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绮罗香·咏春雨
宋·史达祖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史达祖:南宋词人,工于描摹景物,以咏词见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
【小题1】“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三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的特点。
【小题2】作者在词中抒发了哪些“愁”?请简要作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06 11:00: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宁少蕴。1138年再次知建康府,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此词大约作于这个时期。②云中:云中郡,汉代名将魏尚、李广都曾做过云中太守,并于此地奋勇抗击匈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本句为倒装句式,西风渐紧,催促人们做好准备迎接寒冬的到来。
B.“叠鼓”两句,写出破晓时分,军鼓震啊,武士手持雕弓,走马飞驰的豪壮场面,视听结合,振奋人心。
C.“争”字写座中宾客正当盛年,习射武场得胜,嘲笑衰翁年事已高,还想与客走马比武,使人顿生衰病之叹。
D.词的上片言“回望”千里江山,结句说“回首”云中都发出许多感慨。前后呼应,使词作结构浑然一体。
【小题2】作品表现了词人哪几种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5

三、阅读下而这首词,完成问题。

声声慢·秋声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本词作于宋亡之后。②丽谯:华丽的高楼。③更:更鼓。夜里为报知时刻而于每更敲打大鼓。④蛩:俗名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词通篇咏秋声,由“豆雨声”起,以“雁声”收,以“声”字为韵,一韵到底,层层铺叙,谱写了一曲悲凉凄婉的交响曲。
B.“黄花”即“黄菊”,开头三句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领起了全词对秋声的描写。
C.下片“彩角声吹月堕”暗示了时间悄然流逝,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
D.“碎哝哝、多少蛩声”,词人把秋蛩的叫声称为“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蛩声的聒噪与词人内心的平静形成了对比。
【小题2】本词以秋夜中的数种声音人笔,意味独特。词人以秋声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心声?请联系全词概括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