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㴲(号涧泉)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诗宗黄庭坚。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谥文节。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已是霜凝更雨湿”,交代赠诗的时节和天气,渲染了萧瑟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凄楚的感情基调。
B.“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C.“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D.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E. 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小题2】晋•陆机《文赋》有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所谓“警策”,指的是某些语句含义深刻并富有哲理性。古人评价本诗首联“春其渐起但无痕”一句即为“一篇之警策”,请结合全诗对其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8 06:0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的上片首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点明了时令,也点出了此时词人的情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第二、三句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的“摇”“招”很传神,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C.第四、五、六句“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则是词人联想到故乡的“秋娘渡”“ 泰娘桥”在战争中风雨飘摇,不由得忧伤之情更加浓烈。
D.下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归家之情非常迫切,想像孤独在家的妻子只能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寂寞。
E. 下片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为经典。句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广为世人传诵。
【小题2】结合全词,试简要分析词人的“春愁”包含了哪些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