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果何始?”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谥曰肃。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的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6 04:0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干,宇直卿,福州闽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于也。”因命受业朱熹。千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遵以其子妻干。宁宗即位, 熹命干率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 以深衣①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 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所至重痒序,先救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祜观。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挟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 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 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后同 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豐豐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上衣和下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B.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C.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嘉始归
D.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法"在文中相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家法”有时也专指治家的礼法或者旧时家长责打子女、奴婢的用具。
B.“母忧”,指遭遇母丧。“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丁忧”,也叫“丁双”,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C.“痒序”源自夏期,盛于三代,原是古代的中央官学,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汉书·董仲舒传》;”设痒序以化于邑。”即言通过学校教育教化人民。
D.“乞祠”也称“请祠”,原指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不理政事,以享受其俸禄。后泛指官员白请退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干才华过人,深受刘清之赏识。受刘清之引荐,经家长同意,他才得以受教朱熹门下。因勤学刻苦、学业突出和谦恭守礼,深受朱嘉青睐。并最终成为朱熹的女婿和衣钵传人。
B.黄干先后担任临川县令、新验淦县令、安庆知府等地方官,一直勤勉治政,开仓济民,灭蝗防灾,犒劳百姓,兴修城防,抗洪备战,赢得百姓爱戴。纵观其事,堪称政绩突出,政声极佳。
C.黄干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将教诲百姓作为首要事务;他尊重文人,在风栖山修造房屋,供四方之士居住;他发展宗教事务,曾主管武夷冲祐观,修立庸、程、游、朱等人的祠庙。
D.黄干是一位优秀的学者,通观其一生,无论是自幼求学,还是丁忧守庐,或是晚年退休,都不曾中断修学。他讲经析义,著书立说,门人众多,为自己赢得美誉,也对后学影响很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落于水,生妆者黄父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至卫尉丞。上其文,乃赐第,擢盐铁判官。陕西铸康定大铜钱,颛曰:“坏五为一,以一当十,恐犯者众。”卒如其言。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诏许置榷场,其议多颛所发。出为京西转运使,奏计京师。元昊为下所杀,遣杨守素来告哀。守素,乃始为元昊谋不称臣、纳赐节者也,仁宗记尝屈其使者,复使押伴。颛问守素其主所以死,不能对,讫去,不敢肆。改知凤翔府。帝语辅臣,颛宜备朝廷委任,留判三司凭由司。为谅祚册礼使,采摭西夏风物、山川、道里、出入攻取之要,为《治戎精要》三篇上之。进直史馆,迁河东转运使。帝尝以禁帑金帛赐河北,亦欲与河东。颛辞曰:“受委制财用,而先有求,不敢。”颛为使者,每行部,必择僚佐之贤者一人与俱,凡事必与议,未尝以胥吏自随,人安其政。入为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侬贼犯岭外,以知潭州。宣抚司以宣毅卒有功,檄补军校,颛察其色动,曰:“必有异志。”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诏书褒激,赐白金五百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渭州。坐在潭日贱市死商珠,降为待制。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乃还学士,徙徐州,以太子宾客致仕。积官户部侍郎,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任颛传》)

