴玠奔驰而至,击败金人后军。
D.吴玠深知兵法,用兵多学习孙、吴,不重视眼前小利,而关注战略大局,因此往往取胜,终成一代名将,深受皇帝重视与恩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合五路兵,欲与金人决战,玠言宜各守要害,须其弊而乘之。
(2)金久窥蜀,以磷驻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