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筈,兖国公彦宗次子,幼时以荫隶阁门,不就,去从学。萧妃摄政,赐筈进士第,授尚书左司员外郎,寄班阁门。天辅七年,太祖取燕,筈从其父兄出降,迁尚书左司郎中。八年,授殿中少监。太祖崩,宋、夏遣使吊慰,凡馆见礼仪皆筈详定。迁卫尉少卿,授西上阁门使,仍从事元帅府。元帅府以便宜从事,凡约束废置及四方号令多从筈之画焉。
天会四年,授左谏议大夫。秋,复南征,权中书省枢密院事。丁父忧,明年起复,直枢密院事加给事中。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熙宗幸燕,法驾仪仗筈讨论者为多。皇统二年,充江南封册使,假中书侍郎。既至临安,而宋人榜其居曰“行宫”,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宫,非也。”请去榜而后行礼。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皆叹曰:“大国有人焉。”
七年,帅府议于馆陶筑三城,有警即令北军入居之。筈曰:“今天下一家,孰为南北?设或有变,军人入城,独能安耶?当严武备以察奸,无示彼此之间也。”其后,竟从筈议。陕西边帅请完沿边城郭以备南寇,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遂罢之。
九年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吴国公。天德二年,拜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进封郑王。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诏曰:“不为暗于临事,不为谄于事君。未许告归,姑从解职。”筈因惭惧而死,年五十八。   
(节选自《金史·列传第十六》)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B.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C.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D.未几/以疾求解政/务授燕京/留守居数月/乞致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天辅,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只有一个。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祭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太祖”就是庙号。
D.文中的“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下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筈因为是高官之后,所以在年幼时就凭着恩荫取得在礼仪司阁门当值的资格。
B.刘筈先在辽朝任职,后来跟随着父兄向金朝投降。金朝君主对他始终尊重信任。
C.金熙宗驾临燕地巡察的时候,刘筈担任左宣徽使,对皇上出巡时的车驾仪仗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见。
D.元帅府一开始商议在馆陶建三座城池,有警报就让北军入城,刘筈据理力争,认为不应当这么做。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人惊服其有识,欲厚贿说之,奉金珠三十余万,而筈不之顾。
(2)筈曰:“我利车骑而不利城守。今城之,则劳民而结怨。况盟已定,岂可妄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9 09:0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壁字季章。父焘,典国史。壁少英悟,日诵万余言,属辞精博。孝宗尝问焘:“诸子孰可用?”焘以壁对。召试,为正字。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大臣或以沮兵议忤侂胄得罪贬,壁论待敌先发,然后应之。侂胄意不怿。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桧首倡和议,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复开于臣子之口。愚以为宜亟贬秦桧,示天下以仇耻必复之志,则君臣上下奋励振作,拯溃民于残虐,湔祖宗之宿愤。在今日举而措之,无难矣。”疏奏,秦桧坐追王。议者谓壁言虽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①以闻,壁贻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金帅报书以用兵首谋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复以和为意。壁言:“苟利社稷,固难执一。”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后侂胄被诛,御史叶时论壁反复诡谲,削三,谪居抚州。越四年,复除知遂宁府,未至,而溃兵张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宁,壁传檄谕之,福等读檄泣下,约解甲降。会官军至挑贼,贼忿,尽燔其城。顾府治曰:“李公旦夕来居,此其勿毁。”壁驰书大将张威,使调兵士来战。威夜遣人叩门,言曰:“贼垒坚不可破,将选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禽矣。”以长围法授之,威用其谋,贼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谥文懿。壁嗜学如饥渴,群经百氏搜抉靡遗,于典章制度尤综练。为文隽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选自《宋史•李壁传》,有删改)
①丘,人名,指丘宗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B.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C.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D.宁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时/韩侂胄专国/建议恢复/用师意方锐壁/言/进取之机/当重发而必至/毋轻出而苟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是君对臣的称谓或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B.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C.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贬官三级。
D.嘉定,孝宗都是年号,是古代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壁聪颖好学,著作颇丰。他年轻时每天诵读一万多字,所写的文章精当广博;求学如饥似渴,涉猎广泛,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先是反对韩侂胄草率用兵,后因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局面,又建议贬斥秦桧以振奋人心。
C.李壁勇于担当,不怕担责。他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韩侂胄执意用兵,他不顾他人劝阻,与韩侂胄一起出兵,兵败后被贬居抚州。
D.李壁精于谋略,平定贼兵。平定贼兵的过程中,他调兵遣将,反对火攻,建议采取断汲路与粮道的长围之法,最后贼兵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遣使来,微示欲和意。丘以闻,壁贻书,俾遣小使致书金帅求成。
(2)审尔,必多杀士卒,盍先断贼汲路与粮道,使不得食,即自禽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仕衡,字天均,秦州成纪人,进士及第。田重进守京兆,命仕衡鞫死囚五人,活者四人。重进即其家谓曰:“子有阴施,此门当高大之。”再迁秘书丞,徙知剑州。王均反,仕衡度州兵不足守,即弃城焚刍粟,东守剑门。仕衡预招贼众,得千余人,待之不疑。贼将至,与钤辖裴臻迎击之,斩首数千级。召还,判三司盐铁勾院。度支使梁鼎言:“商人入粟于边,率高其直,而售以解盐。商利益博,国用日耗。请调丁夫转粟,而辇盐诸州,官自鬻之,岁可得缗钱三十万。”仕衡曰:“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増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不听,遂行鼎议,而关中大扰,乃罢鼎度支使。

