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孝。为儿时,梦神人遗双笔,自是有文辞。二十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迁长安。时畿尉名文章者,骆宾王、刘光业,峤最少,与等夷。稍迁给事中。会来俊臣构狄仁杰、李嗣真等狱,将抵死,敕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验,德裕等内知其冤,不敢异。峤曰:“知其枉不申,是谓见义不为者。”卒与二人列其枉,忤 武后旨,出为润州司马。
初置右御史台,察州县吏善恶、风俗得失。峤上疏曰:“禁纲尚疏,法令宜简,简则法易行而 不烦杂,疏则所罗广而不苛碎。”又言:“请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岁为之限,容其身到属县,入闾 里,督察奸讹,访风俗,然后可求其实效,课其成功。”武后善之,下制析天下为二十道,择堪使 者。为众议沮止。
武后将建大像于白司马坂,峤谏:“造像虽俾浮屠输钱,然非州县承办不能济,是名虽不税而实税之。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今造像钱积十七万缗,若颁之穷 人,家给千钱,则纾十七万户饥寒之苦,德无穷矣。”不纳。
峤在吏部时,志欲曲行私惠,冀得复宰相,乃奏置员外官数千。既吏众猥,府库虚耗,乃抗表引咎辞职,并陈利害十余事。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陈失政,无所嫁非,手诏不允。复视事。
初,中宗崩,峤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上从其言,遂免,贬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 之官。改庐州别驾,卒,年七十。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 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节选自《旧唐书•李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B.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C.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D.及玄宗践祚/获其表宫中/或请诛之/张说曰/峤诚懵逆顺/然为当时谋吠/非其主不可追罪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一般指升职。汉代尊右卑左,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贬官称为左迁。
B.“践祚”,“践,履也”,“祚”指“福祚”,代指皇位。故“践祚”指皇帝登临皇位。
C.浮屠”,即“佛陀”,亦作“浮图”。佛教为佛陀所创,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D.视事”原指官吏到职办公,文中指李峤到地方视察工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峤才思敏捷,早年即出名。当时京城官场中以文章知名的还有骆宾王、刘光业,李峤 年纪最轻,名气却比他们大。
B.李峤体恤民情,曾建议将造大佛像的钱救济穷人,解决百姓饥寒之苦,但武后没有采纳 他的建议。
C.李峤很有正义感,那时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人下了狱,将要被诛杀了,张德裕等明知有 冤,不敢提出异议,李峤坚决反对。
D.李峤忠于职守,他认为御史应亲自到属县,入闾里,督察奸邪和伪谬,采集民风和习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禁纲尚疏,法令宜简,简则法易行而不烦杂,疏则所罗广而不苛碎。
(2) 中宗以其身宰相,乃自陈失政,无所嫁非,手诏不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8 01:3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翃,太原晋阳人也。自折冲授辰州刺史,迁朗州,有威望智术,所莅立名。大历五年迁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自安史之乱,前后经略使陈仁琇、李抗、元结、长孙全绪等,虽容州刺史,皆寄理藤州,或寄梧州。及翃至藤州,言于众曰:“吾为容州刺史,安得寄理他邑!”乃出私财募将健,许奏以好爵,以是人各尽力。不数月,斩贼魁欧阳珪。驰于广州,见节度使李勉,求兵为援。勉曰:“容州陷贼已久,群獠方强,卒难图也。若务速攻,只自败耳,郡不可复也。”翃请曰:“大夫如未暇出师,但请移牒诸州,扬言出千兵援助,冀藉声势,成万一之功。”勉然之。翃乃以手札告谕义州刺史陈仁璀、藤州刺史李晓庭等,盟约讨贼。翃复募三千余人同力战,日数合。节度使牒止翃用兵。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翃发使以闻,奏置顺州,以遏余寇。前后大小百余战,生擒贼帅上献者七十余人。累加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充招讨处置使。
翃又令其将张利用、李实等分兵讨袭西原。遂收复郁林诸州。后因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贵,岭南复乱。翃遣大将李实悉所管兵赴援广州。西原贼率覃问复招合夷獠曰:“容州兵马尽赴广州,郡可图也。”于是悉众来袭。翃知其来,伏兵御之,生擒覃问,其众大败。代宗闻而壮之,遣中使慰劳,加金紫光禄大夫。
历汾州刺史、京兆尹。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翃奔至奉天,加御史大夫,改将作监,从幸山南。车驾还京,改大理卿。出为福州刺史、福建观察使,入为太子宾客。