(注)①唐宋科举均有学究科。宋代学究科考试及格而等第次于学究出身者,称为同学究出身,亦有未经科举而恩赐此称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B.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C.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D.夏人纳款/遣使要请十一事甚者/欲去臣称男/颛押伴/一切晓以义辞折而去/又再遣使来欲自买卖/且通青盐/增岁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唐宋时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僚属;盐铁判官为盐铁司的属官。
B.榷场:宋、辽时在边境所设的同邻国互市的市场。除官营外,商人需领得文件方能交易。
C.待制: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要听候皇帝的召唤陪从,应酬诗文。
D.致仕:亦称致事、致政、乞骸骨等,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颛满腹经纶,精明强干。任颛因献文,被赐进士及第,后委派他为册封谅祚的册礼使,他顺利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务。
B.任颛有礼有节,令人折服。皇帝命他接待西夏使臣杨守素,他对其动之以情,攻心为上,令杨守素找不到口实,折服而去。
C.任颛治政有方,措施得当。任颛任转运使时,每视察所辖区域,必定找部下中一名贤能的人和他同随同议,百姓乐于受他治理。
D.任颛深得帝心,不断升迁。任颛想方设法保全了大宋颜面,为官任劳任怨,明察秋毫,深得信赖,累计资历得官至户部侍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按之,具服为贼内应。搜其家,得所记潭事甚悉,枭首以徇。
(2)时四路以边警闻,渭独无所上,朝廷疑斥候不密,颛力言无他虞,帝使觇之,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三年,起为陕州司马。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俄拜翰林学士。隐帝即位,崇谅以母老求就养,台州刺史,食郡奉。会举师讨三叛,节度使白文珂在军前,崇谅知后事。凡供军储、备调发,皆促期而办,近镇赖之。崇谅亲属尽在凤翔城中,逾年城破,李谷为转运使,庇护崇谅家数十口,皆无恙。崇谅请告,自岐迎居于陕。周祖践祚,书诏繁委,皆崇谅为之。广顺初,加工部侍郎,充职。会兖州慕容彦超加封邑,彦超已怀反侧,遣崇谅充使赐官告,仍慰抚之。时多进策人,命崇谅就枢密院引试,考定升降。崇谅以母老思乡里,求解官归养。诏给长告,赐其母衣服、缗钱,假满百日,令本州月给钱、米面。俄拜礼部侍郎,复为学士。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世宗征高平,崇谅尚未至,陶谷乘间言曰:“鱼崇谅逗留不来,有顾望意。”世宗颇疑之。崇谅又表陈母病,诏许归陕州就养。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岁余卒。

(选自《宋史·鱼崇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B.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C.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D.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清泰初/移华州/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历代因袭其制。
B.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的时候,朝廷会赐以旌节,故称。
C.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如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D.封邑:古代君主赐给诸侯王的封地,以此作为其势力范围,也叫“采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崇谅奉养母亲,尽心尽力。隐帝即位后,鱼崇谅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就近奉养;周祖时,他因为母亲思念故乡请求辞官回家奉养母亲。
B.鱼崇谅督办军事,快速完成。在讨伐三叛时,鱼崇谅主持后方的工作,有关军事储备、调度征发的事情,他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办理好。
C.鱼崇谅举荐贤能,量才适用。周祖登基后,鱼崇谅除起草各种制书诏令外,还积极举荐贤能之人,并通过考试来考定他们官职的升降。
D.鱼崇谅遭人离间,受到猜疑。世宗讨伐高平时,鱼崇谅没有及时到达,陶谷就趁机进谗言,说鱼崇谅逗留在家是在观望,皇帝对此颇有猜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令侍母归阙,崇谅再表以母老病乞终养,优诏不允。
(2)讫太祖朝不起。太宗即位,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兵部侍郎致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干字直卿,福州闵县人。干往见清江刘清之。清之奇之,曰:“子乃远器,时学非所以处子也。”因命受业朱熹。干家法严重,乃以白母,即日行。时大雪,既至而熹它出,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后遂以其子妻干。
宁宗即位,熹命干奉表,补将仕郎。丁母忧,学者从之讲学于墓庐甚众。熹病革,以深衣及所著书授干,手书与诀曰:“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
江西提举常平、赵希怿、知抚州高商老辟为临川令,岁旱,劝粜捕蝗极其力。改知新淦县,吏民习知临川之政,皆喜,不令而政行。
所至重庠序,先教养。其在汉阳,即郡治后凤栖山为屋,馆四方士,立周、程、游、朱四先生祠。以病乞祠,主管武夷冲祐
寻起知安庆府,至则金人破光山,而沿边多警。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城成,会上元日张灯,士民扶老携幼,往来不绝。有老妪百岁,二子舆之,诸孙从,至府致谢。干礼之,命具酒炙,且劳以金帛。妪曰:“老妇之来,为一郡生灵谢耳,太守之赐非所冀也。”不受而去。后二年,金人破黄州沙窝诸关,淮东、西皆震,独安庆按堵如故。继而霖潦余月,巨浸暴至,城屹然无虞。民德之,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后同僚忌之,干遂归里,弟子日盛,巴蜀、江、湖之士皆来,编礼著书,日不暇给,夜与之讲论经理,亹亹不倦,借邻寺以处之,朝夕往来,质疑请益如熹时。既没后数年,以门人请谥,又特赠朝奉郎,谥文肃。