累迁司封郎中,为河北转运使。建言:“河北岁给诸军帛七十万,而民艰于得钱,悉预假于里豪,出倍偿之息,以是工机之利愈薄。方春民不足,请户给钱,至夏输帛,则民获利而官用足矣。”诏优其直,仍推其法于天下。顷之,河北阙军储,议者以谓仕衡前过助封祀费,真宗闻之,以为河北都转运使。后集粟塞下,至钜万斛。或言粟腐不可食,朝廷遣使取视之,而粟不腐也。南郊,复进钱帛八十万。先是,每有大礼,仕衡必以所部供军物为贡,言者以为不实。仕衡乃条析进六十万皆上供者,二十万即其美余。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明年早蝗,发积粟赈民,又移五万斛济京西。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盗起淄、青间,迁刑部侍郎、知青州。前守捕群盗妻子置棘围中,仕衡至,悉纵罢之使去。未几,其徒有枭贼首至者。

节选自《宋史》

【小题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B.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C.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D.安边无大于息民/今不得/已而调敛之/又增以转粟挽盐之役欲/其不困何可得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B.累迁,多次迁升官职,“迁”多指变动官职,如“擢迁”指官职升迁;“左迁”指贬官。
C.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时间多为冬至日。
D.刑部,六部之一,主官为尚书;次官,为侍郎。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衡为人宽容,诚心对待降人。他受命审讯五名死囚,将其中四人免除死罪;主管剑州时,他招降了贼徒一千余人,对他们毫不怀疑。
B.李仕衡通晓经济,反对与民夺利。他反对梁鼎提出的官府卖盐获利的建议;任河北转运使时,他建议民用不足时,要春季给钱夏季给帛。
C.李仕衡屡遭怀疑,但能经受查验。有人说他储积的粮食已经腐烂,但朝廷派人检视,并非如此;进贡受到谏官质疑时,他详尽地说明了情况。
D.李仕衡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攻心。旱蝗灾害时,他赈济灾民,运送粮食救济京西;主管青州时,他释放了盗贼的妻儿后,有人杀了贼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不之罪,谓王旦曰:“仕衡应猝有材,人欲以此中之。”
(2)民有盗瓜伤主者,法当死,仕衡以岁饥,奏贷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卞衮,字垂象,益州成都人。父震,工为诗。举蜀进士,渝州刺史南光海辟为判官。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而州兵重伤,卷甲宵遁,刺史陈文袭不能遏贼,遂入据郡城,以伪官厚贿诱震,震皆斩其使。贼有东章者,本州兵校也。因遣人述朝廷威德,谕以祸福,章惧且信,因伏兵击其党类。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文袭坐陷失州城,削籍为民。震以前功得赎,以虢州录事参军卒。
太平兴国八年,衮登进士第,累迁大理评事、知将乐县,改光禄寺丞、通判泗州。迁著作佐郎、广南转运司承受公事,俄通判宣州。淳化中,上命采庶僚中廉干者,给御书印纸,俾书课最,仍赐实奉以旌异之,衮预焉。改太常丞。咸平初,迁监察御史,为淮南转运副使、同荆湖发运使,以干职闻,就加殿中侍御史。入判三司开拆司,再为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 咸平六年,并三司使之职而分置副贰,以衮为刑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景德初,疽发于背卒,年四十五。录其弟扆为临颍主簿,子咸为将作监主簿。
衮明敏有吏干,累掌财赋,清心治局,号为称职。然性惨毒,掊克严峻,专事捶楚,至有“大虫”之号。真宗尝谓近臣曰:“衮公忠尽瘁,无所畏避,人罕能及,然顷在外任,颇伤残酷,所至州县,纤微之过,无所容贷。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官吏自当畏威怀恩,不敢贰过,公家之事亦无不济。乃知为吏之方,适中为善也。”
(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七·列传第三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B.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C.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D.蜀平/仍旧职会/贼杜承褒率众围城/援兵不至/震躬率士卒/且战且拒为/流矢所中/创甚/不能临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指古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由下而上,推荐选拔人才,授予官职。
B.伪官,指不是正统的朝廷或官府授予的官职,而是由叛军任命的官员。
C.进士第,指古代科举考试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次。
D.三司,指唐、宋时期主管盐铁、度支、户部的三个部门,合称三司,主理财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卞衮父辈英武,作战有勇有谋。卞衮的父亲卞震在遭到贼军围困时,亲临前线,奋勇抵抗,身受重伤;后使用离间之计,反败为胜,一举击溃了贼军。
B.卞衮政绩突出,官职屡次升迁。皇帝让百官推选政绩优秀的官员,卞衮入选其中,受到朝廷俸禄嘉奖,屡次担任要职,后因病而英年早逝。
C.卞衮办事干练,为官清正廉洁。他在任淮南转运副使等职时,就因办事干练让皇帝知晓,从而得以加封官职;他虽然连续掌管财赋,但清白为官,颇为称职。
D.卞衮性情残忍,征税严厉刻薄。他虽为官干练,清正廉洁,但性情尤为残忍狠毒,常用拷打之刑,以致有了“大虫”的外号,但深得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褒之众素不为备,即时大溃,震与文袭分部余卒夹攻之,贼众遂平。
(2)大凡督察部下,纠逖愆违,非有大故,所宜矜恕。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
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
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加资政殿学士。
(选编《宋史·梅执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以未尝识面为慊 慊 :理由
B.内侍张佑董葺太庙 董:督查
C.黼尝置酒其第    第:府邸
D.洎失守,金人质天子 洎:完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宫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六宫,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宫,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宫代指皇后一样。
D.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纯仁属撰乐语,浩辞。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纯仁敬谢。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迁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稍复直龙图阁。瘴疾作,危甚。杨时过常州,往省之。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复其待制,又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邹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国家”。
C.元符:宋哲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有追赠之义,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