贞元十二年,检校礼部尚书,代董晋为东都留守。十八年卒,时七十余,赠礼部尚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B.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C.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D.翃虑/惑将士/匿其牒/奋起士卒/大破贼/数万众擒其帅梁崇牵/贼遁数百里外/尽复容州故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牒:又称移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即上级向下级发的公文。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为继承君位的人,一般由嫡长子继承,但也有例外。
C.贞元: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一般会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D.礼部尚书:礼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管礼制以及学校、科考、藩属和外国之往来等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翃无法容忍刺史寄理他邑的局面。大历五年任容州刺史,他想改变自安史之乱以来容州官署在异地办公的局面,就奋力收复了容州。
B.王翃善于谋划。他到广州节度使李勉那里请求救兵,李勉不愿出兵,他就请求李勉扬言出兵,借以虚张声势,李勉同意了他的请求。
C.王翃有军事才干。王翃故意派遣大将李实赶赴广州,诱使西原贼军统帅覃问来偷袭容州,并设伏兵活捉了覃问。
D.王翃非常受器重,多次加官晋爵。打败西原贼军后,代宗大加赞赏并慰问犒赏,跟随皇帝到山南之后,更是受到了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容州陷贼已久,群獠方强,卒难图也。
(2)属发泾原兵讨李希烈,军次浐水,翃备供顿,肉败粮臭,众怒以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元璹①,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中,出为文城郡守。义师至河东,元璹以郡来降,征拜太常卿。元璹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高祖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突厥乙力设代其兄为叱罗可汗,后刘武周将宋金刚与叱罗共为掎角,来寇汾、晋。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竟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颉利嗣立,留元璹,每随其牙帐,经数年。颉利后闻高祖遗其财物,又许结婚,始放元璹来还。高祖劳之曰:“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拜鸿胪卿。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高祖令墨经充使招慰。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而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元璹自义宁②已来,五入蕃充使,几至于死者数矣。贞观三年,又使入突厥,还奏曰:“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今六畜疲羸,人皆菜色。征祥如此,不出三年,必当覆灭。”太宗然之。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寻起为宜州刺史,复沛国公。元璹有干略,所在颇著声誉。然其父译事继母失温清之礼,隋文帝曾赐以《孝经》;至元璹事亲,又不以孝闻,清论鄙之。贞观二十年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十二》)
注释:①璹:shú。②义宁:隋朝政权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B.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C.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D.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是指承袭爵位。爵位,是指天子对贵戚功勋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文中的大业、贞观等均为帝王年号纪年,另外,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C.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赤壁之战》中的“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等。
D.“复封沛国公”中的“封”,指拜官授职,而擢、陟、升均指提升官职,谪、贬均可指降职贬官,迁,可指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元璹出身王公世家,后率部归顺大唐。他自小在军旅中长大,通晓兵法。唐高祖常派其巡视军营,教授将士军事谋略。
B.郑元璹熟谙边事,擅长与突厥交涉。他曾被颉利可汗扣留在军帐中,归朝后,被唐高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
