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苗晋卿,字元辅,潞州壶关人,世以儒素称。擢进士第,调为修武尉,累进吏部郎中、中书舍人,知吏部选事。方时承平,选常万人,李林甫为尚书,专国政,以铨事委晋卿及宋遥,然岁命它官同较书判,核才实。天宝二年,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张奭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于帝,晋卿欲附之,奭本无学,故议者嚣然不平。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奭持纸终日,笔不下,人谓之“曳白”。帝大怒,贬倚淮阳太守,遥武当太守,晋卿安康太守。

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晋卿曰:“公门当下,况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所属令行酒,酒至,必立饮白酹,侍老有献,降西阶拜而饮,时美其恭。安禄山反,窦廷芝弃陕郡不守,杨国忠本忌其有望,即奏“东道贼冲,非大臣不可镇過”,授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晋卿见帝,以老評,忤旨,听致仕于家。车驾入蜀,搢紳多陷贼,晋卿间道走金州。

肃宗至扶风,召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师,封韩国公,食五百户,改侍中。玄宗崩,肃宗疾甚,诏晋卿摄冢宰,因让曰:“大行遗诏,皇帝三日听政,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遺诏则宜听朝。惟陛下顺变以幸万国”帝不听。后数日,代宗立,复诏摄冢宰,固辞乃免。时年老蹇甚,乞间日入政事堂,帝优之,听入阁不趋,为御小延英召对。宰相对小延英,自晋卿始。永泰初薨,年八十一,赠太师,京兆少尹护丧,谥曰懿献,元载未显时,为晋卿所遇,載方相,故讽有司改谥文贞。

(选自《新唐书·苗晋卿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B.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C.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人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D.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采访使居三年/政化大行/尝入计谒/归壶关/望县门辄步/吏谏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职名,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义是插笏于带,文中借指官宦。
D.京师:京城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其所在地的行政长官称作“京兆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利用职务,攀附权贵。苗晋卿主持吏部选官时,因张倚得到皇帝的宠幸,于是将张倚之子张奭评为第一,想借此攀附张倚。
B.苗晋卿为人谦恭,深受称赞。苗晋卿回乡,郡太守迎接犒劳他,他对劝酒的官员和老人都极尽礼数,受到当时人们的赞扬。
C.苗晋卿颇有声望,受到排挤。安禄山反叛时,杨国忠因忌恨苗晋卿有声望,违背皇帝的旨意,任命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
D.苗晋卿历任要职,深受器重。苗晋卿多次被朝廷授予高官,唐肃宗任命他为左相,唐代宗优待他,驾临小延英殿同他议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禄山因间言之,帝为御花萼楼覆实,中裁十一二。
(2)稽祖宗故事,则无冢宰之文,奉遗诏则宜听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10 11:5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至安地,会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仁贵驰救之,斩贼将,系首马鞍,贼皆慑伏,由是知名。王师攻安市城,高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等率兵二十万拒战,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持戟,腰鞬两弓,呼而驰,所向披靡;军乘之,贼遂奔溃。帝望见,遣使驰问:“先锋白衣者谁?”曰:“薛仁贵。”帝召见,嗟异。
高宗幸万年宫,山水暴至,夜突玄武门,宿卫皆散走,仁贵曰:“当天子缓急,安可惧死?”遂登门大呼,以警宫内,帝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帝寝,帝曰:“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赐以御马。
显庆三年,破高丽于贵端城。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余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
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转讨碛北余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日:“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乾封初,提卒二千进攻扶余城,诸将以兵寡劝止。仁贵曰:“在善用,不在众。”身帅士,遇贼辄破。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抚孤存老,检制盗贼,随才任职,褒崇节义,高丽士众皆欣然忘亡。
成亨元年,吐蕃入寇,命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击之,以援吐谷浑。王师大败,吐谷浑遂没。有诏原死,除名为庶人。未几,高丽余众叛,起为鸡林道总管。复坐事贬象州,会赦还。帝思其功,于是拜瓜州长史,率兵击突厥元珍于云州。突厥问曰:“唐将为谁?”曰:“薛仁贵。”突厥曰:“吾闻薛将军流象州死矣,安得复生?”仁贵脱兜鍪见之,突厥相视失色,下马罗拜,稍稍遁去。仁贵因进击,大破之,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牛马称是。
永淳二年卒,年七十。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B.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C.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D.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史书所称的“高丽”,一是“高句丽”政权,始建予公元前37年,活动于我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668年为唐朝所灭;一是918年王建创立的朝鲜王朝“高丽国”。文中的高丽指的是高句丽。
B.古代以四色四灵配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为黑色,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文中玄武门指当时京城长安的北门。