(选自《宋史·黄干传》)
(注)①深衣:指古代诸侯、士大夫等阶层的家居便服。这种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名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B.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C.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D.干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熹始归/干自见熹/夜不设榻/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序”,指学校。《孟子·梁惠王上》中“谨庠序之教”的“庠序”,相当于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建议,在京都长安设立的太学。
B.“乞祠”,指大臣因故自请充任祠禄官。也称“请祠”。“祠”,指祠禄官。宋代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或罢职者,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C.“观”,指宫廷或宗庙门前两旁的高大建筑,也指道教的庙宇。宫内、宫外皆可设道观。宋代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或因故自请者,会被朝廷安排在宫外的道观里享受其俸禄。
D.“上元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民间有人们携亲伴友“赏花灯”“猜灯谜”的习俗,故又称“灯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干在学术上师承朱说,致思刻苦。黄干禀告母亲后,当天就出发去找朱熹。等待朱熹归来的两个月期间,他没脱过衣服。见到朱熹后,晚上抓紧时间学习。
B.黄干为官期间颇有政绩,政声极佳。黄干任新淦县知县时,官吏百姓都非常高兴。在此任上恰逢天旱,黄干劝勉百姓卖粮和捕捉蝗虫。
C.黄干兴办学校,以教养百姓为先务。在汉阳时,他依傍着郡邑治所后的凤栖山修造房屋,来给四方之士提供住所,修立周敦颐、程颐、游酢、朱熹的祠庙。
D.黄干一生讲经学义理,著书立说。黄干回乡里,巴蜀、江、湖之士都来向他求教,他孜孜不倦,借邻寺为弟子住地,质疑请教之风像朱熹在世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请于朝,城安庆以备战守,不俟报,即日兴工。
(2)相谓曰:“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祠先儒陆九渊。岁大旱,疫疠大作,创药院疗之。前后持节江东五年,所活殆不可数计。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力主和议。甫奏曰:“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未几,擢嵩之刑部尚书,复奏疏云:“臣于嵩之本无仇怨,但国事所系,谊难缄默。”嵩之诰命,终不与书行。喜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嵩之移京湖沿江制置使、知鄂州川,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翼日,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知婺州,皆辞不拜。迁兵部侍郎,奏:“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乞秉一德,塞邪径。”迁吏部侍郎。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
(节选自《宋史·袁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B.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C.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D.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
【小题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进士第一: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即状元。元明清时,通过殿试者皆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土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B.持节江东:在江东任职。汉代以后,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江东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C.国子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最重要礼仪是祭祀,所以国子监主管被称为祭酒。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负责人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即使不被回复或被搁置仍屡次进谏。
B.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调到江东常平时正逢大旱之年,他拿出府库的积蓄,及时向朝廷禀告,亲自巡查各地,多方解决民生疾苦。
C.袁甫反对议和,立场坚定。当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接连上奏,反对任。用议和派,为此还主动辞职,并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
D.袁甫深谙时弊,思虑深远。他提醒皇帝要有戒惧之心,边事弊病应重视整肃朝纲;边关不断告急,他呼吁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
(2)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