C.郑元璹能言善辩,能随机应对。在与突厥颉利可汗谈判中,他对其晓以利害,剖析祸福,最终使颉利可汗撤兵回国。
D.郑元璹虽然干练机敏,在任职之处很有声誉,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并没有赢得好的名声,因此,当时的士人都看不起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竟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
(2)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①,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②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③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④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⑤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注】播越:流亡,逃亡。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C.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张献甫对樊泽取代贾耽为帅之事上心存不服。贾耽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将其带走,使军中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当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贾耽在年老之后,更加勤勉读书;四面八方甚至出使外族的人,都拜见贾耽,向他请教地理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路嗣恭,京兆三原人。始名剑客,历仕郡县,有能名,累至神乌令,考绩上上,为天下最,以其能,赐名嗣恭。历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灵州大都督府长史,充关内副元帅郭子仪副使,知朔方节度营田押诸蕃部落等使,嗣恭披荆棘以守之。大将御史中丞孙守亮握重兵,倔强不受制,嗣恭称疾召至,因杀之,威信大行。永泰三年,检校刑部尚书,知省事。大历六年七月,为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在官恭恪,善理财赋。贾明观者事北军都虞候刘希暹鱼朝恩诛希暹从坐明观积恶犯众怒时宰相元载受赂遣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载意苟容之。及嗣恭代少游,即日杖杀,识者称之。大历八年,岭南将哥舒晃杀节度使吕崇贲反,五岭骚扰,诏加嗣恭兼岭南节度观察使。嗣恭流人孟瑶、敬冕,使分其务:瑶主大军,当其冲;冕自间道轻入,招集义勇,得八千人,以挠其心腹。二人皆有全策诡计,出其不意,遂斩晃及诛其同恶万余人,筑为京观。俚洞之宿恶者皆族诛之,五岭削平。拜检校兵部尚书,知省事。嗣恭起于郡县吏,以至大官,皆以恭恪为理著称。及平广州,商舶之徒,多因晃事诛之,嗣恭前后没其家财宝数百万贯,尽入私室,不以贡献。代宗心甚衔之,故嗣恭虽有平方面功,止转检校兵部尚书,无所酬劳。及德宗即位,杨炎受其货,始叙前功,除兵部尚书、东都留守。寻加怀郑汝陕四州、河阳三城节度及东都畿观察使。至京师卒,时年七十一,废朝一日,赠左仆射。
(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明观者/事北军都虞候刘希暹/鱼朝恩诛希暹/从坐/明观积恶犯众怒/时宰相元载受赂/遺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载意苟容之/
B.贾明观者/事北军都虞候刘希暹/鱼朝恩诛/希暹从坐/明观积恶犯众怒/时宰相元载受赂/遺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载意苟容之/
C.贾明观者/事北军都虞候刘希暹/鱼朝恩诛希暹/从坐/明观积恶犯众怒/时宰相元载受赂/遣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载意苟容之/
D.贾明观者/事北军都虞候刘希暹/鱼朝恩诛/希暹从坐/明观积恶犯众怒/时宰相元载受赂/遣江南效力魏少游/承载意苟容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古代一般三年一考绩,一般三考决定官员黜退或升进。
B.擢,提升官职,《陈情表》中“过蒙拔擢”一句里即此用法,类似的词还有加、拔、陟等。
C.征,指皇帝征召,官府征召称“辟”。“征辟制”是汉代开始推行的自下而上选拔官吏制度
D.废朝,停止朝会。封建社会君王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停止朝会,比如有重臣去世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嗣恭历仕郡县,政绩卓著。他剑客出身,却能够在政绩考核中得到上上的评价,在天下宫员中取得第一的成绩。
B.路嗣恭忠于职守,有勇有谋。在任上他不畏辛苦,又用计策骗杀大将御史中丞孙守亮,使得自己威信大大地树立起来。
C.路嗣恭为官恭恪,不畏权势。他任职期间虽然大多恭敬谨慎,却仍能冒着触怒宰相的危险,即日杖杀作多端的恶人。
D.路嗣恭贪污财物,施行贿赂。他没收商舶之徒家中的财宝多达数百万贯,并全部中饱私囊,靠贿赂杨炎得以追论前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瑶主大军,当其冲,冕自间道轻入,招集义勇,得八千人,以挠其心腹。
(2)代宗心甚衔之,故嗣恭虽有平方面功,止转检校兵部尚书,无所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