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梅引 忆江梅
洪皓
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愬谁!
空凭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
注:①词人于建炎三年披任为“通问使”出使金,被羁留金国,历经磨难始终坚贞不屈。词人在词序中说,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②柳宗元《早梅》“欲为万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词人长期流徙在方,无限深情的向往着江南,遥问梅花现在有几枝开花怒放,其实是抒发思念之情。
B.“余杭春信”“寒英”就是梅花,问号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愿望,词人希望使者带来梅花,自己好把它送给远方的人,用以安慰远人。
C.词人化用柳宗元《早梅》的诗句,担心远隔山水,使者带来的梅花只怕已经凋落了吧,借以抒发对忠良凋谢的愤慨之情。
D.词人将插满繁花的胜事托于来日,打算独自吟诗讽诵,又怕一夜风吹花枝职零理想成泡影。
【小题2】“空凭遐想笑摘蕊”中的“笑”宇时人寻味,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词人的“笑”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17 10:08: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①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词的上片首句“一片春愁待酒浇。”点明了时令,也点出了此时词人的情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第二、三句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的“摇”“招”很传神,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飘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
C.第四、五、六句“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则是词人联想到故乡的“秋娘渡”“ 泰娘桥”在战争中风雨飘摇,不由得忧伤之情更加浓烈。
D.下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词人归家之情非常迫切,想像孤独在家的妻子只能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寂寞。
E. 下片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最为经典。句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广为世人传诵。
【小题2】结合全词,试简要分析词人的“春愁”包含了哪些感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三登乐

范成大①

路转横塘②,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③,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

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④未老。

(注释)①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②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③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石湖。④醉红:指酒醉后面庞泛红。
【小题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
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
C.“休荡桨”写舟行水上,已无需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
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的遗迹依然,还是旧日模样。
【小题2】“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复见花开人又老, 横塘寂寂柳依依。(唐·李嘉祐《伤吴中》)
B.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唐·韩偓《横塘》)
C.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宋·范成大《横塘》)
D.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宋·程师孟《入涌泉道中》)
【小题3】同为归乡途中所作,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与范成大《三登乐》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

注:楝:音liàn,落叶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