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六。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擿:挑出
B.论次《平台秘略》 论:辩论
C.勃属文 属:写作
D.援笔成篇 援:提,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黑体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勃戏为文檄英王鸡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是且交构   穷且益坚
C.以续古《尚书》 处涸辙以犹欢
D.非常人所及 较秦之所得
【小题3】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王勃有文才的一组是(    )
①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③年未及冠,授朝散郎
④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⑤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小题5】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⑵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3 09:09: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给事中。帝尝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
(2)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

同类题2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¹。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²。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³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2. 眇:眼瞎。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乃翼王出  常以身翼蔽沛公
B.何相报速耶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乃稍引却  却匈奴七百余里
D.任城王道宗解喻之 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2】下面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朕 观 汉 史 尝 怪 高 祖 时 功 臣 少 全 者 今 视 卿 所 为 乃 知 韩 彭 夷 戮 非 高 祖 过 国 之 大 事 惟 赏 与 罚 横 恩 不 可 数 得 勉 自 修 饬 悔 可 及 乎
A.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B.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C.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D.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2)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张柬之将诛二张,以多祚素感概,可动以义,乃从容谓曰:“将军居北门几何?”曰:“三十年矣。”“将军击钟鼎食,贵重当世,非大帝恩乎?”多祚泣数行下,曰:“死且不忘!”柬之曰:“将军知感恩,则知所以报,今在东宫乃大帝子,而嬖竖擅朝,危逼宗社。国家废兴在将军,将军诚有意乎?舍今日尚何在?”答曰:“苟缘王室,惟公所使。乃引天地以自誓,辞气毅然,柬之遂定谋。以敬晖、李湛 为右羽林将军,命总禁兵,与多祚、王同皎请太子至玄武门,斩关入。及长生殿,白武后曰:“诸将诛逆臣易之、昌宗,恐漏大谋,不敢豫奏,顿首请归死。”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中宗复位,封多祚辽阳郡王,食实户八百,子承训为卫尉少卿。湛迁大将军, 封赵国公,食实户五百。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崔玄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与成王千 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 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 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二张指张易之、张昌宗兄弟。②大帝指武则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B.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C.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D.帝祠太庙特诏/多祚与相王登舆夹侍/监察御史王觌谓多祚/夷人虽有功/不宜共/舆辇帝曰/朕推以心腹/卿勿复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系也叫世次、世统,指一姓世代相承的系统,屯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系统。
B.击钟鼎食是指古代贵族列鼎而食,食时击钟以报时,钟是响器,鼎是食器。
C.食实户指实际享有的封户数,因唐代封户有虚实之别,有的封户徒有其名。
D.宫闱指后妃所居住的地方,官闱令是官名,唐朝时掌侍奉宫闱,出入管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多祚出身胡人。他的祖先是棘韬酋长,后来进入中原地区。到了李多祚,他作战勇敢,官职多次得到升迁。
B.李多祚讨伐有功。他巧设计谋,斩杀黑水棘鞫首领。室韦和孙万荣叛乱的时候,他率军进讨,因功统领北门卫兵。
C.李多祚为人忠义。张柬之将要诛灭二张的时候,对李多祚晓以大义,李多祚感念大鬣恩德,支持张柬之的谋划。
D.李多祚兵败越杀j李多祚为了避祸,和韦氏关系密切。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时,李多祚也参与其中,被部下杀害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讨黑水鞣鞫,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
(2)后病卧,顾湛曰:“我于而父子不薄,亦豫是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制度,仪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制于亿岁殿,奏事旨 称:符合
B.寻而兄神基下狱死  当:判处、判罪
C.此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神庆尝受诏张昌宗  推:推荐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小题4】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来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是南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一般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合称为“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D.“赠”古代朝廷对已死的功臣本人追封官爵,一般追封官职都比他生前的官职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非益州司马。为此,益州的百姓属吏专门编了顺门溜,称赞杜景俭的心意与上天(天子)相通,料事如神。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徐二人的方式与来侯二人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施政“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