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先生传
薛季宣
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
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慢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先生出关至夏口,岳开府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
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白诸父曰:“客奸人也。”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客如先生计,恇恇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百人,遂不敢复至。
瓯浦薛某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所不忍违。”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②免贡:没有考中③刺:名帖,名片。④恇恇:害怕,惊恐。⑤薛某:“某”与下文的“走”,均为谦辞,指作者。⑥废事:耽误做事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莫而归 莫:傍晚
B.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  遁:逃跑
C.天下兵荒甫起 甫:始,刚
D.如四山伏 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金人及群劫抗    吾与点也
B.其子晨以香出 失其所与,不知
C.因以所学授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先生一见而出 抢榆枋而止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
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
B.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
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
C.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
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D.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
②走请终身诵服斯语。
【小题5】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熟语(包括成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
【小题6】文章写了袁溉的哪些过人之处?请概括回答,并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5-06 05:29: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二友堂记

胡铨

上方侧席高人,起左史福唐李公弥逊于钓筑间1。将大用,告饥,而庐陵特甚,诏公作牧,以罢瘵2。既至,栉垢爬痒3,民获苏,郡大理。则求所以慰惫懑者,于是视庐之偏,得古松蔚然,对植竹,开轩其下,榜曰“二友”,且为松竹主人,命郡人胡铨志之。
仆曰:“公山林十有三年,穷崖怪壑,家猿狖宫鱼龙,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是盖有说焉。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夫能牧养小民,惠于鳏寡,必刚毅不回之士,盖刚则不夺欲。故曰:‘枨也欲,得刚!’而《书》则曰:‘刚而无虐。’惟无虐为无欲,惟不欲可以言刚,惟刚故能行仁。公独有取于松竹者,非以其德全于刚邪?

“方公闲簿书,日哦其间,见夫檀栾胶葛4,泠风人,清阴澡虑,则思所以大庇我民,以浣以濯。见夫落落高标,陵轹5霜雪,有不可犯之色,则思所以上列利病,与当途要人争可否而不折;见夫幽姿劲质,鸾鹄对峙而不受燕雀,则思所以击奸尚贤,使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卒之雨旸以时,物物得职,威令神行,惠泽以流,仁周乎骫6桑,义高乎偃柏,曾不旬岁而民和年丰,是岂巧言令色、四体若无骨者所能乎?

“至若心远地偏,境与意合,万事不到胸次,听号钟之松风,挹寒塘之竹露,道历物表7,便有濠濮间趣。回视轩冕8,所谓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是故可友而不可屈。

“虽然,公将羽仪天朝,不能屈之使卑。卓然特立,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则岂惟无愧二友,实丘壑夔龙之友。”

(取材于《澹庵文集》卷三)

注释:(1)钓筑间:指隐居生活。(2)罢瘵:困苦穷乏之民;罢,通“疲”。(3)栉垢爬痒:清除弊政,理顺民心。(4)檀栾胶葛:林木秀美错杂。(5)陵轹:压倒。(6)骫:盘曲。(7)道历物表:思想超越客观事物之外。(8)轩冕:指官位爵禄。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告饥,而庐陵特甚  会:恰逢
B.以罢瘵   字:使……休养生息
C.泠风人   薄:浅薄
D.不能屈之使卑 固:本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郡大理   对植
B.家猿狖宫鱼龙 小人有所畏
C.枨也欲,得刚 公独有取于松竹
D.盖刚则不夺欲 方公闲簿书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友堂主为李弥逊,二友堂中的“二友”指的是松和竹,为二友堂主撰写这篇记的是他的同郡人胡铨。
B.文章对刚毅不回的气节之士表达了赞赏和推崇之意,但也指出了他们在进取和隐逸之间取舍上的矛盾。
C.文章阐述了无虐、无欲、刚三者与行仁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D.作者认为,二友堂主与有风骨精神的松竹为邻是以物寄托志趣,目的在于培养和激励自己的浩然正气。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宜于林木饱闻而厌观者,岂少此二物哉?
②临大节而不可夺,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小题5】有人评价本文“善以化用表己之意”,即将他人作品中的语句转化,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以表达自己的意思。请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并解说“己意”。
【小题6】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请综合文中相关信息和下面的补充资料,概述“古人松竹梅崇尚”的表现及原因。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