C.天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个所指,除了指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李白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也称天山。文中的天山当指燕然山。
D.兜鍪,古代将士作战时戴的头盔,原称“胄”,原始的胄用藤条、兽皮制成,商代有青铜胄,大约战国晚期,军队开始使用铁胄,秦汉以后把铁胄称为“兜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仁贵骁悍壮勇,古之罕见。破高丽,安市城一战成名;石城生擒悍敌;破契丹于黑山,活捉其王;战九姓三箭定天山。
B.薛仁贵忠君爱国,深得赏识。军阵初见,皇帝遣使驰问;万年官救驾被赞为忠;内殿试射惊叹神力;戎马一生一心为国。
C.薛仁贵心存大仁,令人叹服。为国杀敌不辞劳苦,敬爱长上不避凶险,攻下敌国推行仁政,国难当头不计个人恩怨。
D.薛仁贵声名远播,使敌胆寒。驰救刘君邛,攻打九姓铁勒,都有震慑敌人的威势。以至脱下兜鍪,敌人即不战而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贵恃骁悍,欲立奇功,乃著白衣自标显。
(2)身帅士,遇贼辄破。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勃传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繇:同“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指出
B.倚才藉,为僚吏共嫉 陵:欺侮
C.遣吏其文辄报   伺:伺机
D.勃文,初不精思 属:写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祥道表朝    屈贾谊长沙
B.是交构 不出,火
C.宿命其婿作序夸客    家叔余贫苦
D.出纸笔遍请客 事顺心
【小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勃极富才华的一组是(   )
①六岁善文辞 ②作《指瑕》以擿其失   ③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④尝登葛愦山旷望 ⑤都督怒,起更衣 ⑥及寤,援笔成篇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天资聪颖,通过自荐、引荐、对策,不到二十岁就被授予官职。沛王听说了他的大名,召他到王府修撰《平台秘略》。书写成后,沛王很是喜爱重视他。
B.高宗认为王勃写的游戏文字《檄英王鸡》是结党营私的行为,就把王勃逐出了王府。
C.王勃补职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后经朋友多方营救,才被免死,但被取消了功名,其父也受其连累被贬为交趾令。
D.阎公本意是让其婿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都督对此感到恼怒,并派小吏观察王勃写作的情况。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玄暐,博陵安平人,本名晔,武后时,有所避,改焉。少以学行称,叔父秘书少监行功器之。举明经,为高陵主簿。居父丧尽礼。庐有燕,更果共乳。母卢,有贤操,常戒玄暐曰:“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必出于禄禀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若今为吏,不能忠清,无以戴天履地。宜识吾意。”故玄肆所守以清白名。母亡,哀毁,甘露降庭树。
后以库部员外郎累迁风阁舍人。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郎,当公介然,不受私谒,执政忌之,改文昌左丞。不逾月,武后曰:“卿向改职,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此欲肆其贪耳,卿为朕还旧官。”乃复拜天官侍郎,厚赐彩物。三年,授鸾台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四年,迁风阁侍郎。先是,酷吏诬籍数百家,玄暐开陈其枉,后感悟,皆为原洗。宋璟劾张昌宗不轨事,玄暐颇助璟。及有司正昌宗罪,而玄暐弟昪为司刑少卿,执论大辟。兄弟守正如此。
后久疾,宰相不召见者累月。及少闲,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皆仁明孝友,宜倚医药,不宜引异姓出入禁闼。”后慰纳。以诛二张功为中书令、博陵郡公。后迁上阳宫,顾玄暐曰:“诸臣选皆因人,而玄暐我所擢,何至是?”对曰:“此正所以报陛下也。”俄拜博陵郡王,罢政事,册其妻为妃,赐实封五百户,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知都督事。会贬,又流古州。道病卒,年六十九,谥曰文献。
玄肆三世不异居,家人怡怡如也。贫富郊墅,群从皆自远会食,无它爨,与昪尤友爱。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后虽秉权,而子弟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少颇属辞,晚以非己长,不复构思,专意经术。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四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B.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C.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D.吾闻姨兄辛玄驭云/子姓仕宦有言/其贫窭不自存/此善也/若赀货盈衍/恶也/吾尝以为确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避”是“避讳”的意思。避讳指古人在言谈和书写时要回避君父尊亲的名字,一般取同义或同音字以代本字,或用原字而省缺笔画。
B.明经,意为通晓经术。汉代以明经作为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因隋制,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科,宋神宗时明经废除。
C.“拜”为授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除、授、擢、摄等。
D.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玄暐年轻时以学行著称,深受叔父器重。考中明经科,历任库部员外郎、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官职,进封博陵郡王,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被流放古州,在途中病逝。
B.原先酷吏登记了几百家的名字,准备诬陷他们,崔玄暐陈述他们的冤枉,武后有所感悟,都为他们昭雪。
C.崔玄暐在担任天官侍郎一职时,因为他对待公事讲原则,不接受私事谒见请托,所以宰相忌恨他,他改任为文昌左丞。
D.崔玄暐的家里人相处得十分和睦,他们住在郊外草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从表亲戚们都由远处会集到这里就餐,不分灶做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见亲表仕者务多财以奉亲,而亲不究所从来。必出于禄禀则善,如其不然,何异盗乎?
