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本词意思的两项是(    )
A.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
B.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对暮春的惋惜之情。
C.“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 “又”,表明作者因鹃夜啼后离去,终于让自己心绪趋于平静。
D.“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
E.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小题2】“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3 04:26: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陆游
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
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注)①作于诗人抗金失败后闲居山阴时。②蜡封:用蜡固封以利保密的文书。③幽并:幽州和并州,这里指金国占领地区。④平章:品评。⑤弹压:描绘。⑥别是:另是,也是。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写早年的政治生活。唐宋时九品官服色青,陆游以九品官入京,结识同辈多为一时俊彦,颇有意气风发之感。
B.“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 暗讽了南宋朝廷在后方安逸享乐,无所作为。
C.下片前三句既是词意的转折,接连三个三字句如走丸而下,表现出感慨百端的心情,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经历的转折。
D.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回忆词人早年的政治、军事生活,下片实写词人闲居的现状,表现了词人晚年闲居生活的悠闲自在。
E. 全词率意而写,不假雕琢,语明而情真,体现了陆游晚年质朴而深沉的创作风格。
【小题2】本词末尾三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最后三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比,情感类似,手法却不同。请结合词句赏析它们手法的不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卧病书怀
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
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小题2】“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小题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外一首抒怀诗《书愤》。比较这首诗和《卧病书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