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悲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小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词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对比分明,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小题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6-07 04:03: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九日作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小题1】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
A.永遇乐B.念奴娇C.苏幕遮D.水调歌头
【小题2】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下列与该节日没有关联的两项是
A.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B.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栽。
C.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D.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E.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小题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深深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小题4】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足以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