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第3段主要阐述了什么内容?试简要分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句子
内容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30 04:44: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田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以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也,而闻着彰   (洪亮)
B.于其身也,则耻焉,惑矣 (以….为耻)
C.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纵然)
D.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也  ( 施人恩惠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盘庚迁/不任区区向往
B.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 /义而后动
C.如君实责我在位久/ 膏泽斯民
D.不恤国/今日当一切不事
【小题3】下列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批驳的力度,作者举了“盘庚西迁”的史实,结尾又连用两个假设复句,措辞委婉而坚决。
B.文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C.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态度。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歉意。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谢公行状
王安石
公讳绛,字希深,其先陈郡阳夏人,以试秘书省校书郎起家,中进士甲科,守太常寺奉礼郎,七迁至尚书兵部员外郎以卒。尝知汝之颍阴县,校理秘书,直集贤院,通判常州、河南府,为开封府三司度支判官,与修真宗史,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最后以请知邓州,遂葬于邓,年四十六,其卒以宝元二年。
公以文章贵朝廷,藏于家凡八十卷。其制诰,世所谓常、杨、元、白不足多也。而又有政事材,遇事尤剧尤若简而有余。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后河南闻公丧,有出涕者,诸生至今祠公像于学。邓州有僧某,诱民男女数百人,以昏夜聚为妖,积六七年不发,公至立杀其首,弛其余不问。又欲破美阳堰,废职田,复召信臣故渠以水与民,而罢其岁役,以卒故不就。于吏部所施置,为后法。其在朝,大事或谏,小事或以其职言。郭皇后失位,称《诗·白华》以讽,争者贬,公又救之。尝上书论四民失业,献《大宝箴》,议昭武皇帝不宜配上帝,请罢内作诸奇巧,因灾异推天所以谴告之意,言时政。又论方士不宜入宫,请追所赐诏。又以为诏令不宜偏出数易,请繇中书、密院然后下。其所尝言甚众,不可悉数。及知制诰,自以其近臣,上一有所不闻,其责今豫我,愈慷慨欲以论谏为己事。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卒之日,欧阳公入哭其堂,椸无新衣;出视其家,库无余财。盖食者数十人,三从孤弟侄皆在,而治衣栉才二婢。平居宽然,貌不自持,至其敢言自守,矫然壮者也。
谢氏本姓任,自受氏至汉魏无显者,而盛于晋、宋之间。至公再世有名爵于朝,而四人皆以材称于世。先人与公皆祥符八年进士,而公子景初等以历官行事来曰:“愿有述也,将献之太史。”谨撰次如右,谨状。
(选自《唐宋八大家集》,有删改)
(注)①召信臣:西汉官吏。他为官期间,为民兴修水利工程,使百姓都富裕起来。②《毛诗序》曰:“《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辄大兴学舍。庄懿、明肃太后起二陵于河南,不取一物于民而足,皆公力也。
(2)故其葬也,庐陵欧阳公铭其墓,尤叹其不寿,用不极其材云。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焉  叹:叹惜。
B.夫以近    夷:平安。
C.而人之所至焉 罕:少。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    .观:观看
【小题2】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小题3】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