(2)族人贫孤者,抚养教励。后虽秉权,而子弟仕进不使逾常资,当时称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郑元璹①,隋岐州刺史、沛国公译子也。少以父功拜仪同大将军,袭爵沛国公,累转右武候将军,改封莘国公。大业中,出为文城郡守。义师至河东,元璹以郡来降,征拜太常卿。元璹少在戎旅,尤明军法,高祖常令巡诸军,教其兵事。突厥乙力设代其兄为叱罗可汗,后刘武周将宋金刚与叱罗共为掎角,来寇汾、晋。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竟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颉利嗣立,留元璹,每随其牙帐,经数年。颉利后闻高祖遗其财物,又许结婚,始放元璹来还。高祖劳之曰:“卿在虏庭,累载拘系,苏武弗之过也。”拜鸿胪卿。寻而突厥又寇并州,时元璹在母丧,高祖令墨经充使招慰。及见元璹,责中国违背之事,元璹随机应对,竟无所屈,因数突厥背诞之罪,突厥大惭,不能报。元璹又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而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赉,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大唐初有天下,即与可汗结为兄弟,行人往来,音问不绝。今乃舍善取怨,违多就少,何也?”颉利纳其言,即引还。元璹自义宁②已来,五入蕃充使,几至于死者数矣。贞观三年,又使入突厥,还奏曰:“突厥兴亡,唯以羊马为准。今六畜疲羸,人皆菜色。征祥如此,不出三年,必当覆灭。”太宗然之。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寻起为宜州刺史,复沛国公。元璹有干略,所在颇著声誉。然其父译事继母失温清之礼,隋文帝曾赐以《孝经》;至元璹事亲,又不以孝闻,清论鄙之。贞观二十年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十二》)
注释:①璹:shú。②义宁:隋朝政权恭帝杨侑的年号,历时7个月。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B.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C.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D.未几/叱罗遇疾/疗之弗愈/其下疑元璹/令人毒之/乃囚执元璹/不得归/叱罗竟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爵,是指承袭爵位。爵位,是指天子对贵戚功勋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文中的大业、贞观等均为帝王年号纪年,另外,王公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
C.中国,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赤壁之战》中的“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等。
D.“复封沛国公”中的“封”,指拜官授职,而擢、陟、升均指提升官职,谪、贬均可指降职贬官,迁,可指升级、降级、平级转调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元璹出身王公世家,后率部归顺大唐。他自小在军旅中长大,通晓兵法。唐高祖常派其巡视军营,教授将士军事谋略。
B.郑元璹熟谙边事,擅长与突厥交涉。他曾被颉利可汗扣留在军帐中,归朝后,被唐高祖称赞功绩超过了苏武。
C.郑元璹能言善辩,能随机应对。在与突厥颉利可汗谈判中,他对其晓以利害,剖析祸福,最终使颉利可汗撤兵回国。
D.郑元璹虽然干练机敏,在任职之处很有声誉,但他在孝敬父母方面并没有赢得好的名声,因此,当时的士人都看不起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元璹入蕃,谕以祸福,叱罗竟不纳,乃欲总其部落,入寇太原,以为武周声援。
(2)无几,突厥果败。元璹后累转左武候大将军,坐事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
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tǎng,府库)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特进、中书侍郎,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六部还包括吏、礼、兵、刑、工。
C.“拜、迁、进阶、兼”这几个词都表示官职的提升。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坚决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