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小题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29 10:1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小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注)①玉纤:纤细如玉的手指,多指美人的手。②晏元献公曾于中秋阴晦之夜奏乐,至夜分,月果出,遂饮乐达旦。此处借用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③化用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以玉斧修月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句中,“快”字表达出赏月的酣畅兴致,“怕”字流露出词人担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一抑一扬,起伏有致。
B.“谁做冰壶凉世界”一句从侧面描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词人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皎洁无垠、透明清凉之状真切可感。
C.“最怜玉斧修时节”一句运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形容了出来。“怜”字则与后两句相贯通,表现了词人对嫦娥孤冷际遇的深切同情。
D.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下酣饮欢乐的情状。在如此乐景中词人想起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
E. 全词主旨是表达望月怀人之情。本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借月写意,情溢字里行间,有情景交融之妙。
